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的部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如美国“拉夫运河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等都是很好的证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工业化发展等面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较早,为降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不良影响,这些国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并积累成功经验,促进经济的优化转型。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人们开始思考金融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原联邦德国设立世界第一家环保银行、美国通过《能源税法》为环保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及世界首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银行在法兰克福成立等。1980 年,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呼吁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出现“可持续发展”概念,引起世界各国对于绿色经济的关注。各行各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金融业则在这一背景下,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金融发展中,绿色金融概念逐渐形成。1997 年,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京都议定书》,推动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2002 年 10 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联合制定企业贷款的准则,该准则命名为“赤道原则”,指导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项目中考虑其绿色环保情况,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赤道原则并非国际公约,但其已然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标准和行业惯例,截至 2017 年底,已有 37 个国家的 92 家金融机构均采纳赤道原则指导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此外,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如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的发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的部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减少、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如美国“拉夫运河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等都是很好的证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工业化发展等面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较早,为降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不良影响,这些国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并积累成功经验,促进经济的优化转型。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人们开始思考金融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原联邦德国设立世界第一家环保银行、美国通过《能源税法》为环保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及世界首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银行在法兰克福成立等。1980 年,联合国大会向全世界呼吁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出现“可持续发展”概念,引起世界各国对于绿色经济的关注。各行各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金融业则在这一背景下,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金融发展中,绿色金融概念逐渐形成。1997 年,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京都议定书》,推动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2002 年 10 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联合制定企业贷款的准则,该准则命名为“赤道原则”,指导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项目中考虑其绿色环保情况,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赤道原则并非国际公约,但其已然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标准和行业惯例,截至 2017 年底,已有 37 个国家的 92 家金融机构均采纳赤道原则指导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此外,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如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的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快速增长以大量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使得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亟须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调整以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首要任务。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现资源配置的枢纽势必发挥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便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入 21 世纪,政府逐渐采取行动,思考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环境保护。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本文拟从绿色信贷经由资本形成、资本导向、信息传导、产业整合、风险分配作用机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出发,首先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然后使用 GMM 估计方法,建立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从全国、区域以及分阶段三个角度研究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最后从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绿色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更大效用。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主要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文章的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内容主要分为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现状。
第三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首先分析绿色信贷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关于绿色信贷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内容,总结分析本文对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理的理解。
第四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首先简要介绍灰色关联方法的内容、优点以及计算步骤,然后明确数据样本和衡量指标,选取绿色信贷比作为参考序列,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作为比较序列,按照灰色关联方法的计算步骤得出绿色信贷与三次产业占比的关联度。第五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面板回归分析。首先明确各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本章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全国层面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果,第二部分将全国 31 个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动态面板回归,第三部分由于数据选取的时间跨度为 2001-2016 年,以 2007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阶段进行实证分析。
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从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及公众三方面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正向效应的发挥。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
本文拟从绿色信贷经由资本形成、资本导向、信息传导、产业整合、风险分配作用机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出发,首先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联度,然后使用 GMM 估计方法,建立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从全国、区域以及分阶段三个角度研究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最后从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公众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绿色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更大效用。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主要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文章的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内容主要分为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现状。
第三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首先分析绿色信贷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关于绿色信贷如何作用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内容,总结分析本文对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理的理解。
第四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首先简要介绍灰色关联方法的内容、优点以及计算步骤,然后明确数据样本和衡量指标,选取绿色信贷比作为参考序列,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作为比较序列,按照灰色关联方法的计算步骤得出绿色信贷与三次产业占比的关联度。第五章为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面板回归分析。首先明确各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本章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全国层面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果,第二部分将全国 31 个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动态面板回归,第三部分由于数据选取的时间跨度为 2001-2016 年,以 2007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阶段进行实证分析。
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从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及公众三方面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正向效应的发挥。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
绿色金融是人们在思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并兴起的,伴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关注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现如今绿色经济、绿色文明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因此绿色金融的概念更加被大众所认知。绿色金融的内容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未来内容可能会进一步丰富。不同学者对于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理解存在差异。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国外学者指出绿色金融属于金融创新,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寻求经济发展,将经济增长与绿色环保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平衡(Salazar,1998;Cowan,1999)。Sonia(2002)提出绿色金融是关于金融创新与生态环保关系的概念,应该将环保理念渗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国外研究文献中,绿色信贷被称为环境融资和可持续融资。Marcel(2001)指出可持续融资是金融机构贯彻其融资政策为可持续性的项目给予贷款机会,并通过收费服务产生社会影响力。Anderson(2016)认为环境融资就是金融机构在贷款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审核机制做出最终决定,这种审核机制将贷款对象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作为考察标准。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主要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2002年花旗集团、荷兰银行等机构依据世界银行的环保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责任方针制定出赤道原则,指导和推动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融资工作的开展。
第一节 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
绿色金融是人们在思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并兴起的,伴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关注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现如今绿色经济、绿色文明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因此绿色金融的概念更加被大众所认知。绿色金融的内容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未来内容可能会进一步丰富。不同学者对于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理解存在差异。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国外学者指出绿色金融属于金融创新,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寻求经济发展,将经济增长与绿色环保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平衡(Salazar,1998;Cowan,1999)。Sonia(2002)提出绿色金融是关于金融创新与生态环保关系的概念,应该将环保理念渗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国外研究文献中,绿色信贷被称为环境融资和可持续融资。Marcel(2001)指出可持续融资是金融机构贯彻其融资政策为可持续性的项目给予贷款机会,并通过收费服务产生社会影响力。Anderson(2016)认为环境融资就是金融机构在贷款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审核机制做出最终决定,这种审核机制将贷款对象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作为考察标准。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主要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2002年花旗集团、荷兰银行等机构依据世界银行的环保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责任方针制定出赤道原则,指导和推动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融资工作的开展。
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相对较晚,其仍然属于研究分析的新兴领域。彭路(2013)认为绿色金融的内容包括两方面,既有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金融对生态环境施加的影响。马骏(2015)指出绿色金融是通过贷款、债券和股票发行、私募投资、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其主张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殷剑峰和王增武(2016)提出绿色金融既包括节能环保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也包括为绿色产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张承惠和谢孟哲(2016)将目前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重点在于评估环境状况,确定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技术等,而广义重点在确定金融系统可持续性方面的整体目标。2007 年绿色信贷概念在国内出现,中国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邓聿文(2007)从两个角度解释绿色信贷,从名义上讲绿色信贷就是对绿色经济加以支持的信贷资金,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贷款对象达不到贷款要求,对其不提供信贷支持的行为也可称为“绿色信贷”。俞岚(2016)将绿色信贷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规避金融风险所做出的相关信贷和金融服务。还有学者认为绿色信贷是指银行部门开展信贷业务时将环境信息纳入贷款审核机制,一方面激励从事绿色生产、消费以及具有良好环境记录的企业,另一方面惩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李苏等,2017)。舒晓婷(2018)将绿色信贷的定义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用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资金,一个是明确禁止对环保要求不达标的贷款对象投资。综上所述,本文将绿色信贷定义为在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机构对环保绿色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对不符合贷款要求的对象实施贷款约束。
.............................

