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9986 论文编号:sb2023101310350451179 日期:2023-10-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通过研究2009-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和农业碳排放进行现状分析后,构建加入绿色金融因素的引力模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后,探究决定此网络的影响因子。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金融论文怎么写
金融论文怎么写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资源的过度浪费、环境的过度污染,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2007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持续稳居第一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农业生产生活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3.5%,而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农业碳排放不仅会对农村本身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我国面临着环境高污染难题。
作为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贯彻落实碳减排重任,我国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05年下降40%-45%,体现了我国节能减排的决心。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再次承诺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60%-65%,以及争取在2030年之前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20年9月,我国又提出了“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与2030年“碳达峰”构成了“30.60目标”。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金融研究
(1)绿色金融内涵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前西德为了向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环境银行,对绿色金融概念的界定则出现在20世纪末,为了应对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Jose Salazar(1998)首次提出环境金融的概念,认为环境金融是为环保行业提供资金融通,是环境保护下的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也是绿色经济与金融学的融合,主要在于解决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问题(Cowan,1999)。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进一步定义绿色金融,认为绿色金融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提高环境质量和分散环境风险的金融工具(Labatt和White,2002),通过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Scholtens,2006)。Jeucken(2006)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指出绿色金融可以促进金融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环境金融是一个新兴和迅速发展的跨科学的领域(Linnenluecke,2016),该领域能解决人类最紧迫的环境和金融问题,可以借助新的金融工具和新政策来获得资金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Sachs等,2019)。
国内学者对绿色金融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涉及绿色金融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金融的融资作用等。早期学者主要聚焦于绿色金融的战略决策以及绿色金融政策,高建良(1998)认为绿色金融就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自身业务运作的一项基本操作来指导金融业务的运作,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指出实施绿色金融有利于金融部门提高环保意识以及风险管理决策水平,并具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导向作用。和秀星(1998)则把绿色金融政策分为四成含义,第一层是优先扶植植树造林、治理江河以及农田水利项目,预防灾害重发的金融政策,第二层是通过对贷款的规模、结构以及利率进行限制,优先支持“绿色产业”,第三层是金融业对达到“三废”标准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第四层是严禁对因生产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发放贷款。
.........................
2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
2.1 概念界定
2.1.1 绿色金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绿色金融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定论,Jose Salazar(1998)首次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认为环境金融是为环保行业提供资金融通,是环境保护下的金融创新,故需正视绿色金融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任辉,2009)。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与金融学的融合,主要在于解决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问题(Cowan,1998),其主要通过信贷、保险、证券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曾学文等,2014),绿色金融既具有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引导作用”,又有限制“两高一剩”企业的“挤出效应”(张靖,2018),同时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曾学文等,2014),进行风险规避(余海萍,2020),进而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林君,2020),提高经济生态化水平(张靖,2018)。因此,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政府、金融机构通过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产业,承担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风险,限制“两高一剩”行业资金融通迫使其倒闭关停或倒逼其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活动。
2.1.2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衡量低碳农业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产资料的消耗越来越多,地球上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如果不及时找到碳排放源头有针对性进行减排,那么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遭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农业碳排放作为占据碳排放总量17%的排放领域,准确识别碳排放源并核算出碳排放量为下一步实现农业碳减排打好基础。本文探究的农业碳排放主要包含农业和畜牧业两个维度,其中农业碳排放源包括农地利用的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翻耕、农业机械耗费的柴油以及农业灌溉消耗的电能,水稻种植碳源包括分地区分品种的早稻、中季稻以及晚稻,畜牧业碳源包括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骡、骆驼以及家禽肠道发酵以及粪便产生的温室气体。
...........................
2.2 理论基础
2.2.1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
可持续农业发展强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能够为未来后代留存可用自然资源,农业生产不带来环境恶化,先进的技术符合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要求。可持续农业生产要求生产优质、高效、低能耗的农产品,满足当前及未来人类的生存需求,发展现代集约型农业,在合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前提上,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利用最低能耗生产高产作物,以此来满足农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通过资金、技术的连续输入,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以此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双重效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发展,需要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中介效应机制,可得出低碳技术在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因此,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可有效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充分利用,达到最低能耗生产高产作物的效果。
2.2.2 低碳农业理论
低碳农业理论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低碳化,农业生产低能耗、循环化、减量化,以最少的环境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可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农业生产节约高效、优质环保、低排放、低污染是其主要特征。低碳农业实质是发展绿色农业,贯彻执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低碳农业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低碳农业通过先进的政策制度、适宜的管理观念以及创新的低碳技术,可有效缓解农业碳排放增加。同时,充分利用森林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碳汇功能,来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探讨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有效实现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理论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
3绿色金融与农业碳排放的测算及现状分析 ................................... 26
3.1 绿色金融现状分析 ............................. 26
3.1.1 绿色信贷 ........................................ 26
3.1.2 绿色证券 .................................... 27
4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演化实证分析 ............................ 40
4.1引力模型构建 .................................. 40
4.2社会网络分析法 ............................ 40
5我国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 58
5.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58
5.1.1 变量选取 ....................................... 58
5.1.2 数据来源 ........................................ 58
5我国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5.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5.1.1 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业碳排放强度(ACEI),由农业碳排放系数法来间接得出;解释变量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G),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绿色金融官方数据,因此,通过上文熵值法对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进行赋权而得到数据。通过前章探究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本章选取控制变量为:城镇化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生产结构。

金融论文参考
金融论文参考

...............................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有效路径。本文通过研究2009-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和农业碳排放进行现状分析后,构建加入绿色金融因素的引力模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后,探究决定此网络的影响因子。接下来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低碳技术空间权重矩阵,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解释绿色金融通过低碳技术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路径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绿色金融与农业碳排放的现状分析中: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绿色证券也在快速发展,政府对环保项目的投资力度有待加强,绿色保险要继续完善。运用熵值法对绿色金融各三级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得出,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数呈稳步增长趋势,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因此,需不断完善各地区基础设施,出台适应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进人才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继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农地利用、禽畜养殖、水稻种植碳排放并对其农业碳排放量进行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禽畜养殖碳排放贡献量最大但比例在缩小,农地利用碳排放贡献量次之且比例增加,水稻种植碳排放量最小且比例在提升,农业碳排放强度呈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依次降低的情形。
(2)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演化实证分析中:整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21年在绿色金融因素影响下,我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稳定,网络中不存在孤立的点,其中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陕西一直为网络中心,我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程度在逐渐加强,网络等级不高,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边缘地区较少,整体网络关联性不断增强,网络中存在较好的通达性。我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整体空间关联性水平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网络个体特分析结果表明,在点度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度两个指标中,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苏、重庆、内蒙古、广东、四川值均位于高位,表明这些地区处于我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中心地位。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处于受益地位,西部地区主要处于溢出地位,中部地区则处于经纪人板块,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地理位置具有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