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633 论文编号:sb2020121021335133836 日期:2020-12-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笔者由于是初次较为正式的制度设计,在退市机制上难免粗略,退市机制冗长与监管力度不够引发了部分企业诸如进行变更财务账面信息、操纵盈余管理等市场扭曲行为。在 2012年退市新规的相关研究中,退市制度由于细化制度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其处理亏损企业,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得到认可,然而结合市场实际状况以及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比,A 股退市制度仍有改进之处。这些文献大多集中于退市制度完善和退市政策实施效果方面,且多为研究退市制度对企业盈余管理、信息披露、股价波动等。基于投资在微观企业经济行为中的重要性,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的文献却较为少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梳理退市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退市政策影响企业的作用机制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其他因素的相关文献。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能够代表性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经济提质增效具有推动作用。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监管力度愈加强硬,退市政策愈加具体的情况下,企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在企业调整发展战略适应竞争加剧的市场条件时,企业投资的调整是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合理有效的投资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值,实现财务目标,还有助于促进资本流动,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之相反,当企业追求高收入高回报时高风险也伴随而来,由于投资的周期性和长期性,企业可能因投资风险招致损失,影响市场地位和企业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也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失调,影响市场环境稳定,更加凸显监管机构对市场中企业行为监管的重要意义。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指导性规则,是针对上市企业重要的退市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于 2001 年开始正式实施,目的在于保留优质企业,增强市场汰弱功能,推动市场向成熟化法治化发展。2001 年实施的退市制度由于主要针对的是上市企业净利润这一财务指标,退市标准较为单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深化,其制度监管的弊端也显现出来,部分上市企业为规避退市而使用各种手段调整企业财务报表,助长了市场不良风气。为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营造上市公司良好生存环境,将资产状况差、发展前景堪忧的企业予以退市警示或退市处理,减少资本市场“鱼龙混杂”情况出现,2012 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在之前退市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新加入对企业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类型等财务类指标,并增加合规性指标和交易性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的退市监管指标体系。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资本市场形成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及时防控金融风险,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体系,有利于打造规范透明、充满活力和韧性的资本市场,因而对退市政策效应的检验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更多地,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而言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退市监管和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在政府干预和频繁的政策调整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上市企业经济行为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鉴于新兴市场是支撑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微观企业经济行为研究的重要意义更为深刻。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 2012 年退市制度的政策效应以及该项退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全文围绕该问题展开:
本文首先分析了退市政策如何直接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等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机理和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其他因素,为后文的经验检验做理论支撑。
其次本文对所研究的退市政策和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现状分析,回顾了我国退市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肯定了退市政策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通过对比不同的资本市场认识到我国退市制度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在考察当前的企业投资行为现状方面,通过搜集上市公司整体与退市标准中对应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宏观把握和走势分析,并根据 2012 年退市新规中新增的财务性退市标准对上市企业进行了财务状况分析,了解上市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较为直观地反应了我国上市企业投资现状水平。
通过前述的理论分析和现状考察,运用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之前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先是实证分析了 2012 年退市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直接影响,对比 2012 年前后企业投资行为是变化以检验退市制度变革的实施效果,并通过产权性质和盈利能力区分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地分析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并在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

第二章   退市政策与企业投资行为文献综述

一、退市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退市政策对企业行为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大多文献集中在退市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退市机制、以及对投资者保护方面,而本文着重探究市场中微观企业个体的反应。从集中研究 2001 年退市制度的文献中可以了解到,退市标准设计的不完备性引起企业扭曲财务行为的发生,导致市场竞争条件下非市场化现象频频出现,如市场上存在的已遭退市警示或已达到退市标准的企业通过非正常化的并购重组手段继续留存市场,占用市场经济资源,而这些看似已无投资价值的企业却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根本原因在于退市指标的单薄且易于操纵,企业并非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整合产业链等为目的进行并购,而是为规避退市进行的取巧行为(胡可果,2012)。除此之外,退市制度也引发了企业对应计项目的调整,这体现在企业盈余管理的波动上,具体表现为亏损企业在受到监管部门警示前调低账面净利润,在受到警示后增加账面净利润以迎合退市标准(许慧,2010;李晓玲和丁佳佳,2007)。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表面上未能观察到证券市场上企业应计项目的异常变动是因为亏损企业在受到警示前后虽进行盈余管理,但由于整体上该行为基本无变化而造成了退市政策看似有效的假象(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总的来说,大多学者认为 2001 年这次退市制度监管力度有限,未能充分发挥有效清除达到退市标准的企业,也未能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作用。少数学者研究了 2003 年退市制度轻微变化带来的市场效应,2003 年新增退市风险警示制度,研究 ST企业样本发现受到警示的企业其股价下跌,但投资者对利空消息的反应过度,因而资本市场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黄云洲和赵喜仓,2004)。在受到退市警示但最终重新返回资本市场的企业样本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非是监管制度所要求的公司质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更多的是企业控股股东性质、企业规模等硬性因素,退市警示未能达到监管层所希望的监管作用(冯芸和刘艳琴,2009)。
..............................

