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要说“超女”时代的粉丝是“散兵游勇”的话,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更像是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组织。他们有着共同的追逐对象、共同的组织目标(为爱豆增加流量)、严格的组织秩序(各家饭圈制定的组织规则与秩序)。但是,由于个别粉丝偏激的追星行为和社会、媒体对粉丝群体存在着偏见与歧视,粉丝群体被贴上“疯狂”、“不理智”、“盲目消费”等标签,粉丝群体被“污名化”且为主流文化所批判。笔者作为一名粉丝型学者,无论是日常生活亦或是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与其他粉丝或粉丝群体接触中发现,他们并非是毫无理智、盲目跟风的,反之,他们是在有组织、有秩序地为爱豆应援、打投,甚至有时与经纪公司协商,制定有利于自家爱豆事业发展的决策。粉丝群体以爱豆的名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当然,笔者生活中还接触过非粉丝的群体,他们通过举例来论证粉丝群体的偏激、疯狂与不理智。理性的社会群体冷静审视这些粉丝群体行为和心理之后,与偏见与歧视展开了辩论。在这场激烈的全民大讨论中,既有褒扬、追捧,又有贬斥、唾骂,还有中庸、包容。所幸,通过这些思想和观点的激烈交锋,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也都一一浮出水面,等待我们去整理、探寻、研究和反思。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粉丝研究
粉丝研究是对粉丝、活动或制作的内容的研究。自 1980 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粉丝研究的理论已经涉及各个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观众研究和传播研究)。Jenkins 的研究标志粉丝研究的一个转折点。Jenkins 认为粉丝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其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传播与交流信息。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呈现多元的表征,在社交媒介(social media)中,不同国家、民族的大众文化与粉丝文化相互碰撞,也传播着各自的粉丝文化观念与内涵。Jenkins 将粉丝描述为积极的生产者,意义操纵者和积极的受众。Jenkins的研究是为了展现粉丝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突出他们在融合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即不同网络社交碰撞的时代。他指出,作为观众的粉丝将媒体消费转化为丰富的体验和参与文化。目前,Hellekson、 Busse①确定了两种主要类型的粉丝:“肯定粉丝”是那些倾向于收集、播放、讨论、分析和批评的粉丝群体;而“变革性的粉丝”是那些通过创建内容来创建角色(以及角色的虚拟世界)来构建他们粉丝社群文化的。Storey②认为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的分支,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粉丝作为积极能动的消费者,在大众文化中攫取元素,组成属于粉丝群体的特有表征。在 Storey 看来,粉丝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大众文化的接受者,新媒体时代的粉丝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猎取“文本”。DAL YONG JIN③认为大众媒介在粉丝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将相异的粉丝文化展示在全世界受众面前,他们在彼此不同的文化镜像中展开角逐与模仿。
第 3 章 饭圈文化仪式化互动···················· 201.1 研究缘起
要说“超女”时代的粉丝是“散兵游勇”的话,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更像是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组织。他们有着共同的追逐对象、共同的组织目标(为爱豆增加流量)、严格的组织秩序(各家饭圈制定的组织规则与秩序)。但是,由于个别粉丝偏激的追星行为和社会、媒体对粉丝群体存在着偏见与歧视,粉丝群体被贴上“疯狂”、“不理智”、“盲目消费”等标签,粉丝群体被“污名化”且为主流文化所批判。笔者作为一名粉丝型学者,无论是日常生活亦或是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与其他粉丝或粉丝群体接触中发现,他们并非是毫无理智、盲目跟风的,反之,他们是在有组织、有秩序地为爱豆应援、打投,甚至有时与经纪公司协商,制定有利于自家爱豆事业发展的决策。粉丝群体以爱豆的名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当然,笔者生活中还接触过非粉丝的群体,他们通过举例来论证粉丝群体的偏激、疯狂与不理智。理性的社会群体冷静审视这些粉丝群体行为和心理之后,与偏见与歧视展开了辩论。在这场激烈的全民大讨论中,既有褒扬、追捧,又有贬斥、唾骂,还有中庸、包容。所幸,通过这些思想和观点的激烈交锋,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也都一一浮出水面,等待我们去整理、探寻、研究和反思。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粉丝研究
粉丝研究是对粉丝、活动或制作的内容的研究。自 1980 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粉丝研究的理论已经涉及各个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观众研究和传播研究)。Jenkins 的研究标志粉丝研究的一个转折点。Jenkins 认为粉丝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其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传播与交流信息。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呈现多元的表征,在社交媒介(social media)中,不同国家、民族的大众文化与粉丝文化相互碰撞,也传播着各自的粉丝文化观念与内涵。Jenkins 将粉丝描述为积极的生产者,意义操纵者和积极的受众。Jenkins的研究是为了展现粉丝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突出他们在融合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即不同网络社交碰撞的时代。