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是企业经营中三大重要的财务活动,而企业的投资活动关乎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可持续成长,企业投资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经营者应追求项目未来预期收益(NPV)最大化,注重提升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然而,现实世界不满足经典经济学假设,当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经理人掌握的信息总是多于所有者,经理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利益诉求与股东存在不一致时,往往更关心私人利益而忽视了股东利益,难免会产生追求在职消费、追求稳妥投资、偷懒等种种“不尽力”的背德行为,引发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Myers,1984;Jensen,1986),此时投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投资不足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投资过度则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整体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不利于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时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压力和资金压力,因此,如何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是企业经营中三大重要的财务活动,而企业的投资活动关乎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可持续成长,企业投资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经营者应追求项目未来预期收益(NPV)最大化,注重提升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然而,现实世界不满足经典经济学假设,当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经理人掌握的信息总是多于所有者,经理人作为理性经济人,利益诉求与股东存在不一致时,往往更关心私人利益而忽视了股东利益,难免会产生追求在职消费、追求稳妥投资、偷懒等种种“不尽力”的背德行为,引发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Myers,1984;Jensen,1986),此时投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投资不足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投资过度则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整体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不利于股东财富的保值增值,同时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压力和资金压力,因此,如何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特定的经济社会目标为导向的一系列宏观产业调控政策的总和。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制定、推行,意在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量与流向,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行为,以有利于保护产业竞争、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服务。“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政府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并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 2017 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产业政策长期是否有效,产业政策的经济性到底有多强,是否能影响到微观企业的投资效率和效果,在理论界与实务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的文献综述
(1)产业政策支持论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与否一直存在分歧,是经济学理论界与实务届热议不休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层面多集中于产业和宏观经济运行,研究方法囊括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成果较为丰富,研究现状以及观点主要集中在有效或者无效两个方面。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的文献综述
(1)产业政策支持论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与否一直存在分歧,是经济学理论界与实务届热议不休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层面多集中于产业和宏观经济运行,研究方法囊括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成果较为丰富,研究现状以及观点主要集中在有效或者无效两个方面。
支持产业政策有效论的学者认为,产业政策的推行可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产业发展。市场失灵即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不完全理性、信息不对称等局限性,所导致垄断、外部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无效率配置资源的行为,此时市场配置资源失效,政府干预理论认为此时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产业政策也是其常用干预手段之一。
国外方面,小宫隆太郎(1975)认为产业政策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国家应当采取宏观对策来弥补产业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缺陷,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青木昌彦等(1999)提出“市场扩张见解”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就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市场失灵会造成不良后果,而政策的协调可以减轻市场失灵的危害,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协调手段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是完全有效。
Hausemann 和 Rodick(2006)研究得出,对于信息外溢等市场失灵情况,产业政策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青木昌彦等(1999)提出“市场扩张见解”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就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市场失灵会造成不良后果,而政策的协调可以减轻市场失灵的危害,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协调手段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是完全有效。
Hausemann 和 Rodick(2006)研究得出,对于信息外溢等市场失灵情况,产业政策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国内方面,刘澄等(2011)认为,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布局、保护有效竞争、推进技术更新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林毅夫(2011)通过挖掘市场失灵的原因,即信息的外部性和协调问题,论证了政府采取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政府对尝试创新的企业进行成本补贴可以引导创新积极性,政府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解决市场的协调不足问题,可以为产业发展、产业调整与升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政策
关于产业政策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无一致论断①,对于产业政策的解释也随研究背景、研究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各派学者认同产业政策是各国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中所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有能力履行经济职能的国家都存在不同形态的产业政策。
日本小宫隆太郎认为,产业政策是“对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行干预的各种政策,以及个别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对私人企业的活动水平施加影响的政策的总和”。他强调“市场失灵”导致经济资源错配,产业政策核心在于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政策干预。
日本出版的《经济辞典》认为,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组织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平竞争。产业政策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而变化。
《现代日本经济事典》对产业政策定义的概括较为全面,认为“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社会目的,以全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复制、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
上述为日本学界对产业政策的代表性定义,涵盖了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欧美研究者主要关注产业政策在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有效竞争方面所起的功能,这可能与其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崇尚功利主义的文化背景有关。
......................

......................
