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研究得出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非VSD治疗组,VSD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换药频率,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痛苦,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该疾病治疗期间推广。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收住的62例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研究已通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K202310-13)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急诊,且收住病房完成治疗的患者
(2)满足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诊断者
(3)符合DNM的诊断标准
(4)临床病例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
(1)纵膈肿瘤继发感染形成的纵膈炎
(2)胸腔内各项有创操作治疗后导致的纵膈炎
(3)未能完成治疗,提前出院者
(4)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诊断标准
Estrera[9]等人发表的关于DNM的诊断标准:①严重的口咽感染症状;②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纵膈感染;③通过手术或尸检确认有纵膈感染的存在;④口咽部感染与DNM之间存在必然联系。DNM的术中诊断标准[10]:纵膈内可见灰色坏死组织、出血量少、血管血栓化、可闻及有异味的脓液、肌肉收缩消失,以及黏附的组织缺乏张力(手指压迫即可破溃)。本研究中两种诊断方式满足其一即可确诊为DNM。
DNM的最新分类方式[11]:共分四型,I型脓性坏死物下行后局限在颈部平面以下,气管隆突平面以上区域,即前上纵膈及后上纵膈;ⅡA型感染位于前纵膈间隙;ⅡB型感染位于前后纵膈间隙。IIC型感染仅累及后纵膈。
2.2 临床资料
2.2.1 一般资料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民族。
2.2.2 入院时病史资料
收集患者入院前病史及查体内容:入院前是否规范使用抗生素、是否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体温、张口情况、是否呼吸困难、是否吞咽困难。 入院后临床检查结果:头颈胸部螺旋CT平扫影像、床旁B超。 入院后实验室数据:血常规、生化全项、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等。
.............................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非VSD治疗组患者共有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2.88±12.42岁,汉族4例,维吾尔族3例,哈萨克族1例。VSD组患者共有54例,男性3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1.76±14.82岁,汉族31例,维吾尔族16例,哈萨克族2例,回族2例,蒙古族2例,东乡族1例。(见表1)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 典型病例
患者以双侧颈部肿胀4天为主诉急诊入院,患者诉4天前因着凉出现发热、干咳等感冒症状,自行服用了抗生素2天,效果不佳,出现双侧颈部红肿疼痛并伴有胸闷气憋,遂急诊入院。入院查体可见双侧颈部肿胀明显,范围自双侧颏下、下颌下至锁骨,皮温高,触及捻发音,前胸部皮肤发红,质地较硬,无张口受限。入院后完善头颈胸螺旋CT(如图2)显示颈部两侧间隙、颈根部、纵隔内多发积气影像,右侧颈鞘血管间隙内尤为显著,周围脂肪浑浊;右侧脓胸,右肺内多发稍低密度灶,考虑为脓肿形成;左侧胸腔积液并盘状肺不张。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WBC:8.73*109/L 、N:84.4%、L:4.6%、CRP:293mg/L、IL-6:462.1pg/ml、PTC:2.04ng/ml、D-D:1347ng/ml、FIB:7.9g/L、BNP:1220ng/L。
我科紧急行脓肿切开引流术,选择右侧颈上部、颈根部及左侧颈中部分别设计切口,右侧颈上部切口约10cm、右侧颈根部约6cm及左侧颈中部约6cm的横行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脓腔、扩大创口,可见脓血性液体溢出约50ml,彻底的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及脓液后,用0.9%生理盐水+0.1%碘伏反复冲洗创面,然后将VSD泡沫敷料剪裁成适合脓腔的大小及形状,填塞进最深处,确保VSD泡沫辅料可以贯穿感染各间隙,用75%酒精棉擦拭切口周围至少2cm的范围,然后将聚氨酯贴膜贴紧以确保形成封闭环境,连接负压装置(VSD装置使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VSD-B-2)。负压值调整在10~20kPa。术中留取了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术中照片见图3。术后患者送往重症监护室,术后第二日床旁B超提示右侧后方存在胸腔内积液,重症科医生及时对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局部麻醉下在右侧肩胛下线B超定位点处切开皮肤2cm,逐层钝性分离肌层及胸膜,进入胸膜腔,用弯钳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入9cm左右,有大量浓稠且伴有恶臭味的黄色液体涌出,大约200fml,然后用粗线固定引流管。
..............................
结果 ...................... 12
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12
2 典型病例 ........................ 12
3 非VSD治疗组与VSD组住院情况比较 ....................... 15
讨论 ..................................... 20
小结 ................................... 25
讨论
1 VSD在DNM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2例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感染治疗方面我院自2016年以来逐渐将传统引流方式替换成效果更显著的VSD引流方式,故本研究中只有8例患者采用了传统引流方式,54例患者使用VSD引流。
62例DNM的患者的平均年龄53.19±14.9岁,大多患者在50-69岁年龄段,这与大多数研究相似[12][13][14],Congedo[15]等人也报道了DNM患者的中位年龄为男性43岁,女性63岁。 男女之比为2.44:1,以前有研究提出DNM的发生与性别之间并无明确关联[16],但近几年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DNM患者的构成中男性占比较多[17],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的吸烟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及口腔卫生不够重视有关。感染来源包括牙源性32例(51.6%)、腺源性19例(30.6%)、皮肤损伤1例(1.6%)、外伤1例(1.6%)、无明显诱因9例(14.6%),这与Prado-Calleros[18]研究相同,DNM最常见的感染来源为牙源性及腺源性感染。来自口腔颌面颈部的感染常通过三条途径进展至纵膈,包括气管前间隙、椎前间隙及咽旁间隙,同时由于重力作用及呼吸运动,发展迅速,病情恶化速度快,容易引起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故对于DNM患者来说早期诊治、充分及时的切开引流及抗生素足量有效的使用至关重要[19]。本研究主要针对DNM的治疗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新兴的VSD治疗方式与非VSD治疗方式进行对比,明确VSD在DNM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非VSD治疗组与VSD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治疗时间,但会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这一结果符合负压封闭治疗的相关研究结果,与其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研究结果相似[20][21][22]。除此之外,两组治疗期间对于重症监护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DNM发展迅速,病情多变,所以无论是传统引流还是VSD引流对重症监护要求均较高,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上呼吸道阻塞、胸腔积液、肺炎、皮肤损伤、心包炎、酮症酸中毒、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本研究结果显示非VSD治疗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胸腔积液、肺炎及坏死性筋膜炎,这可能与非VSD治疗方式换药不及时,低位引流不彻底,感染控制速度较慢有关。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小结
1. 负压封闭引流在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与非VSD治疗组存在差异(P<0.05),且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优于非VSD治疗组,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首选VSD治疗。
2. 三种类型DNM入院时的N,L,CRP,PCT,IL-6,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IIB型的CRP,PCT,IL-6,D-D明显升高。
3. I型DNM可以采用单纯颈部切开VSD引流,IIA型可以采用颈部联合VATS切开引流,IIB型则需要采用开胸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