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策略财务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887 论文编号:sb2018051913521121210 日期:2018-05-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研究法,对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据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理论给出优化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突飞猛进,除了众多合资企业的竞相角逐,自主品牌也势头强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汽-大众不得不更加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占比较大的整车材料成本更成为公司成本控制的焦点。本文在此背景下对一汽-大众的整车材料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公司成本控制的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使中国已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竞相角逐的首要市场。除了众多合资企业的持续发力,许多自主品牌也奋然崛起,势头强劲,汽车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装备战、价格战、促销战此起彼伏。加之汽车行业技术工艺新迅速和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汽车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积极研发新产品抢占市场优势。竞争形势的改变使得中国汽车企业的利润获取方式已由最初的在成本基础之上的固定利润加价变为目前的价格上限与基础成本之间的价差。成本是利润的抵扣项,当价格确定时,成本高则利润少;反之,成本低则利润相应增加。因此,利润战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成本战的较量。所以,企业要想获取利润,就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管控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本, 尤其是占整车净销售收入 70%左右的材料成本的管控,是汽车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国外的汽车工业都非常重视材料成本控制,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材料成本控制已经开展的相当深入。但在国内,汽车行业经过近几年的黄金时期,形势一片大好时,都在为赚的盆满钵满而欢呼雀跃,利润好便容易忽视对成本的控制。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中国汽车行业也慢慢从井喷期回落,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才意识到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有的企业虽然也在采取一些成本控制措施,但在材料成本方面,大都处在摸索仿效阶段,零零散散未成体系,缺乏深入的策略研究,且没有完整的流程规范和监督,因此许多材料成本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有些建议甚至尚未成形便胎死腹中。国外汽车工业的材料成本控制已有多年历史,发展的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比较全面且完善的流程。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如丰田、本田、雷诺、戴姆勒等,有的实施企业间的联合采购战略,通过规模效应购买到价格低廉的整车零部件,亦或是与零部件供应商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避免采购价格高昂的进口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研究法,对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据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理论给出优化建议。
1.2.1 研究方法
本文先用文献分析法学习了成本控制相关理论,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采用定量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指针对研究课题,搜集、整理并学习文献的过程。通过研究,学习和掌握了成本控制相关理论,了解不同领域、不同阶段成本控制的不同特征;了解了汽车产业上游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产业链中各方参与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改革、创新和突破有了一定认识。
(2)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指对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验证、提炼和加工,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实践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经验和教训,以便为未来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汽车工业及一汽-大众自身过去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分析并归纳,为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管控对策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
(3)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将已存在的现象、规律及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叙述并解释出来。该方法可以定向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本文通过对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现状的描述,揭示出当前公司在材料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对比分析,描述了一汽-大众要做好材料成本控制,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

第 2 章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一汽-大众基本情况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一汽-大众)于 1991 年 2 月 6 日在长春成立,是一家由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FAW)、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VW AG)、奥迪汽车股份公司(AUDI AG)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VGC)共同注资成立的大型乘用车合资生产企业。
2.1.1 公司经营概况
一汽-大众经过多年发展,产能布局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三大整车生产基地,拥有四大轿车生产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及冲压中心七大专业生产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华中青岛和华北天津生产基地,将分别在 2018 和 2019 年相继投产,届时一汽-大众的整车年产能将超过 300 万辆,这为一汽-大众继续领跑国内乘用车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国内成熟的全系列乘用车生产制造基地,一汽-大众现拥有 2 大品牌(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14 款产品-Audi A6L, Audi Q5, Audi A4L, Audi Q3, Audi A3 Limousine, AudiA3 Sportback Magotan, CC, Sagitar, Bora, Golf, Golf Sportsvan,Jetta 和 C-Trek,每款产品一上市便备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一汽-大众 2016 年全年整车生产超过 191 万辆,整车批发销售高达 190.43 万辆(含 Audi 进口车),公司累计向国家纳税 4000 亿元。到 2016 年年底,公司拥有员工近 4 万人,上游供应商400 多家,下游经销商 600 多家,总共涉及人数达 30 万以上。
一汽-大众始终以“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为目标,严把质量关,重视客户满意度,追求技术创新,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见图2.1),为千万辆一汽-大众用户提供优质购车和用车服务,在方便广大消费者的同时取得了自身长足的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对股东而言,中德双方股东能取得当前的辉煌成绩,一汽-大众在销量和利润上的贡献功不可没。一汽-大众开拓出的广阔市场成就了德国大众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神车”地位,也因此使得大众集团连续多年成为中国车市的大赢家。

..........................

