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异性探讨范文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222 论文编号:sb2021051114554135472 日期:2021-05-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笔者认为对区域间进行划分,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拥有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市场机制,相比于西部拥有更长期的影响,并且效果更为显著。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有限,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相比于东部较弱,也无法依靠往年的经济增长惯性拉动未来的增长,同时获取外部投资的渠道单一,依赖于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西部地区各大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有不少部分流入到收益性较高但是污染严重的企业中,真正作用于环保企业的资金相比之下占比较少,虽然同样提高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并不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效果,政府的调控作用明显不足。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猛发展,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的 GDP总量达到了 99.09 万亿元的高度,同比上一年增长 7.79%,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种较为粗放的、以高速增长为导向性的、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 2018 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告》显示,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 64.2%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 20.7%;全国地表水质中 25.8%为污染水源(即Ⅳ、Ⅴ、劣Ⅴ类水源为污染水源);全国土壤侵蚀面积达 294.9 万平方千米,占普查总面积的 31.1%,以上种种现象都昭示着环境恶化的严重性,环境处理迫在眉睫。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提倡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推出一系列针对环境保护的协议条款和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
自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以来,我国逐渐重视绿色金融发展道路;至 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 G20 峰会中,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再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政策上,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上了日程并规划好了路线。
学者 King & Levine(1993)论证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增加了资本流动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加速了资本积累,最终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绿色金融的作用和金融大同小异,但是绿色金融使得资源配置向保护环境的议题倾斜,将有效增强经济抵御环境风险的能力,因此,绿色金融通过以引导资金流向,化解产能过剩以及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来减少环境资源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面对愈来愈严峻的环境问题,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以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绿色发展模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源于西方,而后逐渐引入至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衍生,但是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同时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活动对于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有考虑到环境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绿色金融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就更少了。如今,我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上,所以梳理清绿色金融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有着战略上的意义,对于我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前瞻性判断。
.......................

第二章 绿色金融和区域发展理论概述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及定义
绿色金融是从传统金融中衍生出金融创新概念,但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绿色金融不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开始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随着近年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将金融和环境因素相互结合,便产生了“绿色金融”。早期学术界的学者认为“金融”和“绿色”这两个概念是无法相互融合的,“金融”秉持着“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绿色”则是强调社会责任,无论何种项目与绿色相结合,就会带有公益性的特质,具有高风险低收益、投资回报期限较长等特点,这与具有逐利性质的金融明显格格不入。
到了之后一段时期,在经过了“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之后,人们发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环境治理问题成了当时最急切解决的问题。在 20 世纪 90 年代,Grossman 和 Krueger(1991)借助库茨涅兹曲线的模式研究污染物排放变化和人均收入间的关系,得到“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水平下,环境污染程度和人均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人均收入较高的水平下,环境污染程度和人均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之前的问题,在某些发展程度较快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体,在越过库茨涅茨曲线拐点之后,环境污染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的外部效应,因此绿色金融理念初现雏形。例如,美国设立“超级基金”来为环境治理提供资金,开始注重金融和环境之间协调关系。虽然没有形成“绿色金融”的具体理论,但是与早期相对比是一大前进。
到如今,“绿色金融”成为全球共识,各经济体纷纷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中。我国也开始不断推出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并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表 2.1 国内外各机构对绿色金融含义的概括
表 2.1 国内外各机构对绿色金融含义的概括
...........................

二、绿色金融体系下的产品及其作用机理
在当下的绿色金融体系中,绿色信贷是起步最早,业务发展也是最为成熟的产品,在所有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比也是最大的,接近 90%的比例。绿色金融产品中不止绿色信贷,还有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
(一)绿色信贷
自 2007 年国家环境监管部门、央行、银行业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来,我国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随后便不断有有关文件出台实施。2008 年兴业银行也是国内第一家实行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在贷款中强调环境和社会责任,助力提升其经济效益,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我国绿色信贷余额额度逐年上升,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中。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中,截至 2018 年末,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 8.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2018 年增加的绿色信贷额度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加的 14.2%。绿色信贷的推出使得国内企业将污染环境的成本内部化,把符合环境监测标准、环境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审批条件,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填补了行政手段无法实现效果的空白。
图 2.1 绿色信贷年末余额及其增速
图 2.1 绿色信贷年末余额及其增速
..........................

第三章 绿色金融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标选取..............................17
第一节 绿色金融指标选取................................17
一、 绿色金融测度的理论依据.............................17
二、 绿色金融变量的测度................................17
第四章 绿色金融对东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24
第一节 PVAR 模型的构建 .........................24
第二节 实证分析.............................24
第五章 结论和相关建议..........................31
第一节 结论...........................31
第二节 相关建议...................31

第四章 绿色金融对东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及最优滞后阶数
由于每一个变量的数据都很大,同时量纲不一,得出的结果可能随着量纲的不一致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对数处理后从统计学上而言,并不会改变数据的性质和相关关系,但是压缩了尺度;在经济学层面上,更有现实意义。
在构建 PVAR 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会对回归模型带来“伪回归”的问题,为使得结果的准确可靠,本文采取 IPS 单位根检验法对变量进行检验。东西部地区各省市绿色信贷、绿色投资和东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均为平稳时间序列。
表 4.1 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 4.1 面板数据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结论和相关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各国纷纷通过推动绿色金融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绿色信贷市场不断扩容,绿色债券发行量不断创下新高,碳市场范围不断扩大,降低低碳环保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辅以政策上的支持,引导资金流入绿色环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通过阐述绿色金融的概念以及分析其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相关理论,构建绿色金融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 PVAR 模型。选取绿色信贷、绿色投资以及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变量,选取东西部两个地区共 22个省市的时间序列,分区进行研究,对两个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同时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同性表现在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滞后的积极作用,并且绿色信贷通过绿色投资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对区域间进行划分,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拥有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市场机制,相比于西部拥有更长期的影响,并且效果更为显著。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有限,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相比于东部较弱,也无法依靠往年的经济增长惯性拉动未来的增长,同时获取外部投资的渠道单一,依赖于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西部地区各大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有不少部分流入到收益性较高但是污染严重的企业中,真正作用于环保企业的资金相比之下占比较少,虽然同样提高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并不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效果,政府的调控作用明显不足。
由于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时间较短,数据公布的时间也比较短,公布范围也较窄,测量方法在此之下就有很大的局限,但是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深化,数据将会更加公开,未来依靠更加精准的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明晰,进而给出更加有建设意义的建议,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