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笔者认为在绿色金融方面,在考虑地区差异和地方资源环境特色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共识性的统一标准,使绿色金融资金更好地与低碳绿色目标对接并严格按照绿色金融标准审核项目,杜绝洗绿、漂绿、混绿的发生。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
目前,国际上学者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概念与内涵、执行效率、工具种类、具体运行机制等方面。国内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体系现状、宏观政策制定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结合我国现实基础对绿色金融具体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将梳理与述评绿色金融的内涵、发展的必要性和现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
目前全球对绿色金融的内涵及概念尚未形成共识。Salazar(1998)最早阐述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他提到环境金融是环境保护需求催生的一种金融创新,它能作为桥梁连接金融与环境产业。高建良(1998)指出绿色金融是一种发展战略,这种战略要求金融业时刻牢记环境保护,并在业务运营中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实现金融、经济协调发展。潘岳(2007)提到的绿色金融是金融和资本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环境治理中提供支持、承担责任。2016 年我国《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绿色金融定义为一种金融服务,它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减缓气候变化、企业低碳转型、低碳项目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
学术界目前基本形成共识:推广绿色金融有益可得,发展绿色金融是十分必要的。Feldrnaneal(1997)关注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投资是否影响其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研究发现关注环境治理的企业往往有着更高的绩效。Scholtens(2006)提到金融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驱动力。马骏(2016)指出想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环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使激励机制发生转变,使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变得更清洁与绿色。刘秀凤(2021)提到金融的资金支持对于低碳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低碳产业,引导社会各主体加入到低碳发展中来,进而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向低碳的转变。
........................
第二节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集中在相关的政策研究及建议方面。由于国内低碳经济发展虽初具雏形,但市场机制、政府政策都有待健全与完善,社会的认识也还不够,低碳实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目前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还集中在对其的认识和解读层面,研究思路大致相近,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水平测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必要性
目前在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不同学者对低碳经济内涵的解读存在差异。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新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强调更少的能耗及污染,更高的经济效益。Sonia 等(2007)认为狭义的低碳金融主要指通过转移风险从而保护环境,而广义的低碳金融包括所有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市场化手段。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内涵的解读与国外学者有异曲同工之处。鲍健强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次革新,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日常消费选择、各产业生产和发展方式、社会能源消耗种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人类由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必经之路。潘家华等(2010)提到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通过提高能源产出率、社会整体人文发展水平等方式可以实现向这样的经济形式的转变。通过梳理各学者的观点,发现他们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存在共同点:都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即降低排放量,提高效益。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冯之浚(2009)认为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自然资源环境改善,增强贸易竞争力、担当大国责任等目标都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王毅(2009)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达到碳中和和实现永续绿色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
第二章 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动态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理论分析
一、金融功能理论
Merton 等(1995)首次提出“金融功能观”,金融功能是指金融体系、产品、工具、机构等能够帮助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经济高效高质量发展。金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跨时空的资源转移、集合与配置资源、提供信息、提供激励、支付结算、风险管理。这种理论的主要思路为:基于当前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剖析各产业、各主体的具体金融需求,接下来研究以何种路径与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即“各主体金融需求—金融提供服务—满足各主体需求”,想要进一步探究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可以借鉴这一思路。
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源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oldsmith(1969)为了强调选择合理金融工具、高效配置金融资金的重要性,曾将金融类比于自然资源,表示金融存量也是有限的。Levine(1999)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观,指出各金融机构需要坚守协调发展、稳健发展、永续发展的原则,保证金融的数量与质量同步协调发展。国内许多学者也针对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解读,白钦先(1998)曾明确指出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和金融在长期内能够一直高效、稳步的运作,这不意味着需要放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未来趋势,或只关注金融发展数量与质量中的一个指标,而是要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王原声(2004)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及资源环境的永续发展,其必须融合质性与量性,确保相对稳定与跳跃性发展灵活并存。由于绿色金融要求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营运需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充分体现着金融发展永续的理念,因此推行绿色金融是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良好实践。
.........................
第二节 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动态关系作用机制
一、绿色金融影响低碳经济发展作用机制
(一)绿色金融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具体途径
如图 2.1 所示,绿色金融影响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路径如下:低碳经济发展产生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银行、券商、基金等)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资金支持、支付清算等)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并由此产生一系列金融功能(风险分散、资金聚集与分配、信息披露与分享等)。
金融论文怎么写
绿色金融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影响低碳经济发展:
1. 为低碳产业注资
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生产效率和污染排放控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究其原因还是低碳意识不高、技术和生产要素受限。低碳产业相关项目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长期限资金,如何丰富资金来源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各金融机构有着资金整合的天然优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低碳产业的金融需求,实现扶持低碳产业发展、限制两高一剩行业发展的目的,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可参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定,作为“排头兵”向国家明确的低碳产业提供长期限、低利息的发展资金。不难看出,高效、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吸收到大规模的来源丰富的充足资本,以满足低碳产业的资金需求。
..........................
第三章 我国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 17
第一节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实基础 ................................ 17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17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 25
第四章 我国区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 36
第一节 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 36
第二节 模型选择 ............................ 37
第三节 实证过程 ................................ 37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45
第一节 完善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硬件基础与顶层设计 ............ 45
第二节 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差异性发展 .................... 46
第四章 我国区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研究的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选择以下指标作为内生变量:一个为反映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另一个为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前文计算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表现,记作 gf。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前文计算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数来表现,记作 lc。为了解决异方差问题,确保数据平稳,本文运用取对数的方法分别处理两个变量,处理后的两个变量分别记作 lngf、lnlc。表 4.1 显示东部地区各变量的均值及标准差都是最大的。

金融论文参考
第五章 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硬件基础与顶层设计
为了使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在长期内形成更良好的互动关系,必须从制度层面做出部署和战略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各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及低碳经济的能力。
(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绿色金融(包括碳金融)市场及服务、低碳经济发展加以规范,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在政策实施方面,各地区要将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关注和跟进政策实施进度,争取做到全国各地区绿色金融同步发展。除此之外,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激励政策体系引导金融业各主体积极加入绿色实践,社会各界关注低碳发展。尽快形成具有法律约束、政府管制、高度激励多重保证的高效发展机制。
(二)统一评估标准
在绿色金融方面,在考虑地区差异和地方资源环境特色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共识性的统一标准,使绿色金融资金更好地与低碳绿色目标对接并严格按照绿色金融标准审核项目,杜绝洗绿、漂绿、混绿的发生。 在低碳经济方面,统一各省(市)统计的环境治理指标,使各地区能够在一个维度上互相学习、相互监督。
(三)建立绿色金融、低碳经济信息共享机制
尽快建成绿色金融、低碳经济相关的全国性大数据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模式转型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各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质量的审查,保证信息的准确度。构建区域性碳金融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争取早日实现形成碳排放权合约跨区域交易。
(四)扩大绿色金融市场
包括优化绿色金融结构,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当前由于低碳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业还未从低碳产业获得满意的回报,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区差异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是其与低碳产业的需求精准匹配,实现收益。除此之外,大力推广绿色金融产品,深入挖掘其潜在市场,将绿色金融推广至全国各省各市。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还可以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如搭建线上平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能耗,吸引更多主体加入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