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 2013 年起步至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发展快、覆盖广、影响深”的特点,其创新成果极为迅速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逐步兴起,提升了整个金融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一个多方竞争、相互渗透融合的市场格局。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商业银行的金融领域,撬动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传统商业银行则在大踏步向互联网金融领域迈进,在“渠道、产品、服务、流程、机制”等方面推进创新与转型发展,各方在竭尽全力地抢占和瓜分现有的市场,并借此势头,催生新的市场、新的业态与新的客户资源。当下,一个多方竞争、相互渗透融合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的 F 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氛围浓厚,民众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更导致了上述多方竞争的态势日趋白热化。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 F 省建设银行,虽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起步较早,但受制于大型商业银行传统理念、制度、流程、研发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部分业务与同业和互联网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问题较为突出。
在新的形势下,F 省建设银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就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正视存在的不足,把握当下的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够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也是本文选题的主要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1992 年,美国 ETrade 成立,成为了首家互联网证券经纪商,开启了证券经纪行业的网络化的新纪元。1995 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成立,完全脱离物理网点渠道的互联网银行服务模式,掀起了美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浪潮。此外,1995 年的网络保险先驱——INSWEB,1998 年的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支付领军 EBAY 和Paypal,都是互联网金融初期发展的形态。
基于此,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至今。Nicholas Economides(1993)在其关于网络经济与金融应用的研究中提出,网络和网络外部性在金融行业中所发挥的效用,如同网络在电信、铁路等传统网络产业中发挥的效用一样,成为其核心内容[1]。Fredric S.Mishkin, Philip E.Strahan(1999)则追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后,提出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大发展,克服了“高交易成本问题”,使交易方信息更通畅,提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加速了金融脱媒化[2]。
1.2.1 国外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1992 年,美国 ETrade 成立,成为了首家互联网证券经纪商,开启了证券经纪行业的网络化的新纪元。1995 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成立,完全脱离物理网点渠道的互联网银行服务模式,掀起了美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浪潮。此外,1995 年的网络保险先驱——INSWEB,1998 年的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支付领军 EBAY 和Paypal,都是互联网金融初期发展的形态。
基于此,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至今。Nicholas Economides(1993)在其关于网络经济与金融应用的研究中提出,网络和网络外部性在金融行业中所发挥的效用,如同网络在电信、铁路等传统网络产业中发挥的效用一样,成为其核心内容[1]。Fredric S.Mishkin, Philip E.Strahan(1999)则追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后,提出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大发展,克服了“高交易成本问题”,使交易方信息更通畅,提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加速了金融脱媒化[2]。
到二十一世纪,互联网金融在西方社会发展延续的同时,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延伸出新的研究方向。在 21 世纪初到 2005 年,西方的互联网金融未出现大体模式的创新,而主要是以银行业登金融机构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升级为主,特别是大型的商业银行,开始加大对互联网设施的全面规划布局。在这个阶段,如何厘清发展传统金融与发展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领域的发展空间以及如何加强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决策等成为了新时期讨论的焦点。如,DeYoung(2001)的研究结果认为完全依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反而会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与业务层次的同步下滑,而通过互联网技术驱动传统金融在多个方面的创新、改进,则会出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走一条相互融合的道路,才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最合适的发展模式[3]。随后,从 2005 年开始至今,西方的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创新融合发展期,Prosper 和 Lending Club 为代表所主导的网络融资模式的诞生,引起了部分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新型业务模式的探讨和关注。Hengetal(2007)研究指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对流动性要求的提升,必然给 P2P 行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4]。随着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深入和认同度的不断提升,相关理论研究与商业银行发展的结合,也从“是非论”逐步向“方法论”的转变,即不再讨论银行做不做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而是考虑策略的问题。 Rocco Ciciretti(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传统银行推进互联网金融,能够一定程度上带来利润的上升,减少相对应的运营风险[5]。

...........................
第三章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 15
...........................
第二章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简述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谢平、邹传伟(2012)是国内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学者。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催生的新型金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33]。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断深入,互联网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定义开始向更广义、更丰富的范畴延伸。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渗透下逐渐催生的产物。其中,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科技(FINTECH)紧密结合,主要包含了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其具备的跨时空限制、低传递成本、信息对称化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点,改变了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各类业态的巨大变革。而互联网精神强调了“开放、平等、普惠”,其赋予了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共享化”等元素。因此,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商业银行,各种组织和平台模式都开始以互联网金融这种方式重新包装,迅速崛起,自成体系,也由此催生了新的市场、新的业态和新的客户需求。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在新的技术、思路和环境下产生的新生物。
2.1.2 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从 2013 年的“元年”起步至今,已历时 6 年的飞速发展,其基本呈现出以下四个大方面的行业特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认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行业现状,是推动自身互联网发展转型的重要基础。
...........................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简述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谢平、邹传伟(2012)是国内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学者。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催生的新型金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33]。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断深入,互联网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定义开始向更广义、更丰富的范畴延伸。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渗透下逐渐催生的产物。其中,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科技(FINTECH)紧密结合,主要包含了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其具备的跨时空限制、低传递成本、信息对称化以及高度智能化等特点,改变了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各类业态的巨大变革。而互联网精神强调了“开放、平等、普惠”,其赋予了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共享化”等元素。因此,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商业银行,各种组织和平台模式都开始以互联网金融这种方式重新包装,迅速崛起,自成体系,也由此催生了新的市场、新的业态和新的客户需求。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在新的技术、思路和环境下产生的新生物。
2.1.2 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从 2013 年的“元年”起步至今,已历时 6 年的飞速发展,其基本呈现出以下四个大方面的行业特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认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行业现状,是推动自身互联网发展转型的重要基础。
...........................