2.2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现状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贯穿车型的整个生命周期,依据大众集团产品诞生过程(见图 2.1),从车型的项目启动(PM 节点)到批量投产(SOP)再到停产(EOP)要经历多个里程碑节点。SOP 之前属于新车型开发阶段,从SOP 开始,车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在开发阶段,产品正处于设计和策划中,采用目标成本控制法,使产品规划朝着既定的成本目标发展,以满足车型利润指标。当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开发设计已经完成,并且所有零部件供应价格已经确定,这一阶段则着重对材料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改善。

2.2.1 整车材料成本概念
整车材料成本指构成一台汽车所有零部件的成本总和,包括外购零部件和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又分为国产件和进口件。自制零部件成本指公司自己生产的零件的成本,一般指冲压自制件,即四门两盖,四个车门和发动机舱盖及行李箱盖。汽车的构造极其复杂,一辆汽车由车身、底盘、电器、装备和动力总成五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由不同的系统或零件组成,如汽车的动力总成指发动机和变速箱组合,发动机包括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料系统等,其中冷却系统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等组成,这些可以称之为大总成,大总成里又包括许多不同的散件,如水泵包括轴、壳体、底座、密封盖等。每辆汽车有好几千,甚至上万个零部件,所有这些单个零件成本的总和就是整台车的材料成本,也叫做直接材料成本。
..........................
第 3 章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22
3.1 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 22
3.2 整车材料开发环节成本控制薄弱 .................25
3.3 整车材料采购环节成本控制不足 ............... 27
第 4 章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 31
4.1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 31
4.2 加强目标成本控制 ................... 35
4.3 完善采购价格控制 ............. 40

第 4 章 一汽-大众整车材料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4.1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使员工主动承担成本控制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关注成本、自觉控制成本的企业氛围,自觉为公司降本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
4.1.1 推动公司成本文化建设
一汽-大众企业文化中缺少成本文化,公司应成立专门的成本文化项目组,研讨并创建公司节约型成本文化,并在全公司推广落实。
公司应组织内部管理层访谈和外部对标吸取成熟经验,并结合内部意见和外部标杆形成公司的成本文化理念,提炼出公司的成本文化口号,最终确立公司的成本文化。通过推广,提高员工对成本包括材料成本的认识,增强员工成本观念,充分认识到成本与收益的紧密关系,使员工理解,企业主体和员工个体共命运,形成"视公司为家"的态度。树立成本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让全员有主人翁思想,有“当家人”意识,自觉地产生控制成本的意愿和意识,自觉自发的勤俭节约,不浪费公司一厘一毫,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成本文化建设要求领导层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带头精打细算、勤俭治企,做决策时要有成本意识,养成自觉降成本的习惯。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危机,鼓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制订标准,采用强制和生硬的控制会导致员工的不满,而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则会激发员工的士气和斗志,自觉、主动的适应工作需要。成本文化建设离不开公司各业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材料成本作为公司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公司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共同控制的。
..........................

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一汽-大众当前的材料成本控制现状引出公司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公司各部门必须提高成本敏感度,全员成本控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公司各部门瞄准同一目标,共同为成本控制包括材料成本的优化齐心协力寻找措施,献计献策。在整车开发阶段,尽可能早的介入项目前期开发,利用目标成本控制指引整车技术开发,在整车装备、技术、材料的采用等方面坚持成本导向,从而减轻项目后期材料降成本的压力。采购价格的控制与采购人员的成本分析能力、与供应商管理以及零部件的采购渠道密不可分,也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关键因素。技术环节和采购环节成本控制能力的加强能有效促进公司逐渐减少对德国大众以及其它大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的依赖,削弱其对一汽-大众的限制,减少 CKD 采购,实现更多的材料国产化,使一汽-大众能更加独立的执行材料成本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公司产品的材料成本优势,使产品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整车材料成本的控制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通过不同的成本管理手段对整车成本进行的优化,当然所有的措施和方法都建立在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上,即保证产品质量。因此,企业要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成本控制的尺度,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一汽-大众可通过提升全员成本意识、加强目标成本控制、完善采购价格控制来降低整车材料成本水平,帮助一汽-大众的产品能在未来的市场角逐中因为材料成本的优势维持良好的竞争势头,从而使一汽-大众能够继续占据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位置。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