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正如一个品牌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样,一个地区的区域形象在区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区域形象在吸引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区域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都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公众对区域的认知和判断将决定区域形象的好坏,影响区域形象的建构。
一 河南形象的隐忧
河南地处中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河南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20 世纪 90 年代末,全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形势大好。而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却悄然刮起丑化河南人的“旋风”。“十个河南九个骗”,“防火防盗防河南人”,“河南遍地是穷汉,娶个媳妇真困难”等等嘲讽和丑化河南人的顺口溜漫天飞。“素质差”、“没文化”、“见利忘义”、“土、穷、懒、滑、坏”等标签被强行贴在了河南人身上,以致河南人长期遭受全国范围内的歧视和羞辱。
而这段时间媒体对河南一系列恶性事件的集中报道,更是放大了河南的负面形象。早期的“原阳毒大米”、“豫花毒面粉”事件,给河南冠上了“制假售假”的名号。“洛阳性奴案”、“河南周口警察杀人案”等事件让河南在大众心中留下社会治安极差的消极印象。“河南形象”一度成为河南人心中的敏感话题,河南形象令人担忧。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形象建设也愈发受到重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河南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经济大省、文化强省,树立廉洁政府形象,构建和谐中原、美丽中原形象。通过开展“感动中原”、“文明河南”等活动,传播河南的正面形象,以期改善长期以来被“污名化”、“妖魔化”的河南形象。但社会公众对河南形象是否有了新的认知,河南形象是否有所提升这些都不得而知,因此探索新时期河南形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作为一个区域呈现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区域形象的好坏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公众对该区域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该区域的综合发展。由于上世纪末,媒体对河南负面新闻的集中报道,导致河南媒介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产生较大偏差,河南形象被“污名化”。新时期,受众意识的觉醒,使得区域形象建构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河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遭遇了新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河南形象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因此,本文将从受众的视角出发,从网络新闻跟帖中探寻河南形象的建构问题。以期减少公众对河南的误读,为河南形象的提升提供可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媒介视角,从网络新闻下的跟帖切入,从网络受众的视角对河南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河南形象研究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研究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河南形象,有助于河南地方管理者从受众的视角审视“河南形象”的不足与优势,积极修复形象,改善传播路径,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
第二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的样本描述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进行量化分析,力图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 问题一:网民参与度最高的新闻议题和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当谈到河南时网民们都在谈论什么? 问题三:网民们认知的河南形象是怎样的? 问题四: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是什么?
二 样本选择
新闻跟帖是受众在浏览完新闻之后,对新闻所发表的评价,是受众价值判断等的表达,也是受众留在网络空间中最本真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网络新闻跟帖的研究,可以还原受众眼中的河南形象,为河南更好地传播自己提供启发。
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 2013 年—2017 年五年间的有关河南的典型公共事件新闻以及新闻后的网络跟帖为研究对象,试图还原出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河南形象,并为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出可行的建议。
.............................

第三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河南形象具体呈现 ................. 3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作为一个区域呈现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区域形象的好坏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公众对该区域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该区域的综合发展。由于上世纪末,媒体对河南负面新闻的集中报道,导致河南媒介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产生较大偏差,河南形象被“污名化”。新时期,受众意识的觉醒,使得区域形象建构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河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遭遇了新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河南形象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因此,本文将从受众的视角出发,从网络新闻跟帖中探寻河南形象的建构问题。以期减少公众对河南的误读,为河南形象的提升提供可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媒介视角,从网络新闻下的跟帖切入,从网络受众的视角对河南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河南形象研究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研究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河南形象,有助于河南地方管理者从受众的视角审视“河南形象”的不足与优势,积极修复形象,改善传播路径,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
第二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的样本描述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一 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进行量化分析,力图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 问题一:网民参与度最高的新闻议题和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当谈到河南时网民们都在谈论什么? 问题三:网民们认知的河南形象是怎样的? 问题四: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是什么?
二 样本选择
新闻跟帖是受众在浏览完新闻之后,对新闻所发表的评价,是受众价值判断等的表达,也是受众留在网络空间中最本真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网络新闻跟帖的研究,可以还原受众眼中的河南形象,为河南更好地传播自己提供启发。
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 2013 年—2017 年五年间的有关河南的典型公共事件新闻以及新闻后的网络跟帖为研究对象,试图还原出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河南形象,并为河南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出可行的建议。
.............................
