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自银行年报及官方网站,部分信息需要保密与存在局限,难以较为完整地反映农村商业银行微小贷款发展状态。由此总结出的农村商业银行微小贷款的创新经验及所存在的问题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微小贷款主题还需更多资料辅助研究。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微小贷款的初衷是为贫困及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刺激经济增长,达到群体自助。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长期的“三农”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信贷要素的缺失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持续改革,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出台农业现代化改革指导意见,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村工作水平。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20 世纪 90 年代引进商业银行微小贷款。经过近 30 年实践,微小贷款以其灵活、方便、高效、快速的特点,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变革中,适应社会群体需要而不断创新发展。
1.1.2 研究目的
微小贷款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进入信贷市场,为其脱贫、致富提供渠道。然而微小贷款机构及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既发挥着积极作用又面临着严峻考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下的微小贷款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与不断革新对传统金融服务理念与方式提出挑战。2019 年中央 1 号文指出,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行动中最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工具—微小贷款,如何迎接社会发展的挑战,持续有效发挥其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作用,仍是当前很有研究必要的课题。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微小贷款的研究主要包括微小贷款的起源与发展、需求与作用发挥研究、贷款技术研究、微小贷款的风险问题研究及微小贷款的目标与定位等。
(1)微小贷款的起源与发展
微小贷款起源于帮助弱势群体。很多国家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为贫困和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晏海运,2013)。15 世纪,意大利出现社会慈善人士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现象,以此方式抑制高利贷、降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18 世纪,欧洲等地出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邮政储蓄形式的储蓄支付结算金融服务。20 世纪,孟加拉国穆罕穆德 尤努斯基于“贫困农民有信贷的需求、需求额度较小且分散、金融机构管理成本高、贫困农民被排除在正规信贷之外”等调查发现开展实验,利用个人财产向贫困农民提供微小贷款以购买生产资料。到20 世纪 80 年代,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与突破,通过吸收存款、提高利率、发放贷款的方式实现自负盈亏。1983 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成立,向贫困农民提供微小贷款服务,为切实解决贫困问题做出杰出贡献。
(2)微小贷款的需求与效用
微小贷款服务具有较大空间。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 2014 年调查发现我国信贷业务市场中存在着“大中型企业金融服务过度,小企业金融服务尚存空间,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现象。何嗣江、史晋川(2009)从金融机会缺失与弱势群体形成的角度梳理分析发现:创业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等金融地位是弱势群体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要有效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改变当前不平等的金融服务现状,向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微型企业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而我国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微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为其提供微小贷款服务任重道远。
...........................
2 我国微小贷款的发展背景与服务现状
2.1 我国微小贷款发展的背景
2.1.1 我国微小贷款的界定与特点
什么是小额信贷?“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 (2004)总结了国际流行的观点:小额信贷指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小额信贷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在于,小额信贷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服务。随着小额信贷在我国应用发展,其服务对象逐步由中低收入群体扩展为中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小额信贷逐步发展为“微小贷款”。
小额信贷与传统的信用贷款存在差异。以农信社小额贷款为例,具有无抵押担保、信贷额度小、利率优惠性、投向特定性、分布广泛性、方式灵活性、贷款期限短等特点(左明,2012)。小额贷款主要用于扶贫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面向的是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户,具有定向投放性;贷款对象缺乏抵押担保,主要以信誉作为担保,具有无抵押担保的特征;贷款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众多农户种植、养殖等基本活动的资金需求,额度较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以农户为对象的微小贷款利率要尽可能优惠,具有利率优惠性特点;以众多低收入农户为对象,以农村信用社为发放主体,小额贷款分布广泛且办理微小贷款的手续灵活方便;一般性生产的资金放贷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具有期限短的特征。
............................
