财务管理视角下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588 论文编号:sb2020050515022230845 日期:2020-05-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针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愈演愈烈情况,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顾地科技前后任大股东频繁高比例质押公司股权给企业业绩和公司价值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前任大股东广东顾地利用股权质押,通过关联方交易对顾地科技进行了侵占,损害了公司价值,对企业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现任大股东山西盛农利用股权质押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筹集资金,提升了公司价值,改善了企业业绩。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常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市公司由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资金来满足自身的发展和扩张,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融资环境较不完善,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在需要融资时会选择质押股权的方式。股权质押不仅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而且在股价较高时能为质押方获取更多的融资额,帮助质押方将静止的股权转化为流动的资金。自2014年以来,股权质押式融资凭借其特有的易评估性、易操作性和便捷性等优势迅速成长,受到上市公司股东的青睐,成为其融资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结算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11日,两市参与股权质押的个股数量高达3305只,超过98.5%的上市公司涉及股权质押业务,可以说A股目前己处于无股不押的境地。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股权质押融资不但能够帮助自身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且能够维持自身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状态。因为即使股权质被押出去,大股东依然可以享有原本拥有的投票权、表决权、收益权等权利,不影响自身在公司的控股地位。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表面上看是发生在大股东与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或者个人之间的交易,但因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常常处于一股独大的特殊地位,一旦质押的股票价格严重下跌就会导致股权质押面临危机,当质押的股权被质权方强制平仓时,就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的营业业绩和未来发展可能会因为控制人变更带来管理层变动等问题受到较大的影响。
.........................

1.2研究意义
如上述研究背景所述,近年来,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采用甚至滥用的融资方式,而大股东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各项决策中常常最具话语权和决策权,其股权质押行为在方便了自身融资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和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其研究将具有以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从多维度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可帮助各方需求者多方位地认识大股东股权质押,研究将拓宽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领域的相关研究内容,进一步加深大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相关研宄。
其次,本文从大股东股权质押的角度入手,分析并证明其对企业业绩既存在负面的影响也存在正面的影响,丰富了企业业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因此拓宽了企业业绩领域的相关研宄内容。
再次,本文的研究表明大股东个人的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业绩和利益相关者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到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丰富了投资者保护领域的研究文献。
图1-1本文框架图

.......................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大股东
大股东,是相对于中小股东而言的,指的是持有公司股份数额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股份数额一定比例的股东,其在公司各项重要决策的投票过程中能够行使股东权利,即具有投票权和表决权,能够对公司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广义上,大股东指那些单独持有公司股份数量比例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可以获得一个董事席位要求的股东。狭义上,大股东指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相对较高比例(50%以上)的股份,或者虽然没有达到这一比例,但在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控制权,能够通过任命公司董事会等权力机构多数席位决定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政策及财务政策等重大决策。本文的大股东为狭义上的大股东,是指能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的控股股东。
2.1.2股权质押
1.定义
股权质押是指股票持有人为了获得融资资金而把自身拥有的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担保物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质押行为。股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如果出质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时无法偿还借款,质权方则可按照合同的约定将质押的股权出售折换成借款额优先受偿。和其他的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质押的流通性和便捷性更高。因为本文的研究主体是大股东,所以对于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是指能对公司决策起关键作用的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此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股东的股权质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属于公司重大事项,必须向投资者公告。
为了控制股权质押业务的风险,券商和信托等质权方会为质押物设置不同的安全线,包括质押率、警戒线和平仓线。
股权质押相关概念
.........................

2.2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对现代股份制企业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提出了委托代理和两权分离的概念。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学者提出的两权分离是指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同时学者倡导公司的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权转交给第三人管理,而自身不参与企业经营,只保留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
委托代理关系在为企业经营引入新治理人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信息不对称者目标不一致引起的冲突。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企业所有者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脱离,导致其所能获取的相关信息相比于负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代理人而言相对匮乏,由此引起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当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分离,因代理关系产生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二者之间的目标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在信息不对称下,如果二者的目标出现不一致甚至是出现冲突,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指的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冲突,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传统代理理论与新代理理论的比较
...............................

第三章股权质押综合分析....................16
3.1股权质押现状....................16
3.2股权质押动机....................16
第四章案例分析................31
4.1案例背景................31
4.1.1案例简介................31
4.1.2股权结构................31
第五章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50
5.1市场风险的防范.................50
5.2接受方风险的防范.................50

第五章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

5.1市场风险的防范
自2015年股市下跌幵始,不断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拉响爆仓警报的相关新闻报道出现,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李若山曾表示乱象环生的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上方,一旦触及,后果将不堪设想。市场风险的防范,最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相关政策规定的出台,对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
在本文选题之时,只有《担保法》、《公司法》和《物权法》为股权质押制定了相关规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从主体资格、质押物、质押贷款规模、质押股票的规模和组合以及建立警戒线和平仓线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对于防范股权质押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风险防范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常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漏洞借股权质押将融资额再次投入资本市场,加大资本市场杠杆。幸运的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今年的9月8日,沪深证券交易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7年征求意见稿)》。因此,笔者将结合该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市场风险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

第六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愈演愈烈情况,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顾地科技前后任大股东频繁高比例质押公司股权给企业业绩和公司价值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前任大股东广东顾地利用股权质押,通过关联方交易对顾地科技进行了侵占,损害了公司价值,对企业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现任大股东山西盛农利用股权质押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筹集资金,提升了公司价值,改善了企业业绩。
通过顾地科技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分析,得到了如下参考性结论:第一,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虽然是个人的正常融资行为,由此引发的两权分离可能加深第二类代理问题使大股东存在掏空动机,但也存在大股东融资是为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筹集资金的情况;第二,大股东的高比例股权质押往往会给多方带来潜在的风险,市场和利益相关者应提高风险意识,注重相关风险的防范;第三,当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是为自身或第三方解决资金问题时,容易使大股东的重心偏离改善公司业绩,将重心转移至侵占公司资产上进而给企业业绩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公司的价值;第四,当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是为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且大股东将重心放在改善公司业绩上,关注公司业务,积极改善和拓展公司业务时,即使公司的控制人发生了变更,市场也会对其表现出积极反应,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