第二节 网络新闻原帖样本的数据统计
一 新闻原帖关注度
通过对网易 2013 年—2017 年五年间的 56 篇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量和浏览量进行统计后,本次研究将跟帖数量在 5000 条以上的新闻定为高度关注,跟帖数量在 5000—500 条之间的新闻定为中度关注,跟帖数量在 500 条以下的新闻定为低度关注。根据统计所得的样本数量结果如表 2-2 所示:
一 新闻原帖关注度
通过对网易 2013 年—2017 年五年间的 56 篇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下的跟帖量和浏览量进行统计后,本次研究将跟帖数量在 5000 条以上的新闻定为高度关注,跟帖数量在 5000—500 条之间的新闻定为中度关注,跟帖数量在 500 条以下的新闻定为低度关注。根据统计所得的样本数量结果如表 2-2 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在网易 2013 年—2017 年五年中,笔者所选取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样本共 56 篇。其中,新闻跟帖数量在 5000 条以上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为 14 条,占样本总量的比例为 25%;跟帖数量在 5000—500 条之间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为 25 条,占样本总量的比例为 44.64%;跟帖数量在 500 条以下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为 17 条,占样本总量的比例为 30.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关注度较高和关注度较低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数量基本持平,中度关注以上的新闻加起来接近样本总量的 70%,由此可知,网民对于涉豫公共事件新闻的整体关注度较高,基本维持在中高度范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关注度较高和关注度较低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数量基本持平,中度关注以上的新闻加起来接近样本总量的 70%,由此可知,网民对于涉豫公共事件新闻的整体关注度较高,基本维持在中高度范围。
......................
第一节 河南实力形象 ........................ 32
一 敢于革新的经济大省形象 ....................... 32
二 管理混乱的教育落后形象 ............... 34
第四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成因反思及改进策略 ......... 51
第一节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负面性的成因反思 ................ 51
一 叙事框架使用不当造成形象误差 ....................... 51
二 议程设置加深受众刻板印象 .......................... 52
第四章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成因反思及改进策略
第一节 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负面性的成因反思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积极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突破式发展。然而,根据上文对涉豫公共事件新闻跟帖的分析,发现在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的形象仍旧偏向于负面,河南形象并未得到很好地提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网络新闻跟帖中河南形象不佳的呢?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媒体、公众和河南自身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形象建构是河南形象传播的基础,而叙事框架则是影响河南形象传播的重要因素。一种叙事框架就是一种释义工具,代表着一种理解方式。媒体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生产和传播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新闻框架,选择不同的叙事框架会影响新闻内容的最终呈现,进而影响受众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具体到本次研究中,媒体在对涉豫公共事件报道时会偏好特定的叙事框架,在框选主题时倾向于选择具有负面性和争议性的话题,在新闻呈现方式上利用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标题吸引受众。叙事框架的不当使用,会影响河南形象呈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最终影响受众对河南形象的认知,甚至造成误差。
..........................
结语
随着河南政府对区域形象建设的重视,以及受众在信息传播中意识的觉醒,河南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整体形象仍偏向于负面。在对网易近五年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及跟帖进行研究后发现,河南形象之所以在网络新闻跟帖中整体呈现负面性,既有河南自身的原因,也有媒体和受众的影响。因而,提升河南形象不仅要依靠河南政府和全省人民自身的努力,同时媒体也要坚守平衡报道的原则,合理设置议程,消除刻板印象。公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形成理性思维。只有如此,河南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才能取得成效。
随着河南政府对区域形象建设的重视,以及受众在信息传播中意识的觉醒,河南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整体形象仍偏向于负面。在对网易近五年的涉豫公共事件新闻及跟帖进行研究后发现,河南形象之所以在网络新闻跟帖中整体呈现负面性,既有河南自身的原因,也有媒体和受众的影响。因而,提升河南形象不仅要依靠河南政府和全省人民自身的努力,同时媒体也要坚守平衡报道的原则,合理设置议程,消除刻板印象。公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形成理性思维。只有如此,河南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才能取得成效。
本次研究对样本选取的时段是五年,这一时间跨度能否全面反映河南形象,以及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这是本次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其次由于个人精力和论文篇幅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选取了网易一家媒体作为取样对象,取样范围和数量稍显不足,期望将来能够通过更为丰富的样本量和更全面的数据资料,对河南形象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