2.2 我国微小贷款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微小贷款业务在应用中也存在各类问题。黄晓梅(2012)以小额贷款公司为研究主体发现,小额贷款存在主体信用意识淡薄,农村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征信系统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抵押机制;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经营品种单一,风险分担补偿能力弱;后续资金不足,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等问题。苏琳、刘德弟(2018)在对长兴县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中存在供给需求不对应;农户寻找担保困难;贷款利率偏高,农户的贷款意愿较低等问题。综合起来,我国微小贷款业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2.1 机构运行与微小贷款成本高
与普通信贷一样,微小贷款的业务申请需要完成贷前审核、贷中审查与贷后管理。微小贷款额度小、需求大、周期短、信用难以衡量等特点,使得微小贷款的业务成本较高,并导致小额贷款及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困境。这是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至今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不断降低微小贷款的成本,成为微小贷款业务及其机构发展、完善的重要目标。
2.2.2 农户认知、经营与担保限制
作为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农户能否畅通了解到各类微小贷款业务,能否正确认识微小贷业务、作用及自身义务,是否有意愿申请该类业务等均影响着微小贷款作用的发挥。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较强,农户的经营水平,与资金申请、资金使用效率之间相互影响。即农户申请微小贷款的担保状况,及申获的贷款能否有效应用依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
3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发展现状与问题 ........................ 18
3.1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与现状......................18
3.1.1 南京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阶段...........................18
3.1.2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特点.........................19
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服务创新 ............................ 30
4.1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营销创新.....................30
4.1.1 服务理念更新与业务创新..............................30
4.1.2 网格化线下平台与电子银行设置.................31
5 简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39
5.1 简要研究结论................................39
5.2 政策启示与展望...............................40
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服务创新
4.1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营销创新
紫金农商银行在其中后期的发展中,针对业务单一的现象开展了贷款营销创新,在贷款业务方面、利率定价、销售渠道及与客户沟通促销等方面有所建设。
4.1.1 服务理念更新与业务创新
紫金农商银行面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置“金陵惠农贷”“家庭农场贷款”产品,并从横向和纵向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横向方面,紫金农商银行一是设置了多样化的微小企业贷款服务,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南京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为园林绿化行业产品链上各环节企业和个人客户推出“绿化贷”产品。二是推进信贷综合服务转型,研发差异化行业服务方案,搭建银政、银企交流渠道,推出“金食贷”“花卉贷”“皮草贷”等行业专营化产品。三是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下,设置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独立创业,解决其创业资金不足的困难,推动其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向区内符合条件的乡镇残疾人发放的、用于弥补借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中的自筹资金不足而发放的“残疾人创业”贷款。
纵向方面,紫金农商银行一方面创新贷款模式,改变微小企业贷款到期资金周转难的困境,结合小微企业对贷款期限与还款节点推出了“小微转续贷”业务、“抵押循环贷”产品,解决续贷及续贷时多次办理抵押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设计与创新,提升业务服务效率。如 2017 年基于企业纳税大数据分析推出线下向依法诚信纳税小微企业或企业实际控制人发放的纯信用流动资金贷款产品“税信贷”;2018 年在“税信贷”上推出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税微贷”,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在客户信贷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税信贷”可以 5 个工作日完成贷款的审批,“税微贷”可以实现客户立即申请,立即放款。
......................
5 简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简要研究结论
微小贷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强烈劳动意愿和一定要劳动能力,却被正规金融体系长期边缘化而无法获得基本融资服务的低收入群体及微小企业,主要包括农户、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城乡再就业人员及微小企业等。社会的快速发展无时不刻不带来进步与挑战。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促进行业业务效率提高,推进行业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带来的快速发展也附加了更多风险渠道与风险因素。另一方面社会快速发展催生出社会分工、职业的精细化,推出一批人从当前社会结构中淘汰出来,寻找新的生存发展机会,也即微小贷款的服务群体范围将会继续不断扩大,并与普惠金融的发展交叉重叠。作为一种信贷服务,微小贷款既要实现目标群体,又要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目标。回归农商银行本源,推进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发挥微小贷款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其发展中迎接挑战与机遇,不断精进业务,更全面地开展风险防控。
本文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对微小贷款业务发展进行了研究。根据本文的梳理研究,我国对微小贷款的需求无论是从个体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与此同时获得微小贷款的农户等群体数量相对较少、贷款额度较低,验证了当前微小贷款的需求及服务空间巨大。社会、经济及制度的不断发展,对机构、目标群体及微小贷款业务之间的互动产生影响,在微小贷款在营销、技术及风险方面的变革与创新中得以体现。紫金农商行由南京四家农信社于2011年改建而成,自此不断建设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紧扣南京市各项农村金融建设政策要求,从营销、技术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借助网络、大数据技术等方式强化建设,促进了紫金农商行快速发展。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服务创新中体现了群体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及业务流程方法的不断优化,而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发展的双刃剑要求机构对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及时的分析,以进一步防控风险,优化营销与贷款技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