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视角下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695 论文编号:sb2020082508075132976 日期:2020-09-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网络舆论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无论是乐清女孩遇害案的舆论压力让滴滴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还是因贩卖焦虑和女权而被封的公众号咪蒙,抑或是舆论对于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舆论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表达改变了我们的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显性问题,一系列的网络事件让我们认识了网络舆论的巨大影响力。网络非理性舆论对于网络生态、现实生活的影响。


第 1 章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概述

1.1 网络舆论的含义
关于舆论的定义,我国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学者刘建明认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体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1。学者孟小平舆认为论是社会对公众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3。第一种强调的是舆论是社会知觉的反映,第二种强掉的是舆论对于现实的影响,第三种强调的是舆论的客体。陈力丹在第二种定义的基础上,完善了舆论的概念。笔者认为舆论是公众对于新近发生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的观点或看法,并对现实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关于网络舆论的含义学界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学者谭伟认为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4。网络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5。
笔者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在网络空间或者通过国互联网表达的对于共同关注的事件的倾向、态度、看法。网民在网络空间内聚集,对于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公开的讨论,当分散的个体意见被经过讨论与筛选变成公共意见的时候,网络舆论就形成了。网络舆论是网民个体在网络空间主动发表的对事件的倾向、态度、看法。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的引发与引导是由传媒来主导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有很多引起全民热议的网络事件都是由网民爆料出来的,这种舆论引发与引导方式的改变,也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些与传统舆论不同的特征。
.............................

1.2 网络舆论的特征
1.2.1 网络舆论的及时性、互动性
传统的民意表达方式基本都是通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进行的,受众是被动的从媒介那里获取信息,媒介传播什么信息受众就接受什么信息,媒介议程深刻地影响着受众议程。然而传统媒介由于受到自身限制,在时效性上往往大打折扣,舆论的时效性也往往受到限制。网络自身的海量、实时、交互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种种限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更让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抵达受众。
互联网的开放性、去中心化为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奠定了基础。在网络出现之前,舆论的互动是比较少的,受众之间的舆论互动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而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则主要通过读者来信、观众热线等方式进行,互动的频率较少、实效性较低。网络由于自身的技术特点,可以实现海量、实时互动。网民可以在网络空间随时随地发表评论,实时关注舆论动向。
图 3.1 天涯社区关于“69 圣战”的指导贴 图 3.2 《参考消息》报道“69 圣战”
.........................

第 2 章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常见类型

2.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特征
2.1 .1 谩骂与讽刺
网络舆论非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内容上的简单化,所谓简单化是指人们习惯以某种标签或者是某种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达。佛系、废柴、绿茶、丧、宅成为人们在网络中的常见表达,这些简单化的词语成为人们在网络表达的常用话语,这些简单化的词语往往折射出人们自身的情感好恶。网络非理性舆论一般具有强烈的宣泄色彩,在内容表达上也较为简单化,通常以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居多,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有较为深入的观点、见解。网络非理性舆论在内容上也表现为谩骂性的语言表达,一言不合就开骂成为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社会道德、医患关系、明星等话题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9 年 10 月韩国人气女星崔雪莉在家中自杀身亡的消息一经流出便引爆网络,微博上#雪莉自杀#的话题的阅读量达上亿次,网民讨论激烈。讨论的内容不仅包含雪莉、经纪公司、抑郁症、网络暴力,其好友宋茜、具惠善也在讨论之列。宋茜更是因为曾与雪莉是同一组合,且作为曾经的组合队长,在雪莉自杀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文悼念,而成为众多网友谩骂的对象。
2.1.2 表达上的无逻辑性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表达较实现空间更加自由,在网络空间上凭借一个身边人几乎不知道的账号活跃,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身份、角色、标签,在网络空间进行“本我”表达。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上低学历网民较多,他们中的大多数社会地位较低,诉求和表达的渠道不够畅通,因此在网络上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无逻辑一般表现为句子表达不通顺、语义不清晰,没有深入的观点。表现出一种思维跳跃的发散状态,言论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处于一种无逻辑的表面层次。非理性表达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不相关的因果联系以及曲解观点或者扩大概念范围。以偏概全主要是指以片面性的观点或者是某个个体言论来代表全部现象或者观点,在地域污名化、行业污名化的话语表达中常见这类逻辑错误。例如在近年爆出的教师猥亵学生的信息中,部分网民将个别教师的失德现象上升到整个教师行业,并对教师行业做出污名化的评价,教授被污名化为“叫兽”,不仅削弱了教师身份的社会认同,也消解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非理性表达的第二个常见逻辑错误为不相关联的因果联系,将本来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放在一起主观臆造出因果关系。扩大概念范围或事物范围是非理性表达者常犯的逻辑错误,例如在 AO3 娱乐事件中,因肖战粉丝的自发举报行为,肖战本人受到网民的攻击与谩骂,更有网民因此而抵制肖战代言产品。
.............................

