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855 论文编号:sb2021062214295936115 日期:2021-07-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文章采用商业银行的金融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状以及多元化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 128 家商业银行整体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和资产规模虽然呈上涨趋势,但是上涨幅度逐渐变小,并且资产收益率逐年降低,并且成本收入比不断降低,不良贷款率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整体上而言,多元化经营程度低,业务品种单一。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现状存在差异,但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异质性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利率市场化进程自 1996 年执行放开同业拆解利率开始,至 2015 年 10 月对商业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设定利率时会考虑“按质理论”和“风险收益匹配”的市场原则,这一情况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压缩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存贷利差收入作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为盈利能力,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小额信贷、网络信贷、网络投资等借贷与投资渠道的出现,对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了影响。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这些支付手段在使用上方便快捷,并且存款利率较高,会吸引着客户将资金转出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人们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证券、基金等投资市场,以寻求更高的收益率。这些因素造成了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收益能力不断收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 年以来,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 2012 年一季度的 7.97%降至 2016 四季度的 5.44%,直观的反映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收缩。根据《2016年金融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2015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润增速持续放缓,净利润增速下降 8.1 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下降 0.24 个百分点。基于这一背景,多数商业银行选择了多元化经营,决定打破传统的依靠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如:大多数商业银行建立了网上直销银行,并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产品,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建行养老飞越”系列理财产品、平安银行的“平安金通”等;中国银行打造“E 中银”互联网金融品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商业银行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加非利息收入,减轻对存贷利差的依赖,还可以分散自身面临的风险,并且多元化经营能够满足顾客的多样化要求,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声誉与市场地位,这将是商业银行面临困境下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多元化经营会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并提高盈利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能否促进盈利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国外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较早,很多学者对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且有着大量的成果。通过回顾国外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对于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银行多元化经营能够促进盈利能力的提高,二是多元化经营会阻碍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或作用不明显。
(1)银行多元化经营能提高盈利能力
学者们关于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研究,起始于 Mayako(1979)在对英国公司的研究中发现企业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经营来提高盈利能力,随后学者开始关注于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1]。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多元化经营在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上是具有限制性的,例如:Chiorazzo et al(2008)认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面对多元化经营会提高盈利能力这一结论有不同的适用时期[2];Mesliercrouzille et al(2014)[3]和 Moudud et al(2018)[4]在研究中发现国家的商业银行之间,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的提高幅度是存在差别的。
但是众多研究者还是认同银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这一观点,Boyd et al(1980)认为商业银行在多元化经营的情况下,把握好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平衡点,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范围来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盈利能力[5]。在后续的研究中 Kwast(1989)利用美国银行的数据,拟合了最优的业务组合来降低风险,得出了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风险这一结果[6]。Berger & Humphrey(1997 )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银行在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深化服务链降低收入的单位成本,促使盈利能力提高[7]。Smith(2003)通过对欧洲国家银行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宏观环境产生变化时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营业风险,增强资产增长率的稳定性[8]。Elsas & Hackethal(2007) 在考虑到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的影响会存在差异的情况,比较了不同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发现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提高市场价值[9]。Nguyen & Skully(2012)在研究中认为,商业银行的原经营模式以利息收入为主的情况下,此时开展非利息收入的活动,增强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能力,有利于资产收益率的提高[10];随后他在 2016 年的研究中指出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通过拓展非利息业务,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价值[11]。Sinha & Sharma(2016)考察印度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印度 42 家商业银行 2000 年至 2013 年的数据,使用广义矩估计发现,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2]。Rahman et al(2018)对孟加拉国 32 个商业银行 2000 年至 2014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银行经营多元化会降低金融中介成本,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13]。Kai et al(2018)调查了中国 2006 年至2011 年经营多元化对中国银行效率的影响,使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能促进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并且提出当前中国处于金融改革时间,取消有关贷款与存款比率的监管要求和利率自由化会对中国的银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14]。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融资的利率水平,而不是由政策进行严格规定的,这有利于金融机构掌握调节利率水平的自主权,使得利率的制定符合市场运行原则。利率市场化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1)利率决定市场化是指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协商来决定借贷利率;(2)利率传导市场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以达到对社会资金的控制;(3)利率结构市场化是指央行不再决定市场交易的利率,而是通过资金供给双方相互磋商,以达成风险与期限上的一致性,形成市场利率结构;(4)利率管理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市场化不是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放之不管,任其自行决定,而是通过间接利率水平对宏观大局进行引导。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规定了利率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和利率发展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认为利率必须要围绕市场机制进行运转(陈桂珍、鲁胜林,1993)[44],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指明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实现利率市场化,认为利率市场化使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以利率市场化为主导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是复杂而艰巨的,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慎重前行(孙明春,1993)[45],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一方面要利用已有条件积极的实施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要有目的的改善不利条件,为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彭小泉,1998)[46]。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获得了资金定价自主权,但也增加了面临的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组织建设、风险识别技术,进行表内结构调整与表外合力安排相结合,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弹性调控,制定透明化决策,安排市场激励政策。
......................

