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绿色公共领域的构建之新闻媒体研究--以“成都雾霾事件”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0251 论文编号:sb2019010911164924491 日期:2019-01-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旨在通过再现“成都雾霾”这一环境公共事件在微信中的传播,阐述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过程,微信对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作用,以及微信构建的绿色公共领域的特点。

第一章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基础

一、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
我们前面绪论中讨论了绿色公共领域形成的条件:公众要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并能在理性的基础上对环境问题展开讨论;能够进行绿色话语的生产和消费,在自由讨论和充分交流中达成关于环境议题的共识,形成公共舆论;可以自由和充分沟通以进行生产和传播绿色话语的媒介,能体现出私人的“独立”与“理性”。
微信的功能及其特征良好地为绿色公共领域形成的条件或是要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微信的使用主体包括了个人、媒体、企业、政府,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群;在微信中既可以私聊,也可以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小圈子的群聊,还可以在朋友圈发布公开的环境信息,在公众号的加持下又具备了大众传播的特征,使其环境信息的传递既有私密性,又具有公共性,这便型塑了哈贝马斯阐述的咖啡馆和
广场的概念,增强了大众主体表达的意愿,激发了自由意见的表达;在多重传播形式的融合下,使自由交流,充分沟通成为可能,除了单一平台的沟通,更促使跨越渠道和层级的沟通产生;基于微信强社交关系的特征,微信好友大多是用户自己选择、接纳的结果,在相互关系中更为平等,信任度更高,容易形成对于一个环境议题的统一意见。
(一)  具有自觉意识的平等主体
根据腾讯官方 2017 年初发布的数据①,微信集中了广泛的人群,微信和 We 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 8.89 亿;用户黏性增强,日均使用时长和频率高的深度用户较 2015 年增加一倍;微信好友的规模大为增长,有 45%的用户“微信关系”超过200 人,其中有 13.5%的用户超过 500 人。另外,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包括企业、自由职业及个体户、学生、事业单位、无业人员、党政机关和军队、农民,其中企业职员占比达到四成,90%以上的微信用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绝大部分用户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具有主体的独立性,他们更具主体的行为自由和权利意识,也意味着他们更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微信的用户群体构成中,大部分人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他们可能在面对环境问题时更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
.......................

二、 微信环境传播构建绿色话语空间
微信中的环境传播是微信使用的各主体围绕环境问题展开的环境信息处理,环境议题建构和关于环境问题所进行的社会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信息处理强调的是在环境传播实践中信息的生产、表征、传递与共享行为;环境议题建构则是人们在微信中对环境问题进行的话语实践,即绿色话语实践;而社会互动则表现为跨学科的整体互动、环境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交往。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结构发生改变,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质量的关心越来越多,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舆论空间逐渐自由开放,以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提升,普通大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环境议题中来,更是将环境议题转化成为社会议题。作为一个社会议题,它关切到公众的自身利益,又因其具有的公共属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极易引发公众关注、发生争议并形成舆论  。微信当中的环境传播的信息主要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现实环境状况,环境文化,环境事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新闻,环境保护活动等,相关传播主体包括公众(普通公众、意见领袖)、环保组织、企业、政府,表现为关注环境信息的个人、大众媒体、政府、企业;环保类公众号(政府官方环保公众号,环保组织公众号,专业媒体环保公众号)。微信中的环境传播结合了环境相关各主体,流动着各类环境信息,因其传播特性又综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在个人与公共之间自由切换,具备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传播体系,为形成绿色话语空间提供了基本条件。
...........................

第二章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过程及特点

一、 微信中绿色话语的生产
在环境传播中,与环境相关的文字、图像、语言等符号履行着表达能容传递信息的作用,又注重表达社会关系与个人态度的互动性功能。这些符号表现在环境传播的各个方面,以语言、摄影、艺术、散步等形式诉说着环境问题,影响着公众对环境的认知,以期召唤环境保护行动。符号的互动功能在绿色公共领域中表现为卷入他人来进行环境问题的讨论,从而唤起公众的环境保护行动。
话语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共同方式,它能“通过语言使赞同它的人来解释某些信息,将这些信息连接成情节来阐释”②。当下工业时代的主导性话语——工业霸权话语教导我们社会发展必须服从物质进步和经济增长。它强调着经济发展的第一顺位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主导性话语相对的是“对抗性话语”,它的出现是为了挑战主导性话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抗性话语的第一生产者就是媒体,以环境新闻、环境报道等方式来生产与工业霸权话语相对抗的环保主义话语,即绿色话语。而新媒体时代,这种对抗性话语的主要生产者并不只限于媒体,普通民众也成为生产绿色话语的中坚力量。借助特定的历史语境,普通民众借助媒体进行话语的霸权争夺,例如“厦门 PX 事件”“北京 PM2.5”以及“成都雾霾事件”等,他们的绿色话语实践直接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选取成都雾霾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也在于,目前空气污染问题正处在集中爆发的阶段,雾霾被广大民众熟知,以雾霾为公共议题的的环境问题在微信中的传播具有更强烈的全面性、草根性、独立性和对抗性。
.........................

