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相较于全国其他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步伐,湖北地区三家报社的融合步伐较慢,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尽管三家报社的摄影部仍保存较好,设备设施先进,积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但是对于摄影部的总体定位及未来规划却并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所在报社自身的规划模糊,另一方面由于现行体制的阻碍。三家报社摄影部较少参与视频、直播等拍摄,将工作重心放在新闻图片上,着重打造有内涵的高质量新闻图片。同时,坚持新闻摄影原有的特色,延续图片故事的传统,让新闻摄影报道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积极利用报社融合成果刊发图片新闻,创造报纸的本土特色及影响力。然而,较国内其他报纸而言,三家报社摄影部拍摄的新闻图片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很难实现全国范围的传播;尽管图片在报纸、两微一端上都有相应的呈现,但其显著性并不突出。另一方面,与国外的大报相比,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刺激着报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近十年来,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报业的读者呈现断崖式的减少,报业发行量锐减、广告客户大量流失,纸媒逐步陷入了发展困境。为改变这一困境,报纸纷纷走上媒介融合的道路。
为实现媒介融合,缩减开支,部分报纸着手改革报社组织结构,并进行大规模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报社的摄影部门及摄影记者。2013 年之后,《芝加哥太阳时报》《南社区报》《时代先驱报》等部分报纸相继撤销原有的摄影部门;对于新闻图片的来源,或采用报社文字文字记者拍摄的图片,或购买自由摄影师的拍摄作品。2018 年《纽约每日新闻》裁去摄影部门。另一方面,2013 年 10 月《亚特兰大宪法报》(The 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宣布它将解雇大量摄影师。英国《每日电讯报》不再聘用专职摄影记者,其视频图像中心只保留 10 多名图片编辑。而国内,我国报社虽然实行“事业单位”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冲击,部分地市报采取摄影部,例如《恩施日报》《黄冈日报》撤销摄影部;《三峡日报》将摄影记者并入文字部门。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让摄影部门陷入困境。
然而,一些媒体积极拥抱新技术,明确走向,从技术、组织结构等方向综合考虑,进行与之前不同的融合之路。2010 年《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三家报纸摄影部合并,成立浙江报业集团图片新闻中心,率先拥抱新媒体。2016 年该中心与浙江在线视频新闻部、图片新闻部合并,成立全媒体视频影像中心,进行融合改革,以“浙视频”为主打产品,成功完成纸媒的融合转型。2017 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的摄影记者,成立集团图片中心,以《新侨艺报》为平台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摄影部门单独办报,扭转都市报发行下滑、入不敷出的困境。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摄影设备的更新普及、公民摄影记者的出现对职业新闻摄影记者的冲击逐渐增大。同时,纸媒经过近十年的融合转型,组织机构、传播技术、报道方式、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更新完善,一些报纸以摄影记者为突破口,展开新的新闻传播形式;一些报纸为缩减人员支出,裁掉摄影部,要求文字记者兼任摄影记者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部与其所在媒体的融合转型息息相关。此外,对于摄影部门的现实境况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基于以下 2 个目的:
其一,了解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三家媒体摄影部门现存状况;
其二,了解媒介融合时期,不同传统媒体摄影部门的作用与地位的转变;
本研究走访湖北省三家主要日报的摄影部,试图了解纸媒融合转型至今日,新闻摄影部门在报社中的地位以及现状;了解其现实境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从摄影部门的转变了解湖北地区媒介融合的进展实况。
1.2.2 研究意义
新闻摄影自诞生以来,从文字的配图到“读图时代”,图片以其成像的特点传递纯文字新闻所无法表达的信息内容。电视产生之后,对图片新闻产生冲击,但是在这种冲击下,图片新闻以自身的优势顺利生存下来,并在新闻界拥有自己的独特报道风格。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巨大,在纸媒融合发展之路上图片新闻、新闻摄影以及新闻摄影记者的发展被业界、学界所关注和重视。然而,关于新闻摄影部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媒介融合研究视角的转变,为之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1978 那年尼古拉斯·尼葛罗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了“媒介融合”这一词,他以预言的方式提出融合的方向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来传输信息①。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则是最早对“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概念进行界定的人。他强调的是不同媒介的不同功能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②。而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则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③。
90 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关注“媒介融合”,并引进西方的优秀成果。蔡文教授作为最早关注媒介融合的学者,她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大媒体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④。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⑤。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戴元初则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共享,是电视媒体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策略”⑥。
因此,本文中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所导致的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合作,从量化相加,到最终的相融,直至彼此间的边界消失的一个过程。
