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背景
体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现代体育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满足生存与温饱需要,而是开始追求精神愉悦的享受,对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型赛事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夺冠不再是唯一的追求,而是更加关注体育本身的文化、娱乐价值,期望在大型赛事中得到更多的享受与快乐,对运动员的评价也并非仅从竞赛成绩出发,而是更加理性和追求个性化。2016年里约奥运会告一段落,这届奥运会跟往届奥运会大不同,中国人民终于把奥运会看成一个巨大的盛会、一场盛大的狂欢,也终于用娱乐精神去看待奥运会了,这与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吻合的。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媒体的镜头下涌现了一大批极具表现力的运动员,傅园慧凭借享受过程、不问结果的态度和表情一夜之间成了“第一网红”,宁泽涛、马龙、张继科等运动员的走红不是凭借成绩,而是凭借其具有个人特征的容貌和身材。
本文所指“知名运动员”是一种身体符号,特指体育领域内具有高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取得一定成绩且获得媒体大量报道的运动员。总而言之,知名运动员是时代的产物,是运动健康的代言人,是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的象征。由于运动员的成长道路比文艺工作者更加艰难,且具有不甘落后、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激发着人们的爱国热情,人们以此作为自我参照,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胜利来鼓舞自己奋力拼搏、建设国家的热情,使得取得较高成绩的运动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此,运动员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群体,在媒体的作用和渲染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体育广告市场持续火热,大型晚会将知名运动员作为特邀嘉宾,即便是极具娱乐效应的综艺节目也纷纷邀请知名运动员的加入。
.........................
1.2研究目的
从人类表演学的视域出发,所有运动员场内场外的身体行为中都蕴含有表演成分,即知名运动员会在镜头前会进行体育表演,路云亭也提出体育是一种新型的戏剧。本文以人类表演学理论、路云亭关于体育表演的研究思路为基础,梳理与分析以往关于体育表演的研究成果,以知名运动员参加江苏卫视2015年推出的综艺节目《超级战队》为案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1.试图论述体育表演,以期达到体育表演学领域研究抛砖引玉的目的;2.探讨超体育表演现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3.研究知名运动员进行超体育表演的特征和形式,以及与在体育赛场上表演的异同点;4.研究超体育表演出现的原因,以及知名运动员想要通过超体育表演向观众传达的信息;5.研究超体育表演对运动员本身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揭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21世纪以来,知名运动员频频出现在非体育领域,试图朝着娱乐化方向转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表演形态。关于知名运动员娱乐化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有褒有贬。本文有助于理清这种特殊表演形态出现的原因、具有哪些现实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尤其对现役运动员如何协调商业活动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有助于促进知名运动员市场的合理化发展。
........................
2文献综述
2.1表演学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视角
对表演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表演指舞台上或镜头前展现的艺术作品,如影视剧、舞台剧、音乐剧、戏剧、舞蹈、杂技等形式,也就是人们一般理解中的表演艺术。而广义的表演可以称为人类表演,不仅涵盖了所有艺术表演的形式,还包括人类所有日常的行为方式,表演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且还渗透于其他人类行为之中。事实上,中国古代汉语里“表演”两个字的用途最初是分开的,“表”是对身体容貌的修饰,以及向他人显示某种信息并使他人接受的含义,“演”有“扩展”、“推衍”之意,也有面向他人使他人接受传达的信息的意愿。无论是“表”还是“演”,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都是面向他人的行为,旨在向他人传达某种信息,并借助语言和身体等符号为媒介工具。
美国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理査德鲍曼认为“表演是作为口头交流的语言艺术范畴,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表演存在于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的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中。”在其《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一书中,鲍曼非常全面地介绍了表演的概念、特征及理论基础,并系统地论述了表演的现实意义,然而其仅仅将表演看作是语言行为,忽略了动作行为的表演性。美国人类学家欧文戈夫曼定义表演为“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出的、并能够对那些观察者产生某些特定影响的全部行为。”他在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一部影响力巨大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在书中,戈夫曼把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行为都归类为表演,把人们看作是生活舞台上的演员,把人们的行为表现看作是表演者的自我呈现,认为人们会按照自己规定好的行为方式展现在他人面前,进行某种既定的表演性行为,试图让他人对其产生既定的印象,并做出特定回应,这种回应是其预期获得的。
........................
2.2体育表演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2.2.1体育表演的概念研究
早在1999年郑丽冰就对我国体育表演的分类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她将体育表演分为竞赛性的体育表演和娱乐性的体育表演,这里竞赛性的体育表演仅限于具有表演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如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武术等,而娱乐性的体育表演指大型文体表演。这样的分类一直延续至今。马鸿韬对体育表演艺术概念进行了界定:“体育表演艺术是以个体身体各部位的形态和动作行为为表现手段,以体育项目的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张扬体育精神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文化形式。”在郑丽冰的分类基础上,马鸿韬又增加了健身性体育表演艺术这一类,同时,马鸿韬也强调了并不是所有的竞赛项目都可以称为表演,归属于竞赛性体育表演的项目基本上是评分类项目。李敏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体育艺术,她将体育艺术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艺术领域,体育作为一种素材介入,二是在体育领域,艺术作为一种元素介入。
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对体育表演概念的认识仅局限于表演的艺术层面,事实上,学术界对表演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戏剧家理查德谢克纳和人类学家维克特特纳等共同创立了人类表演学。从谢克纳对表演的定义上看,在体育领域中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员在特定的观众面前进行竞技比赛,向观众展示自身的运动技能,这里的观众不仅指“粉丝”,还包括教练员、裁判员。本文所述的体育表演即是将人类表演学概念代入体育学科的研究。
.........................
3研究对象和方法.............12
3.1研究对象..........12
3.2研究方法................12
4研究结果.............14
4.1超体育表演的概念和产生缘由..........14
4.1.1超体育表演的概念............14
4.1.2超体育表演的产生缘由............16
5结论和建议..............41
5.1结论...........41
5.2建议............42
4研究结果
4.1超体育表演的概念和产生缘由
4.1.1超体育表演的概念
所谓超体育表演是指知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以外以运动员的身份进行的表演性活动。超体育表演发生在非比赛场地,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表演形态,主要呈现在电子屏幕上。知名运动员的超体育表演由表演场域、表演者和观众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拍摄广告片、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和参加综艺节目。知名运动员进行超体育表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目的性,事先进行正确的身份认同,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向符合既定场域的理想范式靠拢,这也就会呈现出不同于赛场上的表演形态,这种表演形态是观众所期待的,和喜闻乐见的。
随着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介入体育,由此产生一些新的与体育有关的交叉性学科,使得体育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体育表演学来源于人类表演学理论。人类表演学1979年起源于美国纽约大学,是理查德谢克纳创立的一门戏剧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所有日常的人类行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类表演学已经成为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吸引着众多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人类表演学以戏剧表演的理念为基础来解释社会活动中的仪式、庆典和日常的人际交往行为,将所有向他人展现的行为都视作表演来研究。人类表演学认为:“表演性行为包括重叠的五大门类:审美表演、大众表演、仪式表演、社会表演和游戏表演。其中,大众表演包括电视电影、流行音乐和体育运动,而仪式表演和游戏表演也包含体育运动,可以说,从参加体育运动到观看体育运动,从奥林匹克到各种各样的比赛,体育都是很重要的表演形式。”
.........................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