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新闻叙事学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755 论文编号:sb2021061711383736030 日期:2021-07-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新京报》大量采用缺席的叙事者这一方式,客观冷静的表达和呈现,以期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不掺杂记者的主观色彩;在叙事视角上,《新京报》熟练的运用了外视角,冷静而客观的陈述事件的客观要素,沉着的“纪录”叙事对象自身所处的状态;在叙事策略上,悬念化叙事展现人物状态,平民化视角聚焦创业故事,故事化表述吸引读者目光。在叙事聚焦上,《新京报》创业者报道更多报道了公众人物,通过报道传递他们持续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向读者展示公众人物独特的创业理念以及极强的风险意识。在内容上创业经验教训与创业观点分享关注度最高,其他主题分布相对均衡。在创业者报道领域,智能、高科技报道如火如荼。

一、《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结构

(一)《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者
由于叙事者这个概念的核心地位,不少叙述学家对叙事者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荷兰学者米克·巴尔在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总结,叙事者(叙述者)是“表达出构成本文(text)的语言符号的那个行为者”0。法国文艺理论、历史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其译著《文学作品分析》中提到,叙事者即“承担话语的‘陈述行为主体’”0,我国学者王泰来在其著《叙事美学》中提到叙事者为“一个由作者蜕变而成的虚构的人物”。
何纯在其著作《新闻叙事学》中阐述:“新闻叙事人,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着,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二者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一个新闻叙事文本的隐指作者总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才是真正的新闻叙事人”。华进在其发表于 2013 年的博士论文《云之话语,钟之逻辑:叙事学视域下的网络新闻研究》中在两种媒介环境下界定新闻叙事者,“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叙事者在整个新闻叙事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记者、编辑及所属机构(至于叙事文本中征引的消息来源充其量只是次级叙事者,而不是叙事源头),作为普通人的受众,很少能够以叙事者的身份介入到叙事过程中。而在互联网叙事环境中,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变,作为叙述者的‘作者’也发生了变化”0。
关于叙事者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热拉尔·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中将叙事者划分为异叙者、同叙者以及自叙者;学者谭君强在其著作《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指出“根据叙事者相对于故事的程度,可划分为故事外叙事者与故事内叙事者;根据叙事者可感知的程度,又可以划分为外显的叙事者和内隐的叙事者”0;胡亚敏在其著作《叙事学》中指出“异叙述者与同叙述者、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自然而然’的叙述者与‘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0;温如慧将叙事者划分为“公开的叙事者、隐蔽的叙事者和缺席的叙事者”0。
.......................

(二)《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方法
叙事方法是一则新闻报道写作的技巧和办法,是叙事者有力的写作工具。本文将将叙事方法分为叙事视角以及叙事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
1.《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视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发现对待同一则新闻报道,不同的媒介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例如“我在现场目击到”、“现场围观群众说”或者“某记者讲述”。“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杰拉德·普林斯在《叙述学词典》中陈述“感知或认知的方位,被叙的情境与事件藉此得以表现”0。
何纯将新闻叙事的视角表述为“叙事视角(narrative perspective)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有关视角的分类言人人殊,总体有以下四个层面:其一,按叙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其二,按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其三,按叙事者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分为一元视角和多元视角;其四,按叙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现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在《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有效样本当中,内视角,外视角以及全知视角分别有 13 篇、81 篇、59 篇,分别占比 10%,54%以及 36%,见表 1-4,各部分所占比例请看图 1-5:
表 1-4:三种叙事视角统计数据表
表 1-4:三种叙事视角统计数据表
.........................

二、《新京报》创业报道之叙事聚焦

(一)《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对象
序列在《在追问中逼近事实——<南方周末>人物报道手册》中,将人物报道分为:新闻人物、公众人物及民间人物,笔者也将依据这一分类标准对《新京报》创业者报道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根据统计,有效样本中新闻人物、公众人物、民间群体分别有 41 篇、62 篇、52 篇,见表 2-1:
表 2-1: 三种叙事对象数据统计表
表 2-1: 三种叙事对象数据统计表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新闻人物、公众人物、民间人物分别占总体的比重为27.3%、 41.3%、31.3%;饼状图见表 2-2:
1.新闻人物
新闻人物是指“由于新闻传播媒介的报道而为人们所关注的人物”0。新闻人物是指那些先前被媒体报道过的,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新闻人物的报道注重新闻实效性。凡有关新闻人物的相关报道,《新京报》通常会先由新闻缘起开始,即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为由头。公众人物讲究公共利益相关,而新闻人物则没有这一项要求。
.............................