他指出,作为观众的粉丝将媒体消费转化为丰富的体验和参与文化。目前,Hellekson、 Busse①确定了两种主要类型的粉丝:“肯定粉丝”是那些倾向于收集、播放、讨论、分析和批评的粉丝群体;而“变革性的粉丝”是那些通过创建内容来创建角色(以及角色的虚拟世界)来构建他们粉丝社群文化的。Storey②认为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的分支,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consumer culture),粉丝作为积极能动的消费者,在大众文化中攫取元素,组成属于粉丝群体的特有表征。在 Storey 看来,粉丝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大众文化的接受者,新媒体时代的粉丝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猎取“文本”。DAL YONG JIN③认为大众媒介在粉丝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将相异的粉丝文化展示在全世界受众面前,他们在彼此不同的文化镜像中展开角逐与模仿。
(2)仪式传播
James W. Carey 是仪式化传播的集大成者,开辟了传播仪式观理论范式,为传播学提供了思考的新思路。凯瑞认为“传播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功能性的结果,而应该引导人们关注传播过程中仪式化的东西,这种仪式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④Heinz-Helmut Lüger⑤认为仪式和礼仪作为一种正式的行为方式,同样普遍地出现在从谈话方式和礼貌规则到国家大事的详细协议的一切事物中。仪式与仪式、礼仪与仪式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将个体纳入社会秩序的交往方式,在创造现实的同时表达对个体的思想和态度,将仪式视为一种特殊和强大的意义沟通交流传播形式。“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理论,将传播从传统的‘传递观’中抽离出来,开启了传播研究路径的文化转向。"
.................................
第 2 章 饭圈文化传播仪式化
James W. Carey 是仪式化传播的集大成者,开辟了传播仪式观理论范式,为传播学提供了思考的新思路。凯瑞认为“传播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功能性的结果,而应该引导人们关注传播过程中仪式化的东西,这种仪式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④Heinz-Helmut Lüger⑤认为仪式和礼仪作为一种正式的行为方式,同样普遍地出现在从谈话方式和礼貌规则到国家大事的详细协议的一切事物中。仪式与仪式、礼仪与仪式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将个体纳入社会秩序的交往方式,在创造现实的同时表达对个体的思想和态度,将仪式视为一种特殊和强大的意义沟通交流传播形式。“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理论,将传播从传统的‘传递观’中抽离出来,开启了传播研究路径的文化转向。"
.................................
第 2 章 饭圈文化传播仪式化
2.1 饭圈文化含义及特性
2.1.1 饭圈文化含义
粉丝自己创作包括应援口号、专属剧本、饭制视频等内容的偶像符号文本,构成了饭圈文化的基本元素,并在网络空间进行仪式化传播。明星粉丝群体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网络空间内,处理饭圈文化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互动,在饭圈文化仪式化互动过程中结成明星粉丝群体,以共同崇拜偶像为纽带维系粉丝群体成员的情感。这个阶段包括饭圈符号的交流,从而建立群体意识,最后在群体成员互动与交流中构建“想象共同体”。一系列饭圈粉丝群体仪式化互动交往行为中衍生出新的大众流行文化——饭圈文化。笔者所要研究的饭圈文化脱胎于大众流行文化的社会语境且带有明星粉丝群体明显特征的文化模式,本质上可以将饭圈文化看作是一个拥有一致的目标和共同信念的粉丝群体成员间传播与人际交往的系统。简单来说,构成饭圈文化的主要元素有:围绕偶像式的交往、以偶像为载体的文本符号、粉丝和偶像节日式集体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给饭圈文化下个定义:饭圈文化,是指明星粉丝群体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而进行的线上线下群体交往行为,并通过对偶像符号的编码与解码所进行的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实践行为,所建构的文化符号在“我群”中的仪式化传播以及与“他群”形成明确的边界界限的粉丝群体意向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圈层式文化传播模式。
2.1.2 饭圈文化特性
2.1.2.1 狂欢性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核心本质是对霸权的一种颠覆与抵抗,实现全民的平等性与自由性,所体现的全民性、仪式性、颠覆性、平等性特征在因网络而生又因网络而不断发展的饭圈文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狂欢广场:巴赫金提出的“广场”空间并非指大众集会的场地,而是提供个体和群体狂欢享受的感官欲望与理性水乳交融的自由空间,即“公共空间”和“公民社会”。社会阶级等级、高低贵贱、职业差别等等都在随心所欲、无所羁绊的欢娱中得以颠覆。平等、感性是“狂欢广场”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羁绊。明星粉丝群体是内在目的性极强的社会群体,他们潜在的同好聚集性强,各大移动终端、移动 APP 等技术推动了粉丝群体的聚集,加速了粉丝全民参与狂欢的进程,建构解构大众文化中的偶像文本行为的网络虚拟狂欢广场。“在狂欢的广场上,等级被取消,规范被消解,各种形态的不平等被取消了,人们发生随便而亲昵的接触,人从行为和语言的制约中解放出来,享受当下、娱乐眼前被视作第一位的价值。”①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碎片化、便利化、内容新鲜化使得明星粉丝群体饭圈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传播得以延展。微博作为当代网民信息碎片化传播方式之一,也是明星粉丝群体进行饭圈信息交往行为和构建明星粉丝群体信息关系的“狂欢广场空间”。微博的“超话”、“热门”、“实时印象”等板块变成了明星粉丝群体的聚集场所。
........................
