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处于深度转型期,经济结构实现了快速调整,三期叠加情况日益明显,商业信用风险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明显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迅速上升,同时商业银行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资产质量控制状况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2016 年,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大商业银行均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风险加大、成本上升、客户流失、利润下滑等等,让很多商业银行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国家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让传统银行生存更加困难。传统银行虽然拥有大量的忠实客户,但是各行业产能过剩等状况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部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已经集中暴露,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差额越来越少,银行盈利能力不断下滑,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等等。2016 年,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但是资产质量不断下滑,存在着严重的表外业务风险隐患。根据银监会 2017 年 1 月公布的数据,截止到 2016 年 12 月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3亿元,数量高达15,123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74%。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均呈现出上涨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没有得以有效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 2016 年末资产总值同比增长 12.03%,具体数额达到 142,659.26 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 12.03%、11.6%、9.94%、15.2%、12.15%、10.42%。其具体数额分别为 142659.26亿元、57255.02 亿元、33451.64 亿元、11017.47 亿元、26,880.75 亿元、 2,024.88 亿元。为了提高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控制,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措施,比如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市场化债转股等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于资产质量,西方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最初的研究是对资产定义开始。早在 19 世纪,西方学者就从不同角度对资产进行了定义。学者 Patan 和 Littleton(1940)在研究中指出,资产指的是一种未消失的成本。Henderikson (1977)明确界定,对主要收入指标关键评估,其评估结果是衡量资产的重要标准。美国教授理查德(1996)对费雪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结论:资产属于抽象权利,是所有者权利的一种,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进行价值交换。
Bernstein (1996)选择了两个指标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一是银行规模,另一个是资产质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当银行总资产超过 550 亿美元,此时银行运营成本最低,资产质量达到最高水平,并且能够实现不良贷款比例的自由化。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资产规模实现自身的有效盈利。Berger 和 De Young(1997)从不同角度深入的分析了贷款质量、资本和效益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不善、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假说。Demirgu 和 Huizinga(1999)选取了全球 5000 多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是回归分析方法深入的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方面的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对银行财务绩效起到明显影响的因素包括银行资产、税收政策、金融结构。George 和 Salamouri(s2004)选取了希腊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银行 1997~1999年的报表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银行绩效和资产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除此之外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兼并和重组。Jarrow 和Alexanfre(2005)研究的重点是资产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资产流动性越高,越容易控制交易成本,两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针对银行资产质量的研究,通常是从信贷资产质量方面进行研究,判断银行资产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就是不良贷款率。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银行业务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信贷资产所占比重不断下滑,非信贷资产所占比重却不断提升,因此本文把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非信贷资产质量全部纳入研究的范围之内,从银行资产总体质量方面进行研究。和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是货币资金,但商业银行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其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而合理正常、持续的会计核算是实现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对资产的界定不同于非金融企业,因此要遵循一般企业资产质量鉴定方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征,对金融企业资产质量进行准确界定,才能明确此类企业资产质量的内涵,才能发挥其效用。
2.1.2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经营状态、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入的资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明确规定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和总资产之间的比率,这一比例称之为不良资产比率,属于衡量金融企业资产的二级指标。目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资产方面,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是产生不良资产的主要根源。所以本论文不再区分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两个概念。对于商业银行各类型资产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能够实现银行持续经营的资产是现金资产和固定资产,此类资产通常不会转化成为不良资产,但是如果对于此类资产不进行有效管理,此类资产质量低下,会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所以本论文所论述的不良资产,首先包括不良贷款,其次也包括导致价值缩水风险的其他类型的资产。

.......................
2.2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指标
资产质量就有一定的层次性,决策层侧重于对企业整体特产质量的关注;管理层关注的重点集中在资产结构性方面;对于执行层来说,关注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个别资产质量方面。因此本论文应该从上述三个方面对 AD 银行资产质量进行综合性分析,建立起全方位的分析框架,才能够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2.2.1 资产总体质量指标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分析资产质量通常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增值性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该指标能够反映出总资产促进净资产价值增加的能力,该指标和企业的发展潜能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前者越高,后者发展潜能越大。本论文在分析银行总体资产增值性方面共选用了 4 个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收入费用等等。
(2)获现性
该指标能够判断出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实现自身利润的提升,其次要保障现金流的及时流入。可以通过各大商业银行一定时期内现金收支情况,判断商业银行现金流的流入状况。本论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进行了结构性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其获现能力。
.........................
3 我国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及判断标准分析.....................17
3.1 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17
3.2 城商行资产质量比较分析......................19
4 AD 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的分析......................30
4.1AD 城商行经营及财务状况.............................30
4.2AD 城商行资产总体质量分析.........................31
5 AD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综合评价........................42
5.1AD 银行资产质量综合测评........................42
5.1.1 指标的选取....................42
5.1.2 资产质量的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43
5 AD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综合评价
5.1 AD 银行资产质量综合测评
5.1.1 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 AD 银行作为分析对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 4 个方面对该银行资产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安全性指标
随着资本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冲击,提升了各大商业银行对资产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本文基于监管要求,从以下几方面选择了安全性指标,正向指标方面主要选择三个指标,分别是核心资本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逆向指标方面主要选择一个指标,即不良贷款率。本论文对逆向指标进行了正向化处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研究的方便性,处理后的指标称之为 1-不良贷款率。
(2)流动性指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度繁荣,增强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扩大了现金资产的收支规模,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现金收支随时面临着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只有保留充足的现金才能应对来自各方的风险,满足日常支付需求。本文选择了以下 3 个流动性指标:第一,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能够有效的判断出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该指标不能低于 100%,该指标受到银行优质流动资产储备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未来 30 日资金净流出这一因素。该指标和银行流动性风险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前者越高,后者越低。第二,存贷比,该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比例。2015 年,商业银行存贷比 75%监管红线被中国监管部门正式取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弃监管存贷比指标,存贷比和银行资产流动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前者越高,后者流动性越强。但存贷比这一指标越高则会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直接减少了银行获息机会。针对这一个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后指标为 1-标准化处理后的存贷比,属于正向指标。第三,超额备付金率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保证存款支付、保证资金清算,其计算方法为超额备付金除以存款总额。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实现正常支付,必须有充足的备付金。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选取了 AD 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在资产质量分析框架之内深入的探讨了该银行资产整体以及个体质量、资产结构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测资产质量,评测的结果表明,在 10 家银行中,该银行综合得分排名第四。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本文结论: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在总体资产质量方面,AD 银行总体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近年来实现了迅速扩张。收入费用从整体上看处于偏低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该银行的资产获现逐渐提升。在资产结构质量方面,该银行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状况及时的调整资产结构,迎合市场需求,实现了金融投资资产规模的持续提升。该银行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手段,对资本运作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实现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提升,增加了资金来源。在个别资产方面,在银行变现能力比较强,发放贷款和垫款实现可持续盈利,金融投资资产规模在不断提升。
在研究中同时发现,AD 银行总体资产增值性、盈利指标均呈现出下滑态势,在十家对比银行中,该银行的上述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相比,该银行净利润增长幅度明显偏低。从资产结构质量方面来看,该银行核心资本所占比重不高,收入结构、资产项目相对比较单一,资产投资行业集中度高,自动运作模式不利于核心资本的提升,管理层很关注这一方面。该银行只有较少比例为现金资产,突发情况下银行无法保障支付。同时银行的发放垫款以及垫款收益率、金融投资资产收益水平呈现出小幅下滑态势,说明了该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风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