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发展情况简述
1.1中国民族乐团历史演变
中国民族乐团有着历史悠久的发展,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其中最多的就是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而有没有琴瑟乐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考证,只是有关于它们的传说。历史学家认为,鼓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在旧石器时代,劳动者们用石头互相撞击而制造工具,因此节奏是原始民族中最早出现的,产生于原始部落,在近代民族乐团中,打击乐具有一个独立声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商朝时期,出土的陶埙更是一种独特的吹奏乐器,随后出现的周朝,记载的乐器就有七十多种,后来随着乐器的增加,就对乐器进行了分类,根据乐器材料的不同,出现的八音分类法:金、土、石、革、丝、木、飽、竹。周代时就产生了琴与瑟这两件弹拨乐器。春秋战国、三国时期产生了一批新型的弹拨乐器,如:筝、琵琶等。我国早期的鼓吹乐出现在汉朝时期,由吹管和打击乐器组成,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器乐合奏形式。隋唐五代时期,燕乐体系逐渐被确立完善,乐团里面打击、弹拨、吹管、弦乐等乐器都已经基本完善。当然宫廷也很重视《雅乐》,乐团里面用什么乐器,怎样排练乐团,用什么调性他们都很讲究。宋朝时期,民间已经出现了几种器乐合奏形式,比如“细乐”“清乐”“鼓板”,当时在北宋和南宋都已经很流行了,其中最盛行的器乐合奏形式“教坊大乐”。到了元代时期,因为各民族之间和对外交流,主要以拉弦为主的乐团合奏形式,丰富了我国民族乐团的形式和发展内容。在明代和清代时期,宫廷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目的,大都用于郊庙、朝贺、祭祀、训幸等。主要有《中和韵乐》、《齒薄大乐》等。当时乐团的编制已经有人之多。
…………..
1.2我国民族器乐和民族乐团在学校中出现
1950年正式将我国的民族器乐教学纳入学校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为中国革命歌曲和优秀的创作歌曲基本上教学形式都是以欣赏音乐为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演奏能力。《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是年颁布的新中国初期第一个小学音乐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主要提出了从认识打击乐器到用打击乐器做伴奏配合其他乐器参与演奏过渡,渐渐发展了中西乐器的欣赏和演奏能力。到年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主要是以中国优秀革命歌曲和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为上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注重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感受来形成爱国之情。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的器乐活动全部被停止,转移到课外和社会上进行,大革命之后,恢复工作十分艰难,那时候课堂教学只是单一的以唱歌为主。到年代,器乐课堂教学逐步形成了音乐学习“乐器走进课堂”的尝试。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姚思远,,从全方面给以中小学器乐教学硬软件建设和基础性支持,包括音乐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器材等等都为中小学器乐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科学的发展保证。进入到年代,器乐活动的不段发展,大小乐团的数量大大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时候学校里面的民族乐团也就不断慢慢的出现,比较突出的是北京、江浙一带,北京海淀区一所普通的小学学校里面就己经有一支编制齐全的民族乐团,经常性参加艺术活动。在江浙一带的主要是江南丝竹音乐,学校里面就有江南丝竹音乐队,乐队开展的红红火火,江南丝竹这一民间音乐的传统在孩子们手上得到了发扬。
………….
第二章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建设现状
湖南省是一个拥有17个少数民族的大省,民族音乐丰富,民族性比较强,比如常德丝弦、湘西打溜子等都颇具特色。省内中小学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学习民族乐器也有所区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多以学习吹打乐器,而在相对于发达的城市中多以学习弹拨乐器,学校的民族乐团发展建设也就有所不同。在经济发达较好的城市,比如长株潭地区,他们学校相对于来说民乐团发展的较好,学校也比较关注。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比如怀化、湘西一带,他们学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乐团,但是整体来说发展的还不够。为了更好的来了解和分析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情况,笔者特意选了四所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颇具特色的四所学校里面的民族乐团,进行分析调查比较,从而摸索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的一些共性,来探寻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的情况。为此调查走访了湖南中小学中比较典型的四所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博才中学、常德临禮第四中学、湘西雅思实验学校。通过对上述几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调查访问,可以发现,这四所学校中只有师范附中、博才中学有自己的一支民族乐团、临遭第四中学没有自己的民族乐团,但是只是在演出时会拿出来突击排练,可以算的上临时组建的民族乐团。而湘西雅思实验学校是一所集聚在少数民族地方的学校,学校有民乐队,并且是以当地特色的吹打民族乐器为主。对于这个调查就可以看出民族乐团在湖南省中小学中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是湖南省四大名校之一,其中四所名校中也就只有师大附中有自己的民族乐团。
………..
2.2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建设的问卷调查
笔者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汇总得出了这四所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了解,这也是湖南省中小学民族音乐素质的一个缩影。对于民族音乐有的学生表示很喜欢,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认为自己的音乐素质差,难以完成民族音乐学习的学生占以下是对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调查。在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民族音乐就是民歌,而忽视了民族音乐不仅是民歌,也还有民族乐曲,除了学民族乐器的同学知道像《金蛇狂舞》、《喜洋洋》等等这些民族乐团会经常演出的小乐曲外,其他大多数的同学都不是很清楚的知道。的学生分不清楚交响乐队和民乐队的乐器的学生对本地的民族音乐花鼓戏了解得较少,仅知道有这个花鼓戏。在实地问卷调查中,一部分学生能列出民乐队中的五到十种乐器,而对于演奏的民乐曲的同学都不能很清晰的列出几首,有的学生只是说对其中的旋律比较熟悉。但是对民歌的了解会多些。在网络调查中,知道民族乐团的会多些,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针对于中小学生,可能还有大学生但是能列出十种民族乐器的人很少,对于知道的民族乐曲就更少了,分不清楚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
…………..
第二章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发展现状.......8
2.1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建设现状......8
2.2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建设的问卷调查......9
2.3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建设的成就与不足......12
第三章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发展的思考......15
3.1正确引导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感觉......15
3.2完善民族乐团管理培养学生积极性......17
3.3加强学校民族乐团师资培养......18
3.4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20
第三章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发展的思考
3.1正确引导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感觉
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感觉,多欣赏民族音乐,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从而有想学民族乐器的心理,这样对建设民族乐团会有在生源上的帮助。通过音乐欣赏,学生的内心中往往能产生某种明显的心理效应,比如听到雄壮、塑锵有力的军乐时能产生精神抖擞、振奋的效应;听到舒缓优美的音乐时,会产生心情宁静的效应;音乐欣赏的心理效应是普遍存在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把这样的心理运用到民乐队中,我想对于乐队的指挥老师来说应该会在处理曲目当中相对轻松些。在民族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产生爱国主义色彩的心理效应。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它的辉煌历史,让学生震撼、激动,它精彩的内容,让学生着迷、倾倒,它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崇拜、向往,这一切都必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认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应当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反过来也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小学、湖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其获得更大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学校加强了爱国主义普及民族音乐的教育,通过各种途经使他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也就充分的认同和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就不会漠视、轻视民族音乐。从大的方面来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音乐的感觉,学校里面发展民族乐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
结论
笔者对湖南省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査研究,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湖南中小学民族乐团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湖南省,中小学民族器乐的发展还是有很多需要进步发展的地方,这样也就导致了民族乐团发展的不够,比如师资匮乏、教师不够专业、经费投入微小、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等等,这些都给民族乐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笔者对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习人,衷心希望民族乐团能够在中小学中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普及,而笔者也相信,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发展,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此,论文已基本完成。关于中小学民族乐团的发展探究,本人只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建议,恳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本人进一步改进、完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