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研究现状概述
1905年11月13日,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首先提出文学党原则。文学党性原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学倾向性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俄国本土化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直接理论源泉。作为列宁文艺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学党性原则,深刻影响了各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也影响20世纪各国文艺理论的进程。在中国,列宁的文艺理论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从引进、传播到现在的研究,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目前,中国有系统的研究列宁的文艺理论的文献资料,有程正民的《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列宁论文学与艺术》1983年)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列宁文艺思想论集》(1986年)等。其中程正民的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列宁文艺思想的专著。也有专门研究列宁文艺理论中的某一方面的文章,如《简论列宁文艺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列宁文艺思想与文艺学经典命题—读程正民<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1998年)等。还有有专门针对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进行研究的,如马文兵《坚持文学的党性原则》(《文学理论与研究》1960年第1期)、刘长恒的《文学的党性和创作的自由》(((群言》1985年第1期)、吕德申的《重温文学党性原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陈志椿《谈谈文学的党性》《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第3期)以及郑伯农的《如何理解文学的党性原则》(《文学理论研究》1990年第4期)等。
除了上述研究,还有比较研究列宁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的文献,其中专著比较少,论文相对多一些,并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像专著就有上述程正民的《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但文中的比较研究也只是稍微涉及到一点。而发表的论文则相对较多,比如汤龙发《文学党性原则与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1982年第2期)、王礼逊的《文学党性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想学习札一记》(《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1983年第3期)、涂途的《文艺的党性与创作自由》(《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1985年第2期)、赖干坚的《毛泽东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杜春海的《论毛泽东对列宁无产阶级文艺观的创造性应用》《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1期)以及季水河的《毛泽东与列宁文艺思想比较研究》(((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等。
虽然研究性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的,但是这些论文的角度多是站在文艺学、美学、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列宁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近几年,随着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从传播和变异的角度来分析这两者的文章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专著,比如李夫生的《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季水河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还有庄前生主编、曹剑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出版和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等。这些研究资料,主要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献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问题,文中也运用了比较文学的理论,包括接受学、译介学、变异学等。但是,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讲话》对列宁文学党性原则变异的文章还没有。
1.2研究范畴界定
参照比较文学的定义能够发现,比较能够进行,两者要具有可比性。这个可比性就包括有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所以比较不仅是异,也是求同,寻求能够总结世界文学和文学规律的特性。在这个探求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各种研究的方法,像实证性研究、平行研究、总结性研究和变异性研究。虽然这些研究方法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但是,后面产生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对前面的代替,而是理论或方法的完善。所以,这些研究方法是紧密联系着,而不是孤立的。
回顾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它经历了法国学派坚持的实证性影响研究、美国派坚持的平行研究到中国学者倡导的跨越异质文明的变异研究。其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理论都是在单一的文明体系内部进行的,它们是从求同出发,展开比较文学的研究。而比较文学变异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在交流中出现的变异现象,它包括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主题学、文类学、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六方面。虽然比较文学接受学属于比较文学变异
1.1 研究现状概述................. 7-8
1.2 研究范畴界定............ 8-10
第2章 列宁文学党性原则的提出......... 10-18
2.1 列宁文学党性原则的历史语境........... 10-13
2.2 列宁文学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13-18
第3章 《讲话》对列宁文学党性原则的接受 ..........................18-25
3.1 接受文学党性原则“起始的环境”... 18-22
3.1.1 俄国和苏联对列宁著作的...............19-20
3.1.2 两国相似的文化背景............ 20-21
3.1.3 毛泽东个人对俄国的向往.......... 21-22
3.2 《讲话》强调了列宁的文学党........22-25
3.2.1 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23
3.2.2 文学要为人民服务............... 23-25
第4章 《讲话》对文学党性原则的............... 25-39
4.1 《讲话》中的文学党性原则.......... 25-29
4.1.1 《讲话》强调了........... 25-27
................................
结语
文学党性原则从列宁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率先由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之后传入中国,接受中国文化的过滤,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的《讲话》。《讲话》发展了文学党性原则,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并重点回答了怎样为工农兵服务,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普及与提高的方法等等。在《讲话》的精神引导下,解放区文学获得了巨大成就,并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新世纪,文学的创作疏离社会和人民的倾向越来越浓,过度地强调私人化写作和欲望化表现,忽视从历史理性和人民的角度来思考学问题。文学的党性原则在今天是不是还有价值,应不应该重提?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历史已经证明,在《讲话》指引下,我国的革命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得到了健康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也创作了一大批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在如今西方文学、文论、文化充斥中国的时代,中国文学、文论、文化建设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深入并多角度地理解文学的性质、风格、功能和价值,刁‘能实现综合创新之理想目标。
今年是《讲话》发表七十周年,我们要重视毛泽东文艺思想,其中包括文学党性原则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理解和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整合各种历史资源和理论资源,通过对话和交流,解决中国现当代文论失语的现状。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
文学党性原则在《讲话》中的接受和变异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ao
点击次数:162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