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吉林省长春市 60 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群,之所以做此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吉林省长春市 60 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群,之所以做此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吉林省长春市作为东三省中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特点。①政治、经济影响文化和上层建筑,因此,拥有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的长春市必然拥有数量庞大的文化受益者,这些受益者便成为微信的实际和潜在用户,增加了调研实施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也易于实现研究目的——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发声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逐步扭转代际数字鸿沟在信息化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状况。
第二,国际上划分老年与非老年的标准一般以“出生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②三项指标为依据,而由于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具有难以判断和把握的特点,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的划分标准是人口统计学中的年龄因素。随着老龄化不断普及,“1982 年在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 60 岁”③。除此之外,世界卫生组织用退休年龄来定义老年人,而我国老年人的实际退休年龄是男性 60 岁、女性 55 岁。综上所述,也为了问卷统计的方便,“我国的法定老年年龄和习惯老年年龄基本上都以 60 周岁为标准,即老年人是指 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简称 60 岁以上人口)”。
第三,“老年人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才能,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⑤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提到的关于老年人群的重要表述,这也就说明了,虽然老年人目前呈现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状态,但是他们自身所积淀的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是当代年轻人望尘莫及的,他们是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后备力量。
............................
............................
1.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2.1 问卷构成
本问卷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封面语,主要用于消除调查对象的疑虑,请他们放心作答;第二部分是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基本情况,分别从依赖性、文化反哺、强弱社会关系角度设置 7 道小题;第三部分是微信使用需求情况,主要用于分析城市老年人群最初使用微信的原因和持续使用微信的原因;第四部分是使用需求满足情况,借此 14 道题目(包括开放题)了解城市老年人群对微信持有的态度以及影响他们态度差异性的因素;第五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用于了解并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
1.2.1 问卷构成
本问卷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封面语,主要用于消除调查对象的疑虑,请他们放心作答;第二部分是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基本情况,分别从依赖性、文化反哺、强弱社会关系角度设置 7 道小题;第三部分是微信使用需求情况,主要用于分析城市老年人群最初使用微信的原因和持续使用微信的原因;第四部分是使用需求满足情况,借此 14 道题目(包括开放题)了解城市老年人群对微信持有的态度以及影响他们态度差异性的因素;第五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用于了解并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问卷采用单选题、多选题、李克特五级量表题、打分题以及开放题等多种题目形式,既保障了问卷题目的较好表达,又不会使作答者产生千篇一律、枯燥的考试答题心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问卷效应,提高问卷作答的效率和质量。
1.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于 3 月 2 日至 3 月 27 日在三佳湖公园等场所收回问卷 50 份,并进行了初步预测,修改完善问卷之后于 4 月 10 日正式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发放问卷,到 5 月 28 日为止共收回有效问卷 524 份,无效问卷 16 份。其中,由问卷星收回有效问卷 60 份(11.5%),剩下的有效问卷则全部来源于纸质问卷形式。纸质问卷的发放共涉及到老年大学(55 份)、二道区老年活动中心(6 份)、公交车上(13 份)、通源医院(11 份)、广场上(7 份)、三佳湖公园(28 份)、南湖公园(114 份)、净月潭(19 份)、劳动公园(21 份)、吉大南校宿舍区(6 份)等多个开放性公共场所。考虑到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本问卷采用一对一的问填方式,问卷回收率 10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问卷的质量。
.............................
本研究于 3 月 2 日至 3 月 27 日在三佳湖公园等场所收回问卷 50 份,并进行了初步预测,修改完善问卷之后于 4 月 10 日正式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发放问卷,到 5 月 28 日为止共收回有效问卷 524 份,无效问卷 16 份。其中,由问卷星收回有效问卷 60 份(11.5%),剩下的有效问卷则全部来源于纸质问卷形式。纸质问卷的发放共涉及到老年大学(55 份)、二道区老年活动中心(6 份)、公交车上(13 份)、通源医院(11 份)、广场上(7 份)、三佳湖公园(28 份)、南湖公园(114 份)、净月潭(19 份)、劳动公园(21 份)、吉大南校宿舍区(6 份)等多个开放性公共场所。考虑到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本问卷采用一对一的问填方式,问卷回收率 10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问卷的质量。
.............................
第 2 章 基于 ERG 理论的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动机分析
2.1 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总体特征分析
2.1.1 使用微信的城市老年人群结构特征分析
2.1 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总体特征分析
2.1.1 使用微信的城市老年人群结构特征分析
本研究主要依托城市老年人群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因此对参与调研的 340 位长春市老年人的不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产生的影响。
首先,对城市老年人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使用微信人数最多的是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群,占比 87.35%;其次是 70-79 岁的中龄老年人群,占比 11.18%;使用人数最少的是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仅占 1.47%(参照图 2.1)。这就说明,使用微信的城市老年人大部分聚集在低龄老年阶段,中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使用行为相对较弱,即老年人生理年龄越高,微信使用行为越低。这可能与老年人自身状态具有一定关系。首先,低龄老年人大部分处于刚刚退休或退休初期阶段,社会参与感较强,人际交往意识活跃,但由于年龄原因被迫远离既有的工作生活状态,出现无所事事的社会心理落差,便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使用微信,联系亲朋旧友,参与社会互动,既延续了原有的生活状态,又能够便捷高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退休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其次,低龄老年人群属于老年人中的“年轻人”,其身体素质和记忆力等客观因素处于老年人群中的“高峰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强烈,能够更加快速地吸收微信操作的方法和理念,从而扩大了微信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提高了微信的使用率。

........................


