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儿童的营养和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016 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母婴家庭数量及人群总量稳步增长,据统计,截止 2017 年我国母婴家庭规模已超过 2.77 亿。2019 年 5 月 22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2018 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 50%左右。
对婴儿来说,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物,母乳喂养丰富,钙磷比例适宜 (2:1),有利于孩子的吸收。早期母乳喂养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婴儿黄疸、小儿肥胖,还可降低消化道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2母乳喂养更加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且可大幅度提升其智力、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中,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了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健康的重要性。3世界卫生组织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它对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4有研究指出,母乳不但有利于婴儿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还可以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等。5因此,母乳喂养对宝宝和母亲都有重要意义。
但根据 2019 年 2 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6,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9.2%,距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的 2020 年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达到 50%的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远低于 43%的世界平均水平和 37%的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此,提升母乳喂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众对健康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大众对母婴健康类信息的需求不断上升,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网站、自媒体社交平台等传播媒介对母婴健康类信息的传播力度也日益增加。作为主要的孕婴群体,80、90 后人群接触母乳喂养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在当前健康类信息冗杂及良莠难辨的背景下,如何使受众获取到科学的健康信息,这些信息如何影响受众的健康行为,也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理论意义层面,健康传播在中国的研究还开始不久,本文以健康传播为视角,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支撑,分析了解不同媒介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广州市孕产妇对母乳喂养信息的接触动机、接触行为以及对信息的信任度、满意度等情况,探讨不同媒介的母乳喂养信息对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念及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对丰富健康传播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意义层面,本研究以期构建健康、高效、科学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渠道,使母乳喂养信息得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同时也可对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提供建议,使孕产妇接触到科学规范的母乳喂养信息,提升受众对母乳喂养信息信任度,促进母婴家庭更科学育儿,提升母婴家庭的健康水平,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
2 概念、理论与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1.1 健康传播
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学界有多种不一样的解释,主要集中于从传播内容角度定义、从传播功能角度定义、从传播层次角度定义和从传播情境角度定义等,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美国健康传播学者 Rogers 的定义。Rogers 在 1994 年时将健康传播定义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10这个定义强调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促进自身健康的目的,更多的是关注健康传播是向人们传授健康的科学知识。Rogers 在 1996年重新对健康传播做出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72该定义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为更多人接受。本研究中采用 Rogers 在 1996 年对健康传播的定义。
2.1.2 母乳喂养
关于“母乳喂养”的定义,母乳喂养即通过母亲乳汁对婴儿进行喂养的方式。731989 年 4 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上,确定了按母乳喂养不同水平分成以下 6 类:纯母乳喂养、几乎纯母乳喂养、高比例母乳喂养、中等比例母乳喂养、低比例母乳喂养、象征性母乳喂养。74在本研究中,将按以上定义,把 6 类不同水平的母乳喂养都统一纳入研究,不做细分,即“通过母亲乳汁对婴儿进行喂养的方式”为本研究中母乳喂养的定义。
...........................
2.2 健康信念模式
2.2.1 理论概述
在 1950 年代初期,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大部分偏向预防性工作,与医疗服务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而且当时研究健康问题的行为科学学者较少,致使与健康行为有关的研究资料极为缺乏。鉴于此,数位参与预防性健康计划的社会心理学家Hochbaum、Leventhal、Kegeles 与 Rosentock 等应用 Lewin 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的概念,建构适用于解释人们预防性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75,主张心理环境会决定个人在某情景中的行为76;主要的原理是基于健康是有高度价值而且是大部分的人想要达到的目标77,并认为认知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生病时所持有的态度与动机,会直接影响其产生的行为78。健康信念模式建立在需要和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基础上,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健康行为的各种因素,并认为有四个因素与个人行为密切相关,分别是个人认知层面的感知易感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和感知严重性(Perceived Severity),以及个人采取健康行动的效果评估的感知有效性(Perceived Benefits of Action)和感知障碍性(Perceived Costs of Action)。
根据 Feather 的定义,感知易感性是指个人主观地评价罹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或某族群罹患某种疾病的机率,或个人因其特质、行为致罹患病的机率。
感知严重性是指个人对于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感受,严重性认知不仅是个人对医疗结果,还包括另两个方向的评估:一是对临床结果,如死亡、残障、生理上病痛的评估;二是对社会结果,如因患病而造成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影响评估80。

3 调查结果分析........................... 24
3.1 受访孕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 24
3.2 受访孕产妇一般信息与母乳喂养态度交叉分析 ..................... 29
4 受访孕产妇对不同媒介的母乳喂养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38
4.1 受访孕产妇获取母乳喂养信息的渠道分析 ......................... 38
4.2 受访孕产妇获取母乳喂养信息的信任度和充分度分析 ............... 47
5 验证研究假设.......................... 57
5.1 健康信念模式媒介母乳喂养信息各特性相关性分析 ................. 57
5.2 健康信念模式下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57
5 验证研究假设
5.1 健康信念模式媒介母乳喂养信息各特性相关性分析
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将孕产妇对所获取的母乳喂养信息的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障碍性、自我效能、行动线索及信息的充分度和信任度同母乳喂养行为进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 15:

...........................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建议
6.1.1 有针对性开展宣教,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意识
受访孕产妇一般信息显示,受访者的孕产时间、职业和收入对母乳喂信念和行为影响的差异较大。2019 年 2 月,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6,建议应“加强母乳喂养的知识普及和技术支持”,因为“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婴儿母亲们提供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技术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应在妇女怀孕早期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相关意识的教育,可通过建档后的医院孕妇学校课程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提升孕妇母乳喂养信念及信念。其次要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特点进行宣教,可通过单位工会组织相关的健康讲座,邀请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或通过派发科普小册子进行母乳喂养意识的教育。同时,应对孕产妇的丈夫及家人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讲,使家人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鼓励,提升孕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最后,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行动,通过爱婴医院建设及母乳喂养周的宣传,完善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提升母乳喂养率。
6.1.2 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提供不同信息,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显示,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母乳喂养信息的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有效性、自我效能、行动线索、信息充分度、信息信任度和母乳喂养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知障碍性与母乳喂养行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母乳喂养信息的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行动线索、信息充分度、信息信任度会对母乳喂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母乳喂养信息的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性对母乳喂养行为产生负向影响,感知易感性不会对母乳喂养行为产生影响关系。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和预测母乳喂养行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母乳喂养信息获取、健康信念的形成是促进孕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关键。
有研究指出,“当下母乳喂养宣传过多提到母乳喂养的好处,而没有告诉妈妈们母乳喂养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118因此,应针对不同孕产时间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信息,如对孕妇可提供感知有用性和行动线索信息,提升孕妇母乳喂养意识和信念,促进母乳喂养行为;而对产妇则可提供感知严重和感知障碍信息,如母乳喂养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行动线索信息,解决产妇母乳喂养期间遇到的困难,提升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使其能坚持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