(二)《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内容
叙事聚焦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叙事对象以及叙事内容,而叙事主题则是对叙事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能够让读者迅速把握报道的内容。因此,笔者总结了《新京报》五年间有效样本的主题内容,并统计 8 个主题的数量,请看表 2-3及表 2-4:
1.创业者报道主题:创业经验教训与创业观点分享关注度最高,其他主题分布相对均衡。
表 2-3:《新京报》创业者报道主题分布及数量表
表 2-3:《新京报》创业者报道主题分布及数量表
2017 年 12 月 1 日的报道《柳传志:年轻创业者要能顶住压力,不能浮躁》,柳传志是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也是国内知名的公众人物、商业精英。他在这一篇报道当中分享了自己创业、时候的观念和想法:实体经济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创新,否则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新京报》关于创业观念的分享主题占比最高,再如 2017 年 8 月 18 日《周亚辉:未来 30 年,出海是科技创业者的机会》、2017年 8 月 18 日《周鸿祎:创业者要悄悄出海别惊动巨头》以及 2017 年 8 月 17 日《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邵振兴:创业者出海最核心的还是团队据》等。
........................
 

三、《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立场和价值................................28
(一)《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立场.................................28
1.放眼草根成长,关注底层创业者..................................28
2.遵循适度准则,客观表达群体诉求................................28
四、《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改进建议..............................33
(一)增加“隐蔽的叙事者”创业者报道..........................33
(二)扩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者报道...............................33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35

四、《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改进建议

(一)增加“隐蔽的叙事者”创业者报道
对《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者类型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文章广泛采用缺席的叙事者,其形式占比 59%,而隐蔽的叙事者占比 18%。缺席的叙事者虽然可以冷静而又客观的陈述事实,但在客观的文字背后,读者需要自行判断背后的是非曲直。叙述者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只是将事实的要素罗列出来供读者自行分析和判断。但缺席的叙事者需要读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读者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对读者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公开的叙事者直抒己见,给受众呈现更加主观的看法,但如此公开的表述往往会给读者造成一种“强势”的阅读体验。新闻的本质是追求真实,但往往公开的叙事者会把新闻与公开评论混为一谈,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则会失去新闻的真实性。
因此笔者建议,适当增加隐蔽的叙事者这种观察视角,隐蔽的叙事者写作方式秉承了新闻专业主义,很大程度保障了报道的真实可靠。采访当事人、专家学者、创业者,通过他们的话语来叙述一则新闻,多方面的声音保证了文章的真实和权威,又对读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新京报》不仅关注当下的创业者及其项目进展,还涉及政策与环境分析,同时关注中国人的海外创业状态和环境,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媒体该有的人文关怀。
在当下,创业圈冒起了浮躁的苗头,他们互相借势互相利用,一部分媒体只顾所谓的“爆点”扮演了负面的角色,这样的状况下,不利于创业者脚踏实地创业。笔者认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就要保证优质的报道源源不断的产出,这就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优秀的媒体不仅要关注创业者及其创业项目,更要深入报道创业背后的创业逻辑,挖掘背后的创业精神以及商业逻辑思维。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立场以价值,这三个大层面对《新京报》创业者报道展开详细的分析及研究,最终笔者发现《新京报》创业者报道的叙事特征如下:
通过研究发现,《新京报》大量采用缺席的叙事者这一方式,客观冷静的表达和呈现,以期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不掺杂记者的主观色彩;在叙事视角上,《新京报》熟练的运用了外视角,冷静而客观的陈述事件的客观要素,沉着的“纪录”叙事对象自身所处的状态;在叙事策略上,悬念化叙事展现人物状态,平民化视角聚焦创业故事,故事化表述吸引读者目光。在叙事聚焦上,《新京报》创业者报道更多报道了公众人物,通过报道传递他们持续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向读者展示公众人物独特的创业理念以及极强的风险意识。在内容上创业经验教训与创业观点分享关注度最高,其他主题分布相对均衡。在创业者报道领域,智能、高科技报道如火如荼。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