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在 2016 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和韩国朝鲜日报网有关中国的报道。
1.1.1 联合早报网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集团出版的一本备受关注的综合性中文报纸。事实上,《联合早报》的历史可以追溯于近百年前。1923 年,《联合早报》的前身《南洋商报》创刊,90 余年的发展历史也使之成为是目前世界历史最为悠久,地位最为重要的华文日报之一。《联合早报》从属于华文报集团,其从属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新加坡政府占有 60%的集团股份,因此《联合早报》也对官方舆论的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利用,使得更多的年轻读者偏向于利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和资讯。《联合早报》通过开放联合早报网这一网络平台,意在吸引年轻观众,并以此打开海外市场。众所周知,新加坡国民中华人众多,且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大踏步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新加坡媒体不得不愈发重视其在中国大陆的推广与发展。当前学界,对于《联合早报》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关于联合早报网却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探究。
1.1.2 朝鲜日报网
《朝鲜日报》在韩国拥有极高的地位,发行量居高不下。创刊于 1920 年 3月 5 号的该报历史悠久,受众广泛,新闻报道客观中立,名声享誉国内外。针对中国受众,《朝鲜日报》还专门设立朝鲜日报中文网,用中文对朝鲜日报的新闻重新编辑报道,以中国视角进行解读。
《朝鲜日报》是韩国网络新闻的开辟者,最早于 1995 年建立了朝鲜日报网。朝鲜日报中文网,以中文的形式完全还原朝鲜日报及其旗下媒体的报道。
............................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的是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联合早报》和《朝鲜日报》有关的书籍、期刊、学位论文和网络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从中提取并建构起支撑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理论。
1.2.2 内容分析法
对于媒介内容、传播过程、产生效果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已成为最常见的研究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两家媒体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报道进行分析,探究他们各自的报道对中国体育大国形象塑造的影响,例如韩国和中国在射箭项目上竞争激烈,在这个项目中的报道新加坡媒体和韩国媒体肯定存在异,我们可以分析这种差异在哪里,以及些差异对中国形象可能带来的影响。
作为评价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国家的外在形象对一个国家是否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如今,各个国家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争夺社会话语权,纷纷大幅度提升国家形象并进行大力宣传。一个国家形象传播的方式方法会随着媒介传播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以官方媒体为主传播国家形象的旧传统,并推动更广泛的传播主体,掌握官方媒体曾经拥有的话语权。新媒体在社会公共事务上,通常起着引导社会大众舆论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境外媒体通过媒体报道而塑造的国家形象得以被受众第一时间知悉。在我国现处国情的背景下,我国媒体大多数都为官方发言,是通过引导舆论来稳定社会环境的。而境外媒体不同,他们大多数私有化,受经济制度的影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追求目的。所以,境外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需要贴合当地社会的实际情况。二者差异明显。如果把境外媒体简单剖析来看的话,它是经济制度下兼具文化艺术传播、环境动态监控、社会机制调节、娱乐互联共享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但究其本质它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私营企业。在如此文化差异背景下,本研究假设,同一届奥运会,相同的运动会可能呈现出会呈现不同的传播效果与
...........................
