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成本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费用和经济效益。企业中的成本,即作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运用及消耗资产产生的,是根据预估的业务量计算的。传统的成本观点认为,当企业的业务量发生增加或者减少,且增加或者减少的幅度一致时,成本的增加幅度与减少幅度应该是相同的,业务量是引起成本变化的唯一原因。然而这是最单纯的最理想化的经营方式,并没有考虑现实的企业中已经存在的各项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对成本变动的影响。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更加明显的成本粘性特征,成本的变化情况与收入变化情况不匹配,成本变化呈现出异常情况。从现阶段相关的研究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存在性的探讨与分析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了,基本上可以肯定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国内学者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成本粘性的特点、成因、影响因素等方面,并且在成本粘性的成因方面没能达成一致结论,认为成本粘性的成因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孙铮和刘浩基于我国市场的情况对成本粘性的形成原因在契约观、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三方面做出了解释,并证明前两者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不重要,认为成本粘性产生的极大可能是管理者的机会主义。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基于成本粘性的有关研究,研究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客户关系与业绩波动及成本粘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本文通过业绩波动这一外部因素来考察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丰富了对成本粘性成因的外部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使得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因素。
(2)将客户关系与业绩波动和成本粘性联系在一起,从供应链的角度探讨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客户的集中程度与波动程度对企业业绩及成本粘性的影响,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地通过对下游客户的管理来进行成本管控,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1.2.2实践意义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研究客户关系、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实践方面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我国上市公司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具有不败的地位,成本粘性的存在不仅反映了企业的成本管控情况,还能反映企业在公司治理、管理层决策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为公司管理者在成本管理方面以及制定决策判断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由调整成本及管理者乐观预期问题导致企业在业绩波动较大时存在较高的成本粘性,使得公司整体价值得不到有效评估,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通过研究业绩波动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分析企业制定决策背后的动机因素,能帮助企业的监管者采取有利地措施,高效遏制业绩波动带来的成本粘性,有助于公司控制成本,达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
2文献综述
2.1成本粘性文献回顾
2.1.1成本粘性的存在性
孙铮和刘浩的研究开启了我国学者们对企业的成本粘性的研究之路,刘武通过根据我国上市的行业,对成本粘性分行业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企业的成本粘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成本粘性较严重的行业为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而在房地产业、金融行业以及批发零售行业的成本粘性问题较弱。其中,在制造业企业中,销售收入每增加1%时,销售与管理费用则增加0.62%;而销售收入每下降1%时,销售与管理费用仅下降0.13%。在信息技术行业中,销售收入每增加1%时,费用增加了0.45%,而销售收入每下降1%,费用仅减少0.39%。而在房地产、水电煤气等行业中,统计结果为不显著,甚至回归结果符号为正,因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
陈磊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他研宄之前,没有学者将企业的成本粘性与盈余管理动机相联系,因此,他认为之前的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在考虑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之后,他认为,当企业的收入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时,虽然企业管理层的乐观预期以及调整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不会立即减少投资成本,进而引起了成本粘性,但是,这还有另一层面的原因,就是企业想在亏损期间进行“洗大澡”,即企业在亏损期间仍旧增加权责发生的费用,通过增加现在的亏损为未来盈利做储备,这样会使得企业在未来期间更容易盈利,表现出“扭亏为盈”的发展潜力,因此,由于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存在,使得“洗大澡”和成本粘性一样会体现出成本下降幅度低于收入上升的幅度。
.......................
2.2业绩波动文献回顾
企业的业绩水平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经营活动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投资者关注企业业绩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管理层和股东也出于利益最大化以及公司价值角度给予业绩指标很大的关注度。但业绩水平仅仅代表的是某一个时点的静态指标,单纯的业绩水平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长期公司治理效果。所以对企业整体的财务与经营状况进行考量时,还需要关注业绩的波动性。
2.2.1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
基于调整成本观及管理层乐观预期,从业绩变化幅度与行业特征的角度对成本粘性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当业绩波动较小时,成本粘性程度比较低,是因为企业对生产能力的利用不可能达到100%,因此当销量在短时间内出现上升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当销量大幅度上升时,就没有办法在现有生产能力下生产更多的产品,要满足客户需求就需要构建新的设备以扩充产能,因此当业绩大幅变动时,成本粘性问题就更加严重。此外,他们也发现不同的行业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成本粘性,其动因也不同,因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资产结构,例如,制造业因为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和存货所以成本粘性问题更加严重,而金融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成本粘性,因为金融行业员工集中度较高。
.......................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8
3.1理论基础分析........................18
3.1.1成本性态假设........................18
3.1.2资源依赖理论........................18
4研究设计......................23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3
4.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23
5实证结果与分析....................27
5.1描述性统计....................27
5.2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27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关系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研究了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客户关系对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的影响,通过对2010-2017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业绩波动与成本粘性正相关,即业绩波动会加剧成本粘性。具体来说,当企业的业绩发生波动时,管理层会基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及对未来的乐观预期维持目前的成本支出,不会立即对成本进行调整,以防未来业绩回升,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业绩波动的情况下,产生成本粘性。并且,当业绩波动较大时,表明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不稳定的,管理层也不会选择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成本调整,因此,业绩波动越大,就会导致企业的成本粘性更大。
(2)更为集中的客户关系可以缓解业绩波动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具体来说,作为公司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客户,可以形成一种治理机制,起到监督和约束公司管理层的作用。当企业拥有较为集中的客户时,表明其管理层的行为会受到客户的约束,此时,当企业的业绩发生波动时,管理层的行为将会更加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满足自身利益,由此可以减弱成本粘性。因此,更为集中的客户关系可以缓解业绩波动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