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下HG集团财务风险评价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899 论文编号:sb2020063022185631989 日期:2020-07-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研究,本文利用 HG 集团2014-2018 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了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状况,发现 HG 集团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随后选取 18 个指标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6 个非财务指标,对HG 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将该 18 个指标的权重确定,最后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原理得出相应的财务评价系数,并且以该系数为基础提出了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近几年中,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各国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造成了各行业间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大型企业都因为财务风险的发生而导致企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甚至出现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经营从而破产的情况。近年来,钢铁行业备受关注,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企业也遭受着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在现如今优胜劣汰的压力之下,所有行业都面临着大洗牌的风险,同样钢铁行业也不例外,钢铁企业更是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从 2015 年开始,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严冬期”,我国钢铁的消费量以及产量纷纷达到峰值,并呈现下降趋势,钢铁主业更是从微利经营转为逐渐亏损状态。同时财务风险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存在的必然产物,企业不可避免会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有破产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了很多企业必须完成的重要事项之一。为企业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国就业水平的稳步提高也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 2008 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现,国内外市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我国钢铁需求下降,造成我国钢铁企业总体产能过剩,此外,由于近几年钢铁行业上游原材料铁矿石的价格持续上涨,由 400 多元每吨上涨到 900 元每吨,大幅度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下游市场的需求却在不断减少,使其供求关系不平衡,财务风险大大提高。又由于钢铁行业自身存在着企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低、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我国钢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为了帮助钢铁企业缓解财务风险上造成的压力,本文力图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在财务风险潜伏的时候,发现并识别财务风险,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风险(risk)一词在 17 世纪中期以英文形式出现,在 1895 年被 John Haynes 首次引入经济学当中,认为风险是发生损失的概率。直到 1901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 Allan H.Willett 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风险具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对“风险”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并对其作出了实质性分析。1921 年,美国学者 Frank H.Knightzai 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认为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却是不可测的。
而事实上,国外的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1932年,Frtzpatrick 首次采用一元判别分析法,通过选取 19 家公司为样本,并以是否破产为标准将样本划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并利用具体的财务指标来反应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1966 年,William Beaver 通过更多样本和财务比率进行研究,发现单变量模型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应运而生。
Altman(1968)第一次使用多变量预警模型进行研究,选取了 33 对企业为样本,将其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种状态,通过对比评价其财务风险状况,并以此提出了著名的Z-score 模型用以预测并评估企业财务风险。  Haldeman,Narayanan 和 Altman 等(1977)以 Z 模型为基础将其进行升级,由原来的 5 个财务指标扩展为 7 个,构建了新一代的 Z值模型,并提升了其准确率。同年,Argenti 还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建立财务风险成因模型,并采用评分法对公司进行评分,通过得分情况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1977 年,Martin 首次使用了 logistic 模型对多家银行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测试,并对 Altman 的线性模型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1980 年,Ohlson  在 Martin 学者的基础上,将 logistic 模型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普通行业,并选取 100 多家破产企业以及上千家正常企业为样本进行财务危机分析,筛选出最能体现企业财务风险是否严重的变量。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开始逐渐被使用,1990 年 Odom,Sharda以及 Tam 等人均采用该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向进行分析,并得出相似结果,表明对该模型的认可。
图 1  论文框架图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的界定至今在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将财务风险简单的划为两类。一种是狭义的财务风险,一种是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风险,举债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流动资金,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有利条件。①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资金流转业务时,发生的财务分险。同时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未来的行业走势往往不可预测,企业所做出的决策会偏离预定的目标,造成决策的成果达不到预期收益,使企业承受经济损失。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发生的高危区域是在企业涉及到资金投入的过程之中,而狭义的财务风险则是重点突出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涉及到大量使用资金的环节。狭义的财务风险具有的是一种静态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具有的是动态性,分析企业的广义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更加贴切实际。
表 3-1   HG 集团 2018 年主营产品收入结构表
............................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以资本运动过程为依据,将其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给财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受资金供需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一般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从筹资活动开始的,企业通过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价格的瞬息万变,行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不能保证企业所作决策的万无一失,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过程乃至资金的使用效率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产生了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根据融资渠道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来自投资者投入资金,另一种则是来自借入资金。对于来自投资者的资金表现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自身投资项目的优劣程度决定,取决于企业前期投资效果的好坏;而借入资金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入资金在规定还款时限内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而导致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日常的投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导致企业的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偏离,因此产生了该风险。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投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等。
3.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要想保证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①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收益良好并不能代表销售回款的结清。而市场中信用工具的广泛应用,更是增加了企业产生资金回收风险的可能性。
............................

三、HG 集团概况及财务分析 .............................. 12
(一)HG 集团公司概况 ................................. 12
(二)HG 集团财务分析 .......................... 13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 HG 集团财务评价模型构建 .............................. 21
(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 21
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原则 .................................. 21
2.指标选取 .......................... 21
五、HG 集团财务风险评价 ...................................... 29
(一)计算 HG 集团财务指标评价系数 .................................... 29
(二)计算 HG 集团非财务指标评价系数 .................................. 31

六、HG 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一)加强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公司的自身造血能力。建议HG股份公司加大销售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司产品销售队伍的规模,加大客户的挖掘力度,提高公司的收入规模;公司应以用户为中心,加大资源与研发投入,开发更适合客户的钢铁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能力;公司还要与大型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定公司的销售渠道,另外也要与上海钢联、找钢网等互联网渠道建立充分的合作关系,积极布局互联网业务,加大公司在钢铁电商领域的拓展力度,抢占不同客户群体,提高公司的收入规模。同时也要注意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降低生产费用;加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的控制,提高公司三项费用的控制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和费用,从而提高净利润水平。
HG股份公司在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产品采购过程中,应不断与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沟通,合理选择供应商,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并且通过长期合作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以让上游供应商可以能够及时向公司供货,并且建立供应商的筛选机制,保留优质供应商,淘汰劣质供应商,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公司的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另外在公司内部,采购部门要与不同部门的有效沟通,在满足公司销售的前提下,降低公司的原材料存货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建议公司对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门等与原材料存货管理相关的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部不限于存货政策、财务政策、采购政策等,让不同部门的人员都了解原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

七、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的钢铁企业,现阶段不仅面临行业内竞争加剧、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等难题,同时企业产业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大,能源消耗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逆转。中央已明确表示不会再有大规模刺激钢铁企业政策的出台,因此,再想依靠中央政策扶持显示已经是不可能的。钢铁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证自身主营业务不受影响的同时,要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理,是破解钢铁企业当前困局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完成这一目标期间,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我们要尽量消除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利用 HG 集团2014-2018 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了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状况,发现 HG 集团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随后选取 18 个指标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6 个非财务指标,对HG 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将该 18 个指标的权重确定,最后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原理得出相应的财务评价系数,并且以该系数为基础提出了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使用传统的报表分析法对 HG 集团财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发现 HG 集团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融资方式过于单一,短期借款的比重很大,同时发债频率过高等问题,以及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发生不可收回的坏账可能性较高。随后从中选取几项容易发生风险的异常指标,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2)本文在财务指标方面主要选取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这四方面的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方面主要选取外部环境风险以及内部自身风险。通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 HG 集团目前最需要重视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来自于企业的偿债风险,其次是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而其中造成偿债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