二、 微信对公民环境议题的“赋权”
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出“网络赋权”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数字化生存的特征。由于新媒介技术的便利性、普及性和深度渗透性,他对赋权问题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在心理赋权、组织赋权、社会赋权上有发挥作用的便利和潜能,新媒介作为社会资源、连接社会的管道和互动架构力量将进一步推动弱势群体的个人、组织与社会赋权。
(一)  赋权的表现
学者师曾志曾提出新媒介赋权的信息、表达、行动三个层面②,公众作为微信的使用主体,在微信的环境传播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传播环境相关信息,可以在与微信好友的聊天中讨论环境情况,在朋友圈中发布环境信息,并就此展开关于环境议题的交流,他们还可以转发公众号推送的相关环境内容,也能在微信搜索中进行环境信息的挑选和查看。整个层面上公众被赋予了自由获得环境相关信息的权利;其次,对环境议题关心的公众可以自由加入讨论相关环境话题的微信群,转发相关公众号文章并进行点赞评论。因此,他们获得了自由参加和组织与环境问题相关会议的权利;另外,对待环境问题呈不同态度的人都能通过微信来进行相关议题的辩论,他们获得了在微信中对环境问题进行自由辩论的权利。这种赋权提供了一种绿色话语表达的空间,成为了公众绿色话语生产的基础。话语的生产最终刺激了公众“绿色”行动的发生。
(二)  赋权的四个阶段
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成都雾霾事件,将事件中微信的赋权分为大致四个阶段:信息交流阶段、意见表达阶段、群体意识建立阶段和群体行动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的绿色话语被生产出来。这四个阶段正好对应了“成都雾霾”议题的形成阶段,关于彭州石化的自由辩论的阶段,反对彭州石化以及相对支持彭州石化的公众观点形成阶段以及为抗击雾霾自觉进行环保实践的阶段。
........................
第三章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困境与展望 .................... 45
一、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困境 .............. 45
(一)  微信对公民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 .................... 46
(二)  微信环境传播中的非理性 ................... 47
(三)  微信环境知识传播的缺乏 .................. 48

第三章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困境与展望

一、 微信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困境
在“成都雾霾事件”中,虽然微信通过环境传播构建起了一个关于成都雾霾的绿色公共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微信在构建绿色公共领域中的一些困境。自 2016 年 11 月份重污染天气开始,微信中对成都雾霾的讨论就没有停止,尤其是 12 月份两次长达近半个月的持续性污染更是通过微信引发了社会舆情,在公众号的带领下,微信朋友圈中发酵,分裂出了两种主流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彭州石化是成都雾霾的元凶,另一种声音认为成都雾霾成因与北京类似,由多种原因导致。
Hilgartner 在对风险传播的研究中提出三个主要概念:可能引起风险的客体;假定或公认的危害;断定客体以及危害具因果的联系。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来看,“成都雾霾事件”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对风险传播的三个要素有着大相径庭的定义,他们采用不同的标准斗争性地构建着环境风险“危害”的大小和有无。由于微信对公众的“赋权”,赋予了公众进行环境危害话语构建的权力,使得作为环境风险承担者以及风险告知者的公众主动组织起来进行环境风险传播实践,而微信中大量的绿色话语的生产,对环境危害的过度解读,增加了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另外他们对环境危害的敏感和对环境知识的缺乏,也造成了一些非理性的结果。
.........................

结语
绿色公共领域作为一种绿色话语空间的存在,它围绕自然环境为公共议题、是一个关于环境议题的政治性公共领域。它遵从公共领域诸要素及运作机制的各项特征和原则。因此,作为一个具有环境传播属性的公共空间,绿色公共领域的三要素包括:公众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并能在理性的基础上就牵涉公共利益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能够进行绿色话语的生产和消费,在自由讨论和充分交流中达成关于环境议题的共识,形成公共舆论;可以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生产和传播绿色话语的媒介,在此基础上能够体现出私人的“独立”与“理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