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意义
微信公众号具有语音传播、碎片式的传播内容、情感联系下的人性化交流等三方面的传播特性,同时还具备传播媒介所包含的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娱乐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也已成为众多地方院校实现与教职工生和校友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他们通过手机可及时关注学校发展动态,了解学校近期大事喜事,获取及时的通知通告信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对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的意义重大,影响力大。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育人功能实现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 2016 年 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尤其是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两个重要会议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之一,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为学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师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重要抓手;在专题理论学习、理论宣讲、先锋模范事迹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宣传报道学校中心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的同时,及时高效的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是推进网络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学习宣传教育媒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宣传时效、空间纬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据统计,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除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外,各管理服务部门和二级院系也有较多账号是经过学校主体认证的。因此,形成的全方位、多方面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
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我们应弄清楚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所要面临的“谁”“说什么”“什么渠道”“对谁”“预期什么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先后历时一周对河南省内 57 所本科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网络调研,通过查看推送内容,了解栏目窗口设置,内容浏览量、点赞量等指标,进一步了解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情况。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当前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状况如下:
(一)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参差不齐
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我们应弄清楚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所要面临的“谁”“说什么”“什么渠道”“对谁”“预期什么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先后历时一周对河南省内 57 所本科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网络调研,通过查看推送内容,了解栏目窗口设置,内容浏览量、点赞量等指标,进一步了解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情况。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当前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状况如下:
(一)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参差不齐
以河南省内 57 所本科高校为例,笔者通过逐个搜索,省内 57 所本科院校均开设有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作为学校的宣传渠道之一,但个别学校因学校名称变更,尚未及时对认证信息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笔者连续对比分析了清博指数——河南教育系统官微影响力评价(2019 年 11 月、2019 年 12 月)的分析数据。①②通过梳理分析,以公办本科院校为例,省内以“大学”命名的高校相对于“学院”命名的本科院校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更为完善和时效,在内容质量和更新时效上明显优于后者;而在民办的本科院校(含中外合作办学独立院校)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各院校投入时间和精力都较大,重点展示院校建设成果和学生成才效果,究其原因即扩大院校的知名度,以便在招生工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重点差异显著
根据 2017 年 9 月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郑州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河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笔者在研究前,重点对如下高校 2019年 12 月的内容发布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例,两所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明显处于头部行列,其平台内容涉及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两者着重突出党建引领和“双一流”建设,以入选 ESI 学科数排名引领科技创新。以省属本科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为例,两所高校因院校所属分类差异,其各自的差异体现在新农科发展和师范教育特色方面,因其相互的优势学科差异,其发展也大不相同。
...........................
第二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受众需求调查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受访者基本情况

二、受访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情况
(一)受访者每日使用手机及微信情况

如表 3-2 所示,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在,在 516 名受访者中,有 232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1 小时以内,占比 44.96%;有 169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1-2 小时之间,占比 32.75%;有 64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2-4 小时以内,占比 12.4%;有 51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4 小时以上,占比 9.88%。受访者在使用微信(含电脑版)情况中,64.5%以上的人使用微信在 1小时以上,其中 4 小时以上的达到 19.38%。该部分受访者“使用手机人数”统计的是“利用手机查阅获取实时新闻动态的人数”;因受访者存在使用微信手机 APP、微信电脑版情况,所以存在受访人使用微信情况个人时间阶段人数大于“使用手机人数”的情况。
..........................
第三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9(二)各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重点差异显著
根据 2017 年 9 月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郑州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河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笔者在研究前,重点对如下高校 2019年 12 月的内容发布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例,两所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明显处于头部行列,其平台内容涉及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两者着重突出党建引领和“双一流”建设,以入选 ESI 学科数排名引领科技创新。以省属本科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为例,两所高校因院校所属分类差异,其各自的差异体现在新农科发展和师范教育特色方面,因其相互的优势学科差异,其发展也大不相同。
...........................
第二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受众需求调查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受访者基本情况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指标是开展综合研究的重要基础,因受时空限制,此次调查问卷是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导致受访学生的年级分布极不平衡。通过梳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笔者发现参与此次调查问卷填写的学生共 468 人,其中男 163 人、女 205 人,分别占比为 34.83%、65.17%。如图 1 所示,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学科情况为理科57 人、工科 129 人、文科 234 人、医科 3 人、艺术体育 45 人。另外,参与问卷调查的专科学生 16 人,本科学生 452 人;大一至大四学生占比分别为 81.62%、13.68%、2.145%、2.57%。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时有较大兴趣和主动性参与到与学习、生活等方面相关的调查中;而高年级的同学则因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因更多关注自身发展而不愿参与或接触此类调查问卷的填写。
.........................
二、受访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情况
(一)受访者每日使用手机及微信情况

