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概述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是指检察机关获取有关职务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相关材料的渠道或途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及长期的司法实践经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和个人的举报、报案、控告
举报和报案都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发现有职务犯罪的事实向司法机关揭露、检举。两者的区别在于,举报不仅揭露犯罪事实的发生,还指出了具体的犯罪嫌疑人,提供了相对比较详细的事实或证据材料,这一点是报案所不具备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1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人民检察院报案或举报。在基层的案件线索来源当中,群众举报一直都是最主要的线索来源渠道,但由于犯罪事实尚不明朗,因此成案率较低。司法实践中,报案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控告是指,因受职务犯罪直接侵害,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检举、揭发明确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报案或者控告。控告由十只可能出现在滥用职权案件、玩忽职守案件、非法拘禁案件、刑讯逼供案件、暴力取证案件、报复陷害案件等有明确直接被害人的情况下,这些案件相比贪污、贿赂案件要少的多,所以控告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
(二)检察机关自行发现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自行发现线索的情况有两种:其一,侦查部门自摸线索。自摸线索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从新闻报道、街头传闻等当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此案中深挖彼案线索,主动出击查找职务犯罪重灾领域的犯罪线索等等;其二,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时,通过侦查监督、公诉、监所检察、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等职能活动发现的案件线索。检察机关自行发现线索的好处是能够调动广大干警的主观能动性,且线索质量一般较高,成案可能性较大。但这种方法对于检察干警业务要求较高,如果应用不当则有可能打草惊蛇,反倒不利于犯罪线索的发现。.....................
...................
目 录
引 言.......................................................................................1
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概述..............................................2
(一)单位和个人的举报、报案、控告 ...............................2
(二)检察机关自行发现 ..........................................................2
(三)犯罪嫌疑人自首 ............................................................3
二、实证调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
(一)线索来源渠道单一 ..........................................................4
(二)举报线索来源乏力 ..........................................................4
(三)检察机关主动收集的线索少 ..............................................5
(四)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渠道不畅 ......5
(五)线索来源的统计与管理工作不到位 .....................................6
三、原因分析...................................................................................7
(一)主观原因 ..............................................................................7
1.检察机关对于线索来源问题所面临的窘境认识不足 ..........7
2.侦查人员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的能力有限 ..........................7
3.监督和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不够 .............................................8
(二)客观原因 .............................................................................9
1.党风廉政建设和犯罪预防工作成效显著 .................................9
2.职务犯罪的作案手段更具隐蔽性 .............................................10
3.国企改制进程加快 .........................................................10
4.举报制度不完善 ...........................................................10
5.举报行为不规范 ...........................................................12
6.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工作不到位 ................13
四、完善之策....................................................................14
(一)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 .......................................14
1.制定线索收集制度 .........................................................14
2.引入和规范“检察线人” ............................................15
(二)完善举报制度 .......................................................16
1.加大宣传力度 .............................................................16
2.强化举报中心的地位 .......................................................16
3.充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17
4.创新举报模式 .............................................................18
(三)发挥侦查人员获取线索的主动性 .........................18
1.审视一切“异常”情况 .....................................................18
2.关注重大事件 .............................................................19
3.倾听坊间言论 .............................................................20
4.关注网络媒体 .............................................................20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 .........21
1.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交流 ............................................21
2.强化执法监督 .............................................................21
3.寻求上级检察机关及同级党委、人大的支持 .......22
(五)加强线索来源的统计与管理 ...........................22
1.重视线索登记,创新线索管理模式 ......................22
2.认真经营现有线索,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 ..........22
3.建立健全不立案线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23
五、结语..............................................................24
结束语
司法实践当中发现,很多检察机关对于不立案线索的处理办法就是年底装卷归档,然后几乎永远都不可能再打开。有些基层检察院甚至对于一些自认为没有价值的线索随手丢弃,不立案线索的重要价值被完全忽视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不立案线索不仅能为控申部门答复群众的实名举报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查处的相关案件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在各检察机关建立健全不立案线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况且,这种机制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验证。自 2000 年开始,上海市检察系统就已经在尝试建立不立案线索的管理与审查监督机制,并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从我国现阶段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的现状着手探讨目前检察机关在这个问题上所遇到的困惑及解决之道。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笔者相信,只要能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共同关注,从拓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完善举报制度、建立主动获取线索长效机制、推进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加强线索来源的统计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的相关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探索解决职务犯罪案件线索问题的新方法。希望能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自己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去,若是经过实践检验可行,我将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职务犯罪案件的侦办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梁国庆主编:《检察业务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 年版。
2.慕平主编:《检察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
3.裘树祥主编:《职务犯罪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
4.曾勉主编:《思索与实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版。
5.邹传纪主编:《反贪查案实务教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版。
6.詹复亮:《职务犯罪诉讼新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年版。
7.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编:《检察工作丛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年版。
8.朱孝清:《职务犯罪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2004 年 1 版。
9.黄通荣:“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思考”,《法制与经济》,2010 年 9 月(总第 252 期)。
10.刘勤:“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思考”,载于《中国检察工作论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2003 年版。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研究——以陕西省F县人民检察院为视角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91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