2.2 理论基础
2.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Prahalad&Hamel 在 1990 年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48]。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协调生产技能与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性:(1)价值性,是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是能够为用户重视的独特的价值;(2)延展性,是指企业从核心竞争力中衍生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还包括了潜在的需求;(3)独特性,是指企业所掌握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同类的企业,具有稀缺性;(4)动态性,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随着市场、管理等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5)系统性,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是高度融合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商业银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故也适用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增强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占据市场地位,以提高盈利能力。
2.2.2 差异化战略理论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选择客户重视的方面,在这些方面做到独树一帜,以达到吸引顾客并且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差异化战略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并且在面对代替品威胁时,所处的地位将会比较有利,另一方面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提供额外的特色服务。差异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体现在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等;(2)服务差异化战略是指在售卖产品时,注重售前以及售后服务、提供咨询服务等;(3)人事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加优秀的人才以获得差别优势;(4)形象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核心产品与竞争者相似的情况下,会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取得差别优势。
图 3-1 我国商业银行 2013 年至 2018 年非利息收入
图 3-1 我国商业银行 2013 年至 2018 年非利息收入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分析...........................14
3.1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发展历程.............................14
3.2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现状...............................14
第四章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20
4.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现状...............................20
4.1.1 银行净利润增长放缓...................20
4.1.2 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水平....................21
第五章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26
5.1 数据来源...........................26
5.2 指标选取.............................26

第五章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
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文章选取了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从时间上看,选取了2013 年至 2018 年的数据,旨在研究 2013 年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时期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样本上看,选取了128 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选取的数据在资产规模及利润上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因此,本文以 128 家商业银行2013 年至 2018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是来源于 Bankscope 数据库以及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通过传统的借贷业务以及其他业务所获得的利润,根据查阅的文献可知多选用资产收益率(ROA)以及权益收益率(ROE)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会在显示企业利用其资产的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它考察了企业资助的资产产生的回报;权益收益率可以衡量股东资金回报率,根据其未偿还的平均股东权益来衡量公司的业绩,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公司的企业盈利能力,特别是股东权益的价值在一个财政年度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净利润可能为负值,若选用权益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会使实证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并且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资产收益率更能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择资产收益率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
图 3-2 我国商业银行 2013 年至 2018 年非利息收入组成(单位:亿元)
图 3-2 我国商业银行 2013 年至 2018 年非利息收入组成(单位:亿元)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首先,文章从理论视角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商业银行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增加经营成本以及扩大风险敞口,对盈利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多元化经营是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一种体现,通过多元化经营培养核心竞争力,符合金融创新理论,对盈利能力有促进作用。
然后,文章采用商业银行的金融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现状以及多元化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 128 家商业银行整体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和资产规模虽然呈上涨趋势,但是上涨幅度逐渐变小,并且资产收益率逐年降低,并且成本收入比不断降低,不良贷款率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整体上而言,多元化经营程度低,业务品种单一。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现状存在差异,但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异质性低。
方法对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盈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资产流动性、资产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等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利用静态面板分析不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采用了动态面板 GMM 估计方法,发现多元化经营程度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对盈利能力起到促进作用,非利息收入占比对盈利能力起到阻碍作用,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上看,各个商业银行之间会存在差别。然后考虑到不良贷款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引入门槛回归,发现在回归结果中将商业银行分为了三类,在第一门类中,多元化经营程度对盈利能力具有阻碍作用,在第二门类与第三门类中,多元化经营程度对盈利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别。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