2.1.1 饭圈文化含义
粉丝自己创作包括应援口号、专属剧本、饭制视频等内容的偶像符号文本,构成了饭圈文化的基本元素,并在网络空间进行仪式化传播。明星粉丝群体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网络空间内,处理饭圈文化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互动,在饭圈文化仪式化互动过程中结成明星粉丝群体,以共同崇拜偶像为纽带维系粉丝群体成员的情感。这个阶段包括饭圈符号的交流,从而建立群体意识,最后在群体成员互动与交流中构建“想象共同体”。一系列饭圈粉丝群体仪式化互动交往行为中衍生出新的大众流行文化——饭圈文化。笔者所要研究的饭圈文化脱胎于大众流行文化的社会语境且带有明星粉丝群体明显特征的文化模式,本质上可以将饭圈文化看作是一个拥有一致的目标和共同信念的粉丝群体成员间传播与人际交往的系统。简单来说,构成饭圈文化的主要元素有:围绕偶像式的交往、以偶像为载体的文本符号、粉丝和偶像节日式集体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给饭圈文化下个定义:饭圈文化,是指明星粉丝群体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而进行的线上线下群体交往行为,并通过对偶像符号的编码与解码所进行的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实践行为,所建构的文化符号在“我群”中的仪式化传播以及与“他群”形成明确的边界界限的粉丝群体意向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圈层式文化传播模式。
2.1.2 饭圈文化特性
2.1.2.1 狂欢性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核心本质是对霸权的一种颠覆与抵抗,实现全民的平等性与自由性,所体现的全民性、仪式性、颠覆性、平等性特征在因网络而生又因网络而不断发展的饭圈文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狂欢广场:巴赫金提出的“广场”空间并非指大众集会的场地,而是提供个体和群体狂欢享受的感官欲望与理性水乳交融的自由空间,即“公共空间”和“公民社会”。社会阶级等级、高低贵贱、职业差别等等都在随心所欲、无所羁绊的欢娱中得以颠覆。平等、感性是“狂欢广场”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羁绊。明星粉丝群体是内在目的性极强的社会群体,他们潜在的同好聚集性强,各大移动终端、移动 APP 等技术推动了粉丝群体的聚集,加速了粉丝全民参与狂欢的进程,建构解构大众文化中的偶像文本行为的网络虚拟狂欢广场。“在狂欢的广场上,等级被取消,规范被消解,各种形态的不平等被取消了,人们发生随便而亲昵的接触,人从行为和语言的制约中解放出来,享受当下、娱乐眼前被视作第一位的价值。”①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碎片化、便利化、内容新鲜化使得明星粉丝群体饭圈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传播得以延展。微博作为当代网民信息碎片化传播方式之一,也是明星粉丝群体进行饭圈信息交往行为和构建明星粉丝群体信息关系的“狂欢广场空间”。微博的“超话”、“热门”、“实时印象”等板块变成了明星粉丝群体的聚集场所。
........................
