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结合本研究结果,动脉硬化度与TG/HDL-C、UA、TG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与HDL-C之间存在负向关联,它可以反映促动脉粥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指标之间的协调性,也表明如果它们的比例不平衡,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于新医大一附院的高龄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年龄≥60岁)。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2名患者被纳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9名,女性患者163名。本研究已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申请伦理审查。经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自由签署知情同意书。
1.1诊断标准
1.1.1原发性高血压
结合2018版高血压指南初步判断,所有病例均达到高血压的确诊标准,即降压药物治疗之前,患者的收缩压(SBp)大于140mmHg,舒张压(DBp)大于90mmHg;先前被诊断为高血压,但目前服用降压药的血压检测值在<140/90mmHg的所有患者都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6]。
1.1.2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第二种是做彩超,第三种是做造影。
1.1.2.1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AI指数被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这一指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其计算公式为: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AI=TC-HDL-C/HDL-C)。其临界值为4,临界值之下代表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临界值之上表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数值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越高,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也越高。血液中甘油三酯指标超标即高甘油三酯血症(TG)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脂类代谢异常疾病,与动脉硬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经12小时禁食空腹进行血液检查,于肘静脉采集5毫升血液样品,分别化验TG、HDL-C以及TC数值,进一步测算AI结果[7]。
..........................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获得受试者的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史,慢性病史和遗传家族史。入院时测量血压,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值(kg/m2)=体质量(kg)/身高的平方(m2),分别计算出男性和女性的值。
2.2实验室血液指标的采集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以及临床试验确定待检测指标,并由新医大一附院进行所有指标的检测工作。引导患者禁食12小时,在第二天早上8点,空腹安静抽取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Scr)、HDL胆固醇、血尿酸、LDL胆固醇,同时测算TG/HDL-C值和TG/LDL-C值
2.3颈动脉彩超检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中心采用飞利浦IE33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在测试过程中,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设置为7.5~10MHz(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数据):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1~4级:无动脉粥样硬化分为1级别;当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增厚,但未形成明显斑块时,确定动脉硬化2级;当患者动脉斑块形成,但未引起明显狭窄(动脉直径狭窄率<20%),判定为动脉粥样硬化3级;当患者动脉直径的狭窄率≥20%时,被归类为4级。
..........................
结果
1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本文将292例病例纳入研究范围,包括129名男性病例(约44.2%),163例女性病例(约占55.8%),AS组平均年龄为(68.85±6.55)岁、非AS组平均年龄(68.61±6.42)岁;有吸烟史患者90例占30.8%;有糖尿病患者69例占23.6%;有冠心病患者78例占26.7%;有高血压病遗传史患者208例占71.2%。在AS组和非AS组两组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性别及BMI的一般数据比对中,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民族、吸烟、冠心病及遗传史比较,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下表所示(表1)。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化资料的比较
两组生化数据的t检验结果显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TG/LDL-C比值、TG/HDL-C比值以及肌酐、尿酸等指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均p<0.05),详见下表(表2)。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结果…………9
讨论...............10
小结 .................10
讨论
1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病态过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主要原因。它具有一定的发病率风险,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是由阻力血管的遗传、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根据近30年来收集的数据表明,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衰老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带来了沿着两大不便:生理衰退和疾病状态。
一些研究表明,70-75岁以下的老年患者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与高血压有关,而老年人的风险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4]。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影响估计31%(14亿)的成年人口,是心血管疾病(CVD)和死亡率的重要可治疗风险因素。临床、实验和病理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猝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血管疾病、吸烟、饮酒、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饮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糖尿病、高盐摄入、左心室疾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风险增加的证据方面已进行了讨论。这些危险因素中的大多数已被广泛研究为心脏、脑和外周循环的血管疾病的贡献者。例如,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高血压女性有患冠心病的风险。同样,吸烟的女性的血管风险众所周知是成倍增加的。高血压本身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其身高成比例,对所有年龄和性别,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不稳定还是固定,并且在人的日常活动中血压飙升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威胁。高血压血管疾病的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和血栓性闭塞,特别是在脑中。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小结
1总胆固醇、TG/LDL-C比值、TG/HDL-C比值、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等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
2临床诊断治疗时需要高度重视,提高预后效果,避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并促进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