关于“媒介融合”的类型划分,2003 年,戈登认为“媒体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组织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形式融合”是当时美国存在的五中融合的类型⑦。虽然这种分类针对特定时期的现状,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也能进行一定的概括,但是,这种分类形式并不健全。2004 年,洛里·戴默(Lori Demo)等人根据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将“媒介融合”划分为交互推广、克隆、合竞、内容分享、融合 5 种类型①。宫承波认为,现阶段的媒介融合不仅涉及传统媒体,还包括其他非传媒产业,例如 IT 行业、电子产业等;而媒介融合的形式主要有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这三种,且彼此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②。
3 报社媒介融合发展历程与现状............................................1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摄影设备的更新普及、公民摄影记者的出现对职业新闻摄影记者的冲击逐渐增大。同时,纸媒经过近十年的融合转型,组织机构、传播技术、报道方式、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更新完善,一些报纸以摄影记者为突破口,展开新的新闻传播形式;一些报纸为缩减人员支出,裁掉摄影部,要求文字记者兼任摄影记者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影部与其所在媒体的融合转型息息相关。此外,对于摄影部门的现实境况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基于以下 2 个目的:
其一,了解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三家媒体摄影部门现存状况;
其二,了解媒介融合时期,不同传统媒体摄影部门的作用与地位的转变;
本研究走访湖北省三家主要日报的摄影部,试图了解纸媒融合转型至今日,新闻摄影部门在报社中的地位以及现状;了解其现实境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从摄影部门的转变了解湖北地区媒介融合的进展实况。
1.2.2 研究意义
新闻摄影自诞生以来,从文字的配图到“读图时代”,图片以其成像的特点传递纯文字新闻所无法表达的信息内容。电视产生之后,对图片新闻产生冲击,但是在这种冲击下,图片新闻以自身的优势顺利生存下来,并在新闻界拥有自己的独特报道风格。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巨大,在纸媒融合发展之路上图片新闻、新闻摄影以及新闻摄影记者的发展被业界、学界所关注和重视。然而,关于新闻摄影部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媒介融合研究视角的转变,为之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1978 那年尼古拉斯·尼葛罗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了“媒介融合”这一词,他以预言的方式提出融合的方向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来传输信息①。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则是最早对“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概念进行界定的人。他强调的是不同媒介的不同功能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②。而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则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③。
90 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关注“媒介融合”,并引进西方的优秀成果。蔡文教授作为最早关注媒介融合的学者,她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大媒体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④。熊澄宇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⑤。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戴元初则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共享,是电视媒体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策略”⑥。
因此,本文中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所导致的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合作,从量化相加,到最终的相融,直至彼此间的边界消失的一个过程。
关于“媒介融合”的类型划分,2003 年,戈登认为“媒体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组织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形式融合”是当时美国存在的五中融合的类型⑦。虽然这种分类针对特定时期的现状,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也能进行一定的概括,但是,这种分类形式并不健全。2004 年,洛里·戴默(Lori Demo)等人根据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将“媒介融合”划分为交互推广、克隆、合竞、内容分享、融合 5 种类型①。宫承波认为,现阶段的媒介融合不仅涉及传统媒体,还包括其他非传媒产业,例如 IT 行业、电子产业等;而媒介融合的形式主要有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这三种,且彼此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②。
...............................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以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和文本分析三种方法作为论文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项必要方法,通过对文献收集、梳理和思考,我们能够解历史中这些选题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也能发掘空白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文献的梳理帮助我们更系统地理解选题内涵,更精准地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致论文的研究与撰写顺利进行。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现存有关媒介融合和新闻摄影部们的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包括学术专著、相关选题的硕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以及相关学者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