2.2 饭圈文化中的传播仪式化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其主体即明星粉丝群体对内和向外传播的仪式化语言、仪式化准入机制以及仪式化的应援方式等内容都是不断促使饭圈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饭圈文化的传播强调的是文化的功能,即仪式化特性。饭圈文化体现出明显的仪式化特性,粉丝群体通过有关偶像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对饭圈共同体的想象与维系,是粉丝群体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的信息交流实践所带来对所在共同体的一种想象与展演,更像是一种“集体表演”。群体内的成员在各个场域当中进行仪式化的行为表现。由明星粉丝群体所建构的饭圈内充满各种形式性,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更是加速了这种仪式化所带来的粉丝群体共同体的情感认同。明星粉丝群体对偶像的喜爱和信仰都是在饭圈文化仪式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加强,饭圈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从内容、特点以及场域三个方面体现仪式化的特征。
2.2.1 饭圈文化传播仪式化内容
2.2.1.1 粉丝互动语言符号仪式化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其主体即明星粉丝群体对内和向外传播的仪式化语言、仪式化准入机制以及仪式化的应援方式等内容都是不断促使饭圈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饭圈文化的传播强调的是文化的功能,即仪式化特性。饭圈文化体现出明显的仪式化特性,粉丝群体通过有关偶像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对饭圈共同体的想象与维系,是粉丝群体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的信息交流实践所带来对所在共同体的一种想象与展演,更像是一种“集体表演”。群体内的成员在各个场域当中进行仪式化的行为表现。由明星粉丝群体所建构的饭圈内充满各种形式性,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更是加速了这种仪式化所带来的粉丝群体共同体的情感认同。明星粉丝群体对偶像的喜爱和信仰都是在饭圈文化仪式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加强,饭圈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从内容、特点以及场域三个方面体现仪式化的特征。
2.2.1 饭圈文化传播仪式化内容
2.2.1.1 粉丝互动语言符号仪式化
粉丝群体在进行饭圈活动的时候使用的互动语言符号是其进行信息交流实践的基础,也是饭圈文化传播仪式化的前提。皮尔斯不认同符号只是作为物象的外在表征,并且符号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并非个人所独有,符号与意义的互动反映的是社会群体关于一些社会现象的共同理解以及相应的社会人际关系的构建。“从语言角度切入,符号的互动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场域,每个语言场域通过语言实践建构了该场域的语言惯习。这些语言惯习凝聚而成的符号集合和符号使用习惯,形成了具有该场域独特性的话语体系。”①语言作为粉丝饭圈文化的传播工具,在饭圈互动仪式化过程中不断充实和丰富饭圈语言的象征和意义,它是粉丝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媒介。“交往行动之所以体现了理性的统一性,是因为在人类所有行动模式中只有它最全面地体现了语言所有的沟通功能,而语言则是人类一切行动的基本媒介。在哈贝马斯看来,语言是一种社会工具,本身就倾向人类相互理解的目的。”①在饭圈内部通用的互动语言符号——饭圈“黑话”,是粉丝群体作为“过度消费者”在具体饭圈行为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并用于内部成员交流沟通以及区别圈外群体的互动符号媒介。“特殊时代的‘文化’意味是要靠‘风格’通过象征化或符号化的‘活动’来传达的。”②
..............................
..............................
3.1 饭圈文化仪式结构要素································ 20
3.1.1 粉丝共同情感偶像····························21
3.1.2 粉丝特殊网络用语····························22
第 4 章 饭圈文化仪式化传播的社会影响······························ 34
4.1 饭圈文化仪式化传播的积极影响······························ 34
4.1.1 有利于粉丝树立正确价值观·······························35
4.1.2 有助于推动粉丝经济的发展························35
第 5 章 饭圈文化仪式化传播的正当干预························ 42
5.1 管理部门加强网络环境监管································ 42
5.1.1 设置不良关键词搜索提醒···························42
5.1.2 出台网络流行语使用规则·······························43
第 5 章 饭圈文化仪式化传播的正当干预
5.1 管理部门加强网络环境监管
5.1.1 设置不良关键词搜索提醒
粉丝群体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饭圈文化仪式化互动活动,包括对偶像相关信息关键词检索。由于不良关键词的搜索行为极易引发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因此,管理部门要设置不良关键词搜索提醒。“网络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上的公共利益,规范网络所有者、从业人员和参与者的行为,对互联网网络中的不法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②粉丝群体在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介平台进行发帖、看帖以及意义共同交流行为,其中必然涉及到信息关键词检索,由于社交媒介自身的特点使得信息检索便捷快速,也加快了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管理部门针对网路空间当中出现的不良关键词进行相关设置,采取分级设置方式管理粉丝群体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管理部门在进行不良关键词搜索设置时,首先根据大数据搜集有关粉丝群体网络搜索关键词并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建立数据库;其次,根据筛选出不良关键词群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页面提醒”,并实时更新不良关键词数据库,及时作出设置调整;最后,如果粉丝继续进行不良关键词搜索行为,则显示“页面错误”提醒,粉丝则无法继续进行相关信息搜索行为。从源头切断不良关键词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净化网路空间环境,而且有利于引导粉丝群体进行符合法律法规的关键词搜索行为。
.......................
第 6 章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