如表 3-2 所示,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在,在 516 名受访者中,有 232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1 小时以内,占比 44.96%;有 169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1-2 小时之间,占比 32.75%;有 64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2-4 小时以内,占比 12.4%;有 51 人每天使用手机在 4 小时以上,占比 9.88%。受访者在使用微信(含电脑版)情况中,64.5%以上的人使用微信在 1小时以上,其中 4 小时以上的达到 19.38%。该部分受访者“使用手机人数”统计的是“利用手机查阅获取实时新闻动态的人数”;因受访者存在使用微信手机 APP、微信电脑版情况,所以存在受访人使用微信情况个人时间阶段人数大于“使用手机人数”的情况。
..........................
一、 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多而管理不善...........................................19
(一) 以高校为主体的认证公众号多而有别...................................19
(二) 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19
第四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提升路径.............................25
一、 强化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协同运行,推进规范管理机制........................25
(一) 推进建立校内新媒体协同联动机制...................................25
(二) 规范管理内设部门微信公众平台...................................25
第四章 融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提升路径
一、强化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协同运行,推进规范管理机制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包含学校官方的、内设部门的,有已经主体人证的,也存在以个人账号注册但作为下设机构使用的。各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因其自身岗位职责范围限制,立足岗位实际,推进专项工作的宣传,服务各自受众。随即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呈现账号多、各自独立等方面的状况。
(一)推进建立校内新媒体协同联动机制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包含学校官方的、内设部门的,有已经主体人证的,也存在以个人账号注册但作为下设机构使用的。各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因其自身岗位职责范围限制,立足岗位实际,推进专项工作的宣传,服务各自受众。随即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呈现账号多、各自独立等方面的状况。
(一)推进建立校内新媒体协同联动机制
高校内设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与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都是独自运行的,又其各自的运行团队;前者由各内设部门负责日常的审核管理,后者一般有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日常的审核管理。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学校整体的宣传工作,对内设部门的日常宣传工作,有上下级领导责任。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宣传工作,服务学校中心发展大局,就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推进建立校内新媒体平台的协同联动机制,并全力保障机制的健康运转。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宣传部门既能实现对校内内设部门宣传工作的指导,又能推动内设部门宣传工作的良性发展。这一协同联动机制,不仅仅是要成立学校新媒体运行协同联动小组,而是要通过日常工作规划和计划,统一推进各方面工作。学校官方微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优先发布内设部门的重要通知以及优质文案内容,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服务师生的需要。
(二)规范管理内设部门微信公众平台
对于学校内设部门而言,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是其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满足当前师生在信息化、碎片化时代中获取价值信息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经过认证为学校主体信息的加“V”账号,还是采取个人账号作为部门账号的曲线形式,在对外宣传方面,都是学校内设部门进行宣传自身工作、落实岗位职责的主渠道。对日常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内设部门的党委(党总支)应当主动谋划,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加强对内设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因各内设部门的职责不同,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成立优化新媒体队伍、安排专职宣传工作专干、制定新媒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形式进行;一遍切实强化管理责任,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管理不善,出现重大宣传事故,给学校和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选任专职宣传专干上,应侧重选择政治觉悟高、工作积极性强、熟悉新媒体工作的同志。对于主体认证为学校的部门账号,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指导;对于账号主体为个人账号的账号,应将主体变更为教职工。在制定新媒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上,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符合内部部门工作实际,切勿大而全。
对于学校内设部门而言,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是其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满足当前师生在信息化、碎片化时代中获取价值信息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经过认证为学校主体信息的加“V”账号,还是采取个人账号作为部门账号的曲线形式,在对外宣传方面,都是学校内设部门进行宣传自身工作、落实岗位职责的主渠道。对日常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内设部门的党委(党总支)应当主动谋划,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加强对内设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因各内设部门的职责不同,强化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成立优化新媒体队伍、安排专职宣传工作专干、制定新媒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形式进行;一遍切实强化管理责任,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管理不善,出现重大宣传事故,给学校和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选任专职宣传专干上,应侧重选择政治觉悟高、工作积极性强、熟悉新媒体工作的同志。对于主体认证为学校的部门账号,更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指导;对于账号主体为个人账号的账号,应将主体变更为教职工。在制定新媒体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上,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符合内部部门工作实际,切勿大而全。
............................
结语
在当前融媒体发展趋势下,新老传统媒体联系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形势,把握新型媒体快速渗透的机遇,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思想工作,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这一课题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而演绎出来的。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仍面临管理缺位、运营能力不强等普遍性问题,因此对于相当一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高校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统校媒与广大师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有益补充,应当改进校园媒体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新媒体队伍建设,注重内容品质提升,精准研判受众需求,切实加强互动,优化内容审查程序。以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最大限度的服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需要,满足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略)
在当前融媒体发展趋势下,新老传统媒体联系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形势,把握新型媒体快速渗透的机遇,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思想工作,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这一课题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而演绎出来的。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仍面临管理缺位、运营能力不强等普遍性问题,因此对于相当一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高校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统校媒与广大师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有益补充,应当改进校园媒体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新媒体队伍建设,注重内容品质提升,精准研判受众需求,切实加强互动,优化内容审查程序。以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最大限度的服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需要,满足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