2 奥运报道与体育大国形象之间的关系
2.1 国家体育形象的界定
国家形象是公众根据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和认知,它可以显示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但是国家形象与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同,无法相提并论,某种程度上看它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被完善和被塑造。本研究所探讨的“中国国家形象”,主要是指中国在大众传播媒体对新闻活动进行的报道和评论中所展现出的国家形象。
当今时代的国内外学者中,在信息传播全球化大方向下研究中国形象走在前列的是李希光教授和刘康教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较大,许多其它国家所接受到的信息都会直接或间受到美国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媒体发挥的作用几可用微乎其微形容。因此,外界极难通过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最真实的国际形象。国际社会的外部公众对中国存在误解,并且这种误解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如何打造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外部环境迫在眉睫,中国急需国外受认可度高的媒体将我们良好的国际形象宣传出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密切关注我国体育形象,以发展体育大国为目标,提出“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号召,国际外交上积极开展体育外交政策,例如“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政策,还有大力倡导“女排精神”,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体育形象,成为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上不意外的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负面的评论。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美化中国对外形象。体育作为人类不分地域、种族、语言的共同活动,在中国对外沟通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2.2 奥运报道
一些学者认为,最初的体育新闻雏形出现在公元前古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中对优胜者成绩的记录。近代报纸产生之后现代体育新闻报道才慢慢浮现。普利策以其过人的新闻敏感度率先在《世界报》设立了单独的体育部并设置专业体育记者采写各种体育项目。1896 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恢复之后,体育报道才真正开始。人们往往以为奥运和政治无关,但回顾奥运会的历史,却有种族歧视现象发生,例如 20 世纪 30 年代柏林奥运会的种族主义、在 1984年洛杉矶举办的两届奥运会东西方的相互抵制以及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时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等,这些事件都足以说明奥运和政治其实是紧密相关的。
毋庸置疑,奥运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综合运动会。奥运会期间,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奥运赛场内外,来自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媒体记者会第一时间将奥运资讯向全球发布。因此,奥运会无疑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佳舞台,同时也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战场”。通过媒体对赛场内外的报道,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现状被全球观众所了解,文化内核、思想传承、发展历史、民生状况等软实力指标也进而可以对全球施加更为有力的影响。综上所述,体育大国形象的建立绝不仅仅是金牌数和榜单排名便可完成的,它还需要通过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影响、并拓宽影响范围。
..........................
3 中国体育大国形象塑造与体育软实力的关系................12
3.1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12
3.2 体育软实力之于体育大国形象的塑造..................13
4 联合早报网与朝鲜日报网涉华报道的叙述学分析.................16
4.1 经典与广义叙述学.......................16
4.2 两家媒体涉华报道的叙述者....................17
5 联合早报网与朝鲜日报网报道中的中国体育大国形象..................28
5.1 报道中的中国体育大国形象...................28
5.1.1 竞技水平.................28
5.1.2 国家发展策略...................30
5 联合早报网与朝鲜日报网报道中的中国体育大国形象
5.1 报道中的中国体育大国形象
联合早报网和朝鲜日报网都通过新闻报道对中国军团在里约奥运会期间的表现进行了叙述,这些叙述都或多或少塑造了一定的中国国家形象。
5.1.1 竞技水平
奥运会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体育盛宴,关于竞赛成绩的新闻报道必然是奥运报道中最普遍的。联合早报网对中国军团成绩的报道涉及排球、跳水、游泳、羽毛球四大领域,囊括了女排、孙杨、林丹、吴敏霞、任茜等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对中国体育大国的形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受众能通过新闻叙述了解到中国在这些传统优势项目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统治力,关注的运动员从即将退役的老将到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显示了中国体育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信念更加坚定。以《时隔 12 年 中国女排奇迹摘金》为例,报道在简要叙述了中国女排夺冠这一事实之后,回顾了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当年的风采,介绍了中国女排黄金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与郎平个人所获得的成就,这样的回顾让受众能更全面了解中国女排的过去的辉煌,得知中国女排的历史地位与成就,而在介绍本届女排主攻朱婷时,也引入了朱婷获得“奥运女排项目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球员两个奖项”的事实,让受众了解到中国女排不仅是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在个人评价上也处于世界前列,这样既有团体也有个人的报道,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中国女排水平的强大。
...........................
6 结语

体育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有着极度透明之特性,对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是否确保中国的形象在其他国外媒体的正面呈现,不仅会影响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甚至可能影响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应该秉承客观性来看待。作为独立的媒体系统,东南亚华文媒体在新闻报道与评论中有自己的立场、角度和出发点是媒介的共性所决定的,这一点不可避免。在构建我国体育强国形象之路上,转变体育的观念、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强化并完善体育文化发展和制度建设,使我国真正成为拥有与奥林匹克金牌数相匹配的体育内涵和积淀要比试图左右或影响他国媒体报道、强加意识形态要重要的多。面对负面报道,我们应保持理性,有则改之,无则自省;而如是因为误解的思想和价值观差异的传播造成的,我们则需要改革他们的传播理念同时积极沟通加强交流,从而建构一个客观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