........................
2.2 非微信使用者原因分析
据统计,回收的 524 份有效问卷中有 184 位(34%)城市老年人不使用微信,说明城市老年人群的微信使用率较高,具有数据分析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正面印证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因此,笔者将这 184 份结构化问卷输入 spss22.0中,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所答问卷的数据文件,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归纳总结出城市老年人不使用微信的原因。
据统计,回收的 524 份有效问卷中有 184 位(34%)城市老年人不使用微信,说明城市老年人群的微信使用率较高,具有数据分析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正面印证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因此,笔者将这 184 份结构化问卷输入 spss22.0中,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所答问卷的数据文件,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归纳总结出城市老年人不使用微信的原因。

从表 2.12 中可以看出,选择没有智能手机、感觉不安全、泄露隐私、身体状况不允许、太忙了,没时间等原因的城市老年人数量大体一致,均占比 15%左右,说明影响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因素较为多元,并且呈现出一种较为均衡的状态。除此之外,不知道如何操作因素占比最高,没兴趣因素占比最少,说明城市老年人不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微信,较少老年人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拒绝使用微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启发:为了促使更多城市老年人使用微信,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等各方面、多角度采取全面措施,以弥补老年人难以使用微信的缺憾,达到信息社会科技共享、社会公平的目的。
........................
........................
第 3 章 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需求与满足程度分析....................37
3.1 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式..................37
3.1 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式..................37
3.2 影响城市老年人微信使用态度的因素...................37
第 4 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50
4.1 研究结论..........................50
4.1 研究结论..........................50
4.1.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的影响.................50
4.1.2 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现状................51
第 3 章 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需求与满足程度分析
3.1 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式
3.1 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式
竹内郁朗在卡兹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一媒介期待一媒介接触一需求满足”理论雏形之上增加了需求满足对使用需求的反馈影响环节,使“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单向度作用机制变成互动流通的影响与反馈环节。其基本模式如下:


该图的基本含义为:首先,受众个体基于心理因素和外界社会影响因素产生特定的媒介使用需求;其次,产生实际媒介接触行为。媒介接触行为的发生要求受众个体必须具备媒介接触的条件和良好的媒介印象,即拥有安装了微信的智能手机、会使用并且愿意使用微信,否则受众就会转而寻求另一种媒介或载体形式作为替代。比如:如果老年人具有使用微信的条件、能力和意愿,那他们可以选择微信聊天来打发时间,否则就可能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方式打发时间。最后,实际产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就会生发出特定的需求满足结果。无论其需求满足与否,使用者都会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形成新的媒介印象,从而影响受众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
.........................
第 4 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1 研究结论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笔者就曾提出本研究致力于解决的五个问题,分别是Q1.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出发,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产生的影响;Q2.继续以人口统计学角度为切入点,分析长春市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依赖性使用心理;Q3.长春市城市老年微信使用者是基于何种使用需求来使用微信的;Q4.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老年人群使用微信的基本态度;Q5.城市老年微信使用者对微信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并分别在各章中加以解决。
4.1.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城市老年人群微信使用行为的影响
首先,从年龄维度进行分析。340 位城市老年微信用户中微信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群,使用人数最少的是 80 岁及其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说明年龄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微信使用行为,即年龄越高的老年人越少使用微信。
首先,从年龄维度进行分析。340 位城市老年微信用户中微信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群,使用人数最少的是 80 岁及其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说明年龄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微信使用行为,即年龄越高的老年人越少使用微信。
其次,从性别和家庭状况维度进行分析。使用微信的城市老年人性别比例大体一致,说明性别因素对城市老年人的微信使用状况没有较大影响。但是其家庭状况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由数据显示,大部分使用微信的城市老年人与家人(老伴、子女)一起生活,少数城市老年微信用户独居(9.7%)或与其他人生活(3.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越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城市老年人,其使用微信的可能性越大。
最后,从自评健康状况维度进行分析。有 97.6%的城市老年微信用户自评身体状况一般及以上,并且有足够的微信使用能力。仅有 2.4%的老年使用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较差。这就说明,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微信使用行为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即身体健康状况越好,使用微信的能力越强。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