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必须迈过的重要关口。全面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防治问题,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随着 2016 年杭州召开的 G20 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绿色金融再度在国内以及世界上引起注意,中国乃至世界掀起绿色金融发展热潮,中国绿色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绿色金融改革措施,具体见表 1.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绿色金融的概念综述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作低碳金融(low carbon finance)、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或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学界普遍认为 2003 年“赤道原则”的推出是绿色金融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对于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不同主体(如金融界和环境保护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予以界定,目前尚未形成被世界普遍接受的定义。
从国外文献研究来看,国外各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绿色金融的界说各有偏重。Salazar(1998)提出,绿色金融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得出的金融创新,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发展,使得两者发展达到平衡状态。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探讨经济在进行绿色发展时面临的资金融通问题,绿色金融是金融学和绿色经济学的交叉学科。Labatt 和 White(2002)则认为,绿色金融是用来推动经济与环境质量协同发展的金融工具。Farhad(2019)指出,绿色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业利用自身优势对环保产业的一种扶持,使环保产业在资本获取上取得一定便利。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绿色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但大多围绕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金融业两者关系展开。
国内学者在对绿色金融进行界定时侧重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业变革途径这一层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2015)基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绿色金融是一种金融活动,运用信贷、保险等手段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2016)从广义与狭义角度出发,对绿色金融的定义进行区分。从广义定义看,绿色金融更注重金融系统与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从狭义角度出发,绿色金融更加关注环境情况的评估。马骏(2016)将我国的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活动。李朋林(2019)结合相关文献与我国现状指出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基本原则,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绿色产品与服务
..........................
2 绿色金融的理论分析
2.1 绿色金融概念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绿色金融的概念界定始终没有统一标准。发达国家在对绿色金融进行定义时更关注气候,认为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源自未来的气候变化以及相应的技术调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将能够节约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降低单位能耗的投资都归于“绿色”范畴。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经历的周期较长,各项经济发展机制相对完善,能源使用效率较高,工业化早期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或中级阶段,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因此在定义绿色金融时,难免存在差异和分歧。定义的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各国对绿色金融的实践和发展。因此各国至少应先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一个明确、合理的绿色金融标准,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国际统一认可的绿色金融定义。
融的定义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类。从广义角度出发,绿色金融侧重强调对于绿色金融系统整体而言,绿色意味着什么。而狭义的绿色金融侧重哪种金融活动(或金融工具)是绿色的。两种定义的侧重明显不同,广义定义侧重于整个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而狭义定义侧重于评估环境状况。2016 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对绿色金融进行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本文在下文的论述中皆使用《指导意见》中绿色金融的定义。
.......................
2.2 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2019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工作任务,同时提出要加大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绿色贷款余额来看,截至 2018 年末,我国最主要的 21 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 8 万多亿元,相较 2017 年同比增长了 16%。同时,从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来看,我国境内存量规模接近 6000 亿元,处于世界发展前列。我国下一阶段绿色金融的发展重心将放在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且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上。
从我国已有实践与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主要指涵盖通用基础标准、产品服务标准、信用评级评估标准、信息披露标准、统计共享标准以及风险管理与保障标准等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作为我国绿色金融生态链的基础与核心,有助于规范绿色市场主体投资行为、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减少无序竞争及搭便车等问题,同时有助于维持绿色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建设虽取得一定成就,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在界定绿色产品时,产品服务标准会出现交叉重叠或相互矛盾的情况,这种界定的模糊性会导致绿色金融“漂绿”现象,阻碍绿色发展。因此,构建全国统一认可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成为当前绿色金融建设发展工作的重点。本文认为在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时,应从重点考虑以下方面:一是面对信息披露标准建设进行侧重,绿色金融存在着明显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有助于绿色企业准确的计量成本,同时也让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存在的环境风险,减少决策失误。二是注重风险管理标准的建设,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标准有利于及时对风险进行识别、防范与处置,为我国绿色金融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
3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分析...............................11
3.1 我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现状....................11
3.1.1 建设总体方案明确...........................11
3.1.2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12
4 兰州新区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案例分析...................17
4.1 兰州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筹备工作介绍..............................17
4.1.1 兰州新区情况介绍............................17
4.1.2 前期申报工作介绍.........................18
5 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30
5.1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思路.................30
5.2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原则.......................30
5.3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措施...........................31
4 兰州新区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案例分析
4.1 兰州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筹备工作介绍
4.1.1 兰州新区情况介绍
兰州新区的筹建工作始于 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并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等重要战略定位,规划范围涉及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的 6 个镇,具体如图 4.1 黄色标注区域所示,总面积 1744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 246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30 万人。2017 年机构改革后,兰州新区共有 29 个管理机构和单位,主要包括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门 20 个、园区管委会 3 个、公检法机关 3个,以及省垂直(或派驻)部门 3 个。同时,设立了城市发展、市政投资、金融投资、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石化产业等七大国有集团公司。

........................
5 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思路
我国各绿创区建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针对我国首批绿创区与兰州新区绿创区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兰州新区推进绿创区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梳理出我国各绿创区在建设发展时应遵循的思路与应贯彻的原则,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自 2016 年我国首批绿创区成立以来,我国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路径进行绿创区建设。两条路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不断进步。在进一步推进绿创区的建设中,应继续坚持以上两条路径,进行建设的探索创新。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的框架建设与配套激励政策,从绿色金融发展的源头出发,为绿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各绿创区地方政府应及市场主体应积极主动配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积极完善并创新符合实际的绿色金融发展举措,推动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具体来说,各地在根据本地区实际的基础上,应以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心,以绿色体系建设与绿色产品创新为抓手,以“绿色+特色”为建设理念,坚持绿色导向、市场运作,统筹推进绿创区建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