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分工的明细化,市场竞争⑴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获取和保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供应链成员企业所关心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最重要方法之一的供应链管理逐渐被应用。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逐渐被淘汰,人们寻求了更好的库存管理模式,如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制等新的生产方式和库存管理模式。
随着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开始从供应链整体考虑库存管理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等新的库存控制模式,以改革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消除弊端,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基于供应链成员企业对库存的需求波动特征,从整合供应链资源出发,提出将产品通过租库存储形式向市场前移、共同使用供应链上资源的库存管理模式,并分析共同使用库存资源给供应链带来的市场响应能力提高和总成本节约等效益。然而为了促进供应链资源的整合利用,对租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以保证各成员能够共享节约的物流成本就非常有必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应用现状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是各自为政,供应商、零售商各自保持一定的库存并且分别进行库存管理,以寻求局部最优化。他们往往为了应付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设定较高的库存水平。
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点:VMI、JMI、CPFR三者本质都是为了消除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它们要求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信息沟通与交流。这三种库存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对库存进行管理,进而减缓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最终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益最优的目的,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和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双赢。表1-1对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
第2章需求波动的供应链库存现状
2.1需求波动的产品市场特征
企业库存的绝大部分已经由过去的原材料转到产成品。在市场上90%以上的产品供过于求,其中生产资料的积压问题尤为严重。在这种市场环境,买方占有主导性,导致需求波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发展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者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未曾消费过的高档商品进入消费;过去消费少的高档耐用商品现在大量消费;过去质量一般的商品,现在质量有所提高。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层次性,首先保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然后再满足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即满足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饥饿,干渴等)、安全需要(安全、保护)、社会需要(归属感、爱)、尊重需要(自我尊重、知名度、地位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发展与实现)。低级需要在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可诱导性,通过企业的工作和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变化和转移。潜在的欲望可以变为明显的购买行动,未来的消费需求可以成为现实的消费。现今社会,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加之消费者知识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诱导消费需求成为了当今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的重要内容。
时代性,消费需求时常受到时代精神、风尚、环境的影响。时代不同,消费的需求和爱好也会不同。
消费者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确定。为了保证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和应付各种不确定性,销售商订单的变动性一般有明显大于最终用户需求的变动性的趋势。为了满足与销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制造商被迫持有比销售商更多的库存……依此类推,导致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都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从而发生更高的成本。例如农产品,烟草,糖酒,医药。
2.2需求波动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供应链的整体概念
供应链库存管理要求供应链各个成员从供应链整体的利益出发进行管理。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的集中度低。库存管理过于粗放、简单,较少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彼此之间缺乏供应链的观念。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各自独立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纷纷设立安全库存。各自制定的目标,都是为了自己获得最大利益,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可能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因此,相互之间“画地为牢、各自为政、不信任、竞争和敌对的态度,导致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效率低下。
2.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使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多层次的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群体,相互之间旳信息透明度不高,且没有意愿去帮助其他企业共享资源。在分布式的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障碍对库存集中控制造成了更大的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为此付出了较高的代价。
3.忽视不确定因素
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定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需求变化等,国内企业缺乏对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的研究和跟踪,对库存的估计失误使得库存增加或不足。为了解决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采取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在供应链中,组织协调涉及到诸多利益群体,如果企业间缺乏协调与合作,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不高,直接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
4.信息共享障碍
“牛鞭效应”对信息的传递造成了障碍,使得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失真,导致各节点企业均持有较高库存。信息的有效传递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准确共享的保证。准确的信息使得各节点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响应用户需求,更能够对库存水平进行及时准确的控制,使安全库存降至最低。
5.库存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大多数企业库存管理所采用的是传统仓储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需要。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对产品的流通量、体积、订货提前期、存与防护要求等因素考虑不全。部分仓库存储区域划分不清晰,多数仓库依靠手工记录,管理手段原始落后,个别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仓库,也因人员素质偏低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账、物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3章仓储资源共享
3.1供应商管理库存
3.1.1供应商管理库存概念
3.1.2供应商管理库存思想
3.1.3供应商管理库存特征
3.1.4供应商管理库存优势
3.2库存前移策略
3.3库存前移效益
第4章仓储资源共享模型
4.1供应链结构
4.2成本变化趋势
第5章算例分析
5.1某产品供应链物流业务现状
5.1.1制造商物流业务现状
第5章算例分析
5.1某产品供应链物流业务现状
5.1.1制造商物流业务现状
制造商的主要物流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业务。制造商物流系统的基本流程如图5-1所示。
其中成品运输业务,采取第三方外包的方式,统一由某物流中心进行调度分配,其结算方式以元/吨公里为单位结算。目前,负责制造商成品运输业务的物流服务商有9家,包括公路、航空和铁路三种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结论与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分工的明细化,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获取和保持供应链竞争优势成为了供应链成员企业所关心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最重要方法之一的供应链管理逐渐被应用。
文章基于需求波动的供应链仓储资源共享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节约仓储成本,提高库房利用率,减少物流作业,降低作业不确定性,调节高峰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市场服务能力,调节市场需求波动幅度,增强销售灵活可靠性,提高节点企业运行效率,提升各节点企业协同水平等效益。
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仅考虑了一条两级供应链仅有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销售商,且仓储需求波动周期相对应,但是实际情况中供应链没有如此简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认知与知识结构的限制,论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尚有不足,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和理论指导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