实地调研是对成文本形式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大多是二手甚至是多手资料,因此为获取一手资料,精确研究结果,与业界的记者和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成为必要。基于前期的资料收集,笔者对湖北地区三家报社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摄影部负责人、记者进行访谈,了解现阶段摄影部针对媒介融合所做的举措以及未来的计划等。依据访谈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的划分,突出三家摄影部的重要举措及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采以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和文本分析三种方法作为论文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项必要方法,通过对文献收集、梳理和思考,我们能够解历史中这些选题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也能发掘空白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文献的梳理帮助我们更系统地理解选题内涵,更精准地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致论文的研究与撰写顺利进行。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现存有关媒介融合和新闻摄影部们的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包括学术专著、相关选题的硕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以及相关学者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
实地调研是对成文本形式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大多是二手甚至是多手资料,因此为获取一手资料,精确研究结果,与业界的记者和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成为必要。基于前期的资料收集,笔者对湖北地区三家报社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摄影部负责人、记者进行访谈,了解现阶段摄影部针对媒介融合所做的举措以及未来的计划等。依据访谈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的划分,突出三家摄影部的重要举措及面临的共同问题。
基于文献和访谈所得资料,笔者对三家报纸的纸质版摄影版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深入验证相关说法,也能丰富论文的内容。从中总结出武汉这三家报纸摄影部门的现存情况、在融合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此外,通过对三家摄影部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的不足与困境,并提出参考对策。
.................................
.................................
3.1 国内外报社媒介融合发展历程............................................ 12
3.2 湖北地区报业集团融合发展态势................................... 14
3.3 媒介融合时代 报社摄影部改革主要趋向............................15
4 湖北三家报社摄影部的改革尝试.....................................18
4.1 摄影部门人员的变动............................ 18
4.2 更新生产流程 增加采集渠道..................................19
5 摄影部转型过程中的主要困境及阻碍..................................31
5.1 集团融合目标不明确 摄影部转型难以实现............................31
5.2 图片经济价值认识不足 摄影部盈利能力欠缺................................32
6 对摄影部进一步深化改的建议
6.1 坚持新闻专业性 大胆尝试创新
集团的定位要基于多重因素考虑,在实践过程总找到符合自身特征和实际情况的定位目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探索。因此,在集团大目标、大定位不明晰的情况下,摄影部门需要基于自身部门特征考虑,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在越来越多的报纸关注新闻点击量、流量的“百万+”效应,迷失在市场化所带来的成功中,一味地追逐利益的获得。摄影部作为提供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部门,其新闻专业主义是其首要坚持的因素。新闻摄影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图片、视频,就是基于其内容的新闻性,能反映出现场情形、体现出思想价值。不论媒体如何转型,新闻专业主义都是必须坚持的理念。
坚持视觉先行的理念。媒介融合发展至今,动态图像、短视频成为受众最欢迎的新闻传播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党报摄影部,还是都市报摄影部都应注意到这种转变。视觉的地位仍然很高,因此摄影部重视视觉先行,将摄影部门的地位提高,脱离辅助或者打全场的二线位置。以技术为基础,以专业性为优势,积极借助新媒体,给摄影部独立发声的机会。
.................................
结语
整体而言,相较于全国其他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步伐,湖北地区三家报社的融合步伐较慢,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尽管三家报社的摄影部仍保存较好,设备设施先进,积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但是对于摄影部的总体定位及未来规划却并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所在报社自身的规划模糊,另一方面由于现行体制的阻碍。
三家报社摄影部较少参与视频、直播等拍摄,将工作重心放在新闻图片上,着重打造有内涵的高质量新闻图片。同时,坚持新闻摄影原有的特色,延续图片故事的传统,让新闻摄影报道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积极利用报社融合成果刊发图片新闻,创造报纸的本土特色及影响力。然而,较国内其他报纸而言,三家报社摄影部拍摄的新闻图片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很难实现全国范围的传播;尽管图片在报纸、两微一端上都有相应的呈现,但其显著性并不突出。另一方面,与国外的大报相比,三家报社摄影部作品的内容呈现缺乏新颖,题材的创新性不够。互联网时代,突发新闻报道很难实现,这也就要求摄影部转变方向,重视新闻策划、专题策划等。在这一方面,三家报社摄影部的基础较弱,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