二、退市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
资本市场作为上市企业的投融资平台,而企业又是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考察资本市场中企业投资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关于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制的文献中,文章主要从盈余管理、内部控制、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四方面展开。
当企业受到退市政策约束时,极大可能通过变更企业对外会计报告来避免触及退市,也即退市政策存在影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企业的盈余管理往往会降低其投资效率,影响企业价值(王闻达和林芸,2016),与之相反,盈余稳健性能够起到减少企业过度投资,当投资项目的结果在经理人任期内得到确认时,经理人会谨慎斟酌投资,选取收益为正或收益较大的投资项目,但若投资项目周期过长,其结果确认在经理人任期之后,经理人则更多地过度投资,而盈余稳健性要求经理人对其所有项目预期的可能性进行确认,避免了企业过度投资,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袁知柱等,2011),类似地,企业盈余质量越高,越能抑制企业投资不足,且盈余质量通过代理成本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盈余质量越高,其越能减少大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有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黄欣然,2011)。
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起到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其管理目标的作用。内部控制能够降低企业过度投资,原因在于合理有序的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管理层行为,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内部控制产生于外部监管的需要,因而退市政策能够通过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进而使其调整投资计划,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谢众和孔令翔,2018)。内部控制同样可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其作用表现在减少内部融资成本,制约管理层低效率行为,进而能够改善企业投资效率(于晓红和王玉洁,2019)。
图 4-2 A 股与港股资本市场退市企业数量
.............................

第三章   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7
一、退市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与研究假设一................................ 18
二、退市监管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制........................... 18
第四章   我国退市政策与企业投资行为现状.......................... 21
一、我国退市政策演变历程....................................... 21
(一)我国退市制度发展历程..................................... 21
(二)中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实施状况分析............................. 23
第五章   退市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29
一、数据与模型................................ 29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29
(二)模型构建................................ 29

第六章   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
(一)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退市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退市制度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监管机构能够依据退市标准清理一部分亏损企业,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并且制度愈加严格是未来趋向。但应该认识到当前退市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资本市场的前端与后端不能很好照应,稀缺的 IPO 资源导致上市难的同时也引发了退市难,对比成熟市场上市数量与退市数量基本持平的状况,我国退市制度引导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作用有待加强。二是退市程序繁琐,退市渠道运行不畅,许多企业该退不退,并且退市牵扯各方利益,关系到退市企业未来发展以及相关投资者利益,更是加剧了退市难度。三是退市企业去向单一,企业退市后被转入场外市场,资金流动性下降,不比成熟市场上的退市公司的多个去向选择,因而大多企业宁可操纵财务报表也不愿退市。
(二)严格的退市监管减少企业投资的两面性
严格退市制度的出台规范了市场行为,抑制了企业投机倒把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致使企业合理调整投资计划进行谨慎投资,表现出市场投资减少,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如果监管机构不能掌握好退市监管的力度,企业可能因惧怕违反退市标准而过于谨慎,不敢再放开投资,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发展,不利于增强资本流动性和资本使用效率,从而也不利于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
表 4-1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结论
退市政策的规制意义在于促进资本市场良性运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随着我国多层次结构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不可否认退市制度汰弱存优、净化市场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退市制度设计与实施相对较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因而退市政策实施效果如何,退市政策是否具有影响企业投资的市场效应,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企业投资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于退市制度研究较为详细,包括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准则与实施效果,以及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的制度研究与比较,在2001 年实施的退市制度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文献认为此次制度改革的市场效应较为微弱,由于是初次较为正式的制度设计,在退市机制上难免粗略,退市机制冗长与监管力度不够引发了部分企业诸如进行变更财务账面信息、操纵盈余管理等市场扭曲行为。在 2012年退市新规的相关研究中,退市制度由于细化制度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其处理亏损企业,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得到认可,然而结合市场实际状况以及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比,A 股退市制度仍有改进之处。这些文献大多集中于退市制度完善和退市政策实施效果方面,且多为研究退市制度对企业盈余管理、信息披露、股价波动等。基于投资在微观企业经济行为中的重要性,退市政策影响企业投资的文献却较为少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梳理退市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退市政策影响企业的作用机制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其他因素的相关文献。
退市政策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基于客观事实,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能够触动企业神经,
当退市政策更加严格时,企业不得不进行投资调整以顺应市场变化,避免遭遇退市处理。外部政策约束可能会激励管理层更加维护经营业绩以及限制大股东权利,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促使股东和管理层达成共同投资决策目标,同时退市政策变化加剧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企业需花费更大融资成本进行投资。由此初步假设退市政策能够显著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且能够通过代理成本和融资渠道间接影响企业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