2.2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形成
2.2.1 新闻信息中情感的传播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不再是传统的权威媒体,而是每一个手握麦克风的网络个体,网络信息来源复杂。不同于传统的媒介的高门槛,网络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拥有智能设备用过简单注册即可成为网络用户,网络平台的低准入门槛使得我国网民较多,数量众多且媒介素养不高的网民,在拥有了麦克风之后难免进行情绪的宣泄,而网络用户众多,每天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数量巨大,平台本身的弱把关再加上把关的难度较大,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网络言论的引导较为困难。
(1)微时代的碎片化、片面性信息
网络自媒体或个体用户网络平台曝光网民感兴趣的话题,为吸引用户注意,部分媒体往往采取有倾向性的报道框架,在报道的时候往往报道片面性的信息。框架理论关注的是新闻生产,新闻框架包含了重组和选择两大机制。新闻工作者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筛选、重组,为了要与自身的立场相似。新闻框架的形成是新闻工作者、社会情境、受众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部分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
自身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较低,受利益驱使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网民关注度较高的网络事件中用片面性的报道、甚至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来吸引大众的目光。在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中,部分媒体刻意突出女医生家属与男孩之间的肢体冲突,淡化男孩被打的原因,导致网民对医生及其家属进行了强烈的攻击。众多网民的注意聚集于此,网络媒体以倾向性、片面性的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网民的目光。
(2)信息传播中的情绪扩散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由“点对面”到“面对面”,每个个体都可以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都可以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信息在扩散的过程中借助传播者的网络人际关系进行实现不断的裂变和快速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充当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消费者双重角色,不断地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又在不断地向外传播信息,在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中往往夹杂着个人情绪。在众多网络热点事件中,越是夹杂着情绪表达的信息越容易被传播。在雪莉自杀事件中,碎片化的信息与煽情式的、情感化而非理性的话语占据网络。公众被网络情绪感染,成为潜在者非理性表达。
................................

第 3 章网络非理性舆论表达中的典型群体——网络喷子............ 17
3.1 网络喷子的内涵与构成.......................17
3.2 网络喷子的典型群体...........................18
第 4 章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成因............................25
4.1 载体层面:网络平台自身特征.............................25
4.1.2 网络平台的“弱把关”........................25
4.1.3 网络圈层化.................................26
第 5 章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问题与引导...................................31
5.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31
5.1.1 对网络生态的影响.................................31
5.1.2 对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32

第 5 章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问题与引导

5.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
5.1.1 对网络生态的影响
(1)网络谣言肆起
谣言是完全虚假、不存在的消息。在引发网民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中时有网络谣言的滋生。在“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有关幼儿园学生身上的针眼是有可能是被打麻醉性侵以及此事涉及军方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边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幼儿,另一方面是被谣传的军方,这样的谣言爆出之后,网民在网络上对幼儿园进行猛烈的谩骂与攻击,还有人借机抹黑军方。
(2)网络暴力频发
如前文所述,我国网民人数较多,在网民组成中“三低”人员占比较高,这些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大多处于非社会权利人员,再加上现实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在网络上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尤其在涉及社会道德问题、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之时,部分网民便以自身异化的正义感去抨击、谩骂。网络暴力现象本质上是道德失范在网络空间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的力量不低于任何媒体。舆论分非理性表达助推了网络暴力的发展,非理性表达不仅在网络空间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对现实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 3.4 我国网民职业结构
..........................
 
结语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表达方式,网络表达对现实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网络舆论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无论是乐清女孩遇害案的舆论压力让滴滴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还是因贩卖焦虑和女权而被封的公众号咪蒙,抑或是舆论对于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舆论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表达改变了我们的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显性问题,一系列的网络事件让我们认识了网络舆论的巨大影响力。网络非理性舆论对于网络生态、现实生活的影响。舆论的表达一旦脱离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以匿名的状态在广场上发表言论的时候,舆论就会偏离原来的轨道,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是我国目前所处阶段、经济因素、平台、媒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引导方面,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网络平台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网民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表达环境,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使网络舆论由非理性表达向理性表达转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