第 3 章 产业政策、投资效率及测度 ............................ 24
3.1 产业政策的衡量 ............................ 24
3.1.1 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度背景 ................... 24
3.1.2 产业政策指标的衡量 ......................... 25
第 4 章 产业支持度、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32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 32
4.1.1 数据来源 ..................... 32
4.1.2 模型构建 .......................... 32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5
5.1 研究结论 ........................... 45
5.2 企业非效率投资治理策略 .......................... 46
第 4 章 产业支持度、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4.1.1 数据来源
林毅夫(2011)通过挖掘市场失灵的原因,即信息的外部性和协调问题,论证了政府采取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政府对尝试创新的企业进行成本补贴可以引导创新积极性,政府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解决市场的协调不足问题,可以为产业发展、产业调整与升级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政策
关于产业政策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无一致论断①,对于产业政策的解释也随研究背景、研究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各派学者认同产业政策是各国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中所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有能力履行经济职能的国家都存在不同形态的产业政策。
日本小宫隆太郎认为,产业政策是“对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行干预的各种政策,以及个别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对私人企业的活动水平施加影响的政策的总和”。他强调“市场失灵”导致经济资源错配,产业政策核心在于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政策干预。
日本出版的《经济辞典》认为,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组织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平竞争。产业政策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而变化。
《现代日本经济事典》对产业政策定义的概括较为全面,认为“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社会目的,以全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复制、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
上述为日本学界对产业政策的代表性定义,涵盖了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欧美研究者主要关注产业政策在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有效竞争方面所起的功能,这可能与其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崇尚功利主义的文化背景有关。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投资决策理论
基于上文的投资依据,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公司投资决策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 Jorgensen(1963)新古典模型,该模型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另一种为 Tobin(1969)的 Q 理论,该理论假定资本市场是完全的。
2.2.1 投资决策理论
基于上文的投资依据,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公司投资决策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 Jorgensen(1963)新古典模型,该模型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另一种为 Tobin(1969)的 Q 理论,该理论假定资本市场是完全的。

......................
第 3 章 产业政策、投资效率及测度 ............................ 24
3.1 产业政策的衡量 ............................ 24
3.1.1 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度背景 ................... 24
3.1.2 产业政策指标的衡量 ......................... 25
第 4 章 产业支持度、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32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 32
4.1.1 数据来源 ..................... 32
4.1.2 模型构建 .......................... 32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5
5.1 研究结论 ........................... 45
5.2 企业非效率投资治理策略 .......................... 46
第 4 章 产业支持度、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4.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样本范围为 2014-2016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了使数据满足可比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需要,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故首先剔除金融行业公司样本,ST、*ST 公司财务经营困难,其财务数据容易出现异常,故剔除 ST、*ST样本公司数据,考虑到残缺值和极端值样本的存在,剔除了数据不全样本,并对变量观测值按照 1%和 99%进行收尾处理,最终共得到 6128 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公司数据来源于 wind 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产业政策支持度主要参考《十二五规划纲要》得出,数据汇总及描述性分析软件为 Excel2013,回归分析软件为 Stata13。
......................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理论假设构建模型,以 2014-2016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支持度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效果,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度加大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尤其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对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则并不明显。然后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股权激励等公司治理要素分别加入到模型之中,检验各自变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与产业政策支持度的交互影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理论假设构建模型,以 2014-2016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支持度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效果,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度加大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尤其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对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则并不明显。然后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股权激励等公司治理要素分别加入到模型之中,检验各自变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与产业政策支持度的交互影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呈现 U 型关系,第一大股东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有助于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而股权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继续上升会损害企业的投资效率,不能确定股权集中度弱化还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度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2)股权制衡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情况,并可以削弱产业政策支持度对非投资效率的正影响,非流通的比例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正相关,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减持非流通股具有重要意义;
(3)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对企业非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产业政策不存在调节作用,独立董事的制约、监督作用亟待提升。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造成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并强化产业政策支持程度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影响;
(4)相比于不进行股权激励,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勤勉程度,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并能削弱产业政策对非效率投资的不利影响;
(5)相比于国有性质企业,非国有性质的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过度投资程度更高。此外,公司规模和 Tobin_Q 值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为负,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较高往往企业非效率投资也较高。
参考文献(略)
(2)股权制衡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情况,并可以削弱产业政策支持度对非投资效率的正影响,非流通的比例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正相关,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减持非流通股具有重要意义;
(3)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对企业非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产业政策不存在调节作用,独立董事的制约、监督作用亟待提升。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造成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并强化产业政策支持程度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影响;
(4)相比于不进行股权激励,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勤勉程度,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并能削弱产业政策对非效率投资的不利影响;
(5)相比于国有性质企业,非国有性质的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过度投资程度更高。此外,公司规模和 Tobin_Q 值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为负,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较高往往企业非效率投资也较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