...........................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
产业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环境污染情况等密切相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理论的萌芽出现在经济学家 A.Fisher 于 1935 年出版的《进步与安全的冲突》著作中,该书首次提出将经济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克拉克在其理论基础上,阐述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经济学界将其观点归纳为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变化的理论,也可理解为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上升的过程。Kuznets(1957)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部门和产业间的配置以及相应的比重变化。国外学者研究产业结构优化集中于调整的方法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eneder(2003)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Martin(2009)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出现失业率上升的问题。Tomasz(2011)结合多个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有技术进步、资本集聚和外国直接投资。
产业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环境污染情况等密切相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理论的萌芽出现在经济学家 A.Fisher 于 1935 年出版的《进步与安全的冲突》著作中,该书首次提出将经济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克拉克在其理论基础上,阐述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经济学界将其观点归纳为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变化的理论,也可理解为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上升的过程。Kuznets(1957)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部门和产业间的配置以及相应的比重变化。国外学者研究产业结构优化集中于调整的方法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eneder(2003)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Martin(2009)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出现失业率上升的问题。Tomasz(2011)结合多个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有技术进步、资本集聚和外国直接投资。

...........................
第一节 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12
第二节 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13
第三节 影响机理分析.................................. 14
第四章 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18
第一节 灰色关联方法..................................... 18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 19
第五章 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回归分析.....................24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24
第二节 实证分析................................... 25
第五章 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回归分析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实证研究绿色信贷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并得出绿色信贷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则需要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由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可知,产业结构优化包含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由于关注产业结构内在特征的变化,涉及的影响因素、判断标准较复杂,如规划的科学性、生产率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运用一个指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难度较大,因此学者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经常使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进行分析(干春晖等,2011;贾明琪等,2016;韩永辉等,201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权威的定义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其主张运用各产业比例关系衡量产业结构高度,这一定律可解释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变化的理论,也可理解为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上升的过程。本文依据第二种理解进行回归分析,即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选取产业结构优化率,表示为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 的比重。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第一种解释,使用相关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致情况进行说明,如前述表 3-1 所示,能够为后面的回归分析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实证研究绿色信贷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并得出绿色信贷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但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则需要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由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可知,产业结构优化包含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由于关注产业结构内在特征的变化,涉及的影响因素、判断标准较复杂,如规划的科学性、生产率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运用一个指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难度较大,因此学者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经常使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含义进行分析(干春晖等,2011;贾明琪等,2016;韩永辉等,201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权威的定义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其主张运用各产业比例关系衡量产业结构高度,这一定律可解释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变化的理论,也可理解为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上升的过程。本文依据第二种理解进行回归分析,即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选取产业结构优化率,表示为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 的比重。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第一种解释,使用相关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致情况进行说明,如前述表 3-1 所示,能够为后面的回归分析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中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矛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的迫切任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资源环境情况密切相关,可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金融的支持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以绿色信贷为主导的绿色金融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文在理论分析绿色信贷通过资本形成、资本导向、信息传导、产业整合、风险分配机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我国 2001-2016 年的相关数据,由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绿色信贷与第二产业关联度最强、与第三产业关联度居中、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弱,即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会使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增长最快、第三产业占比增长速度居中、第一产业占比增长速度最慢,而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中最优模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占比上升,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因此可得绿色信贷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此外能够得出绿色信贷应该继续支持第二、三产业中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的结论,同时应该加强未来第一产业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在绿色农业、农村水利建设等项目上增加贷款投放,提高绿色信贷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支持第一产业中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对象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绿色信贷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建立以产业结构优化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绿色信贷比作为解释变量、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并且考虑产业结构优化滞后性因素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别进行省际面板、区域面板和分阶段面板的实证分析,可得绿色信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作用效果有限,同时在东、中、西三个区域内及以 2007 年为界的两阶段内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市场机制完善,但绿色信贷未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效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工业产业推动为主,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受阻。西部地区发展程度较低,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大、政策支持等原因,使得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较为显著。第一阶段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程度高于第二阶段,原因可运用西部地区绿色信贷作用效果较显著的因素解释。由区域动态面板、分阶段面板回归结果,总结可得结论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时间段内,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反而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