2.2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概况
2.2.1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
F 省地属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早在 90 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的相关应用与服务已经在 F 省蔓延并快速普及。中国建设银行 F 省分行作为当地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当时就清醒认识到,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商业银行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因此,从 1995 年起步至今,F 省建设银行经历了长达 23 年的互联网金融探索实践道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2.1.1 摸索阶段(1995-1999)
在这一阶段的 5 年时间内,各行各业对于互联网的接触才刚刚起步,由于技术的成熟性和理念尚未成型,对 F 省建设银行来说,在互联网的运用上,仅仅停留在金融信息的互联网发布上——即开始借助互联网官方网站发布资讯,接收用户注册等等。在这一阶段,虽然包括 F 省建设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行业,均还未建立起互联网化的金融实体服务,但是已经建立起了通过互联网与用户交互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因此,将最初的五年定义为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摸索阶段。
2.2.1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
F 省地属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早在 90 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的相关应用与服务已经在 F 省蔓延并快速普及。中国建设银行 F 省分行作为当地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当时就清醒认识到,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商业银行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因此,从 1995 年起步至今,F 省建设银行经历了长达 23 年的互联网金融探索实践道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2.1.1 摸索阶段(1995-1999)
在这一阶段的 5 年时间内,各行各业对于互联网的接触才刚刚起步,由于技术的成熟性和理念尚未成型,对 F 省建设银行来说,在互联网的运用上,仅仅停留在金融信息的互联网发布上——即开始借助互联网官方网站发布资讯,接收用户注册等等。在这一阶段,虽然包括 F 省建设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行业,均还未建立起互联网化的金融实体服务,但是已经建立起了通过互联网与用户交互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因此,将最初的五年定义为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摸索阶段。
2.2.1.2 起步阶段(2000-2010)
到了 21 世纪,随着电脑终端系统及硬件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安全架构的逐步完善,建设银行开始认识到,走金融服务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道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已经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为此,在 2000 年伊始,F 省建设银行首次开始借助互联网对外提供查询、转账、缴费等金融交易服务,建成了集个人服务与企业服务于一身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而在随后的 10 年时间内,网上银行应用不断更新完善,开始逐步新增了网上支付、外汇汇款、投资理财服务、信用卡服务等,从网银 2.0 阶段向网银 4.0 阶段过渡,形成了拥有八大类百余项功能的互联网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支付服务。而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F 省建设银行在这一阶段也率先所有金融同业,进行了手机银行应用的推广,从联通 BREW 手机银行,到诺基亚的 WAP 版手机银行,再到安卓版本的 APP 手机银行,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也成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
..............................
到了 21 世纪,随着电脑终端系统及硬件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安全架构的逐步完善,建设银行开始认识到,走金融服务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道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已经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为此,在 2000 年伊始,F 省建设银行首次开始借助互联网对外提供查询、转账、缴费等金融交易服务,建成了集个人服务与企业服务于一身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而在随后的 10 年时间内,网上银行应用不断更新完善,开始逐步新增了网上支付、外汇汇款、投资理财服务、信用卡服务等,从网银 2.0 阶段向网银 4.0 阶段过渡,形成了拥有八大类百余项功能的互联网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支付服务。而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F 省建设银行在这一阶段也率先所有金融同业,进行了手机银行应用的推广,从联通 BREW 手机银行,到诺基亚的 WAP 版手机银行,再到安卓版本的 APP 手机银行,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也成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
..............................
3.1 业务流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适应 ............................. 15
3.1.1 财务投入流程繁琐 ................................ 15
3.1.2 业务运营流程繁琐 ............................ 16
第四章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成因 ....................... 22
4.1 调查描述 ............................... 22
4.1.1 调查工具....................................... 22
4.1.2 调查程序................................ 22
第五章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 SWOT 分析 ...................... 29
5.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29
5.1.1 客户基础良好 .................................... 29
5.1.2 财务实力雄厚 ......................... 30
第六章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6.1 策略方向
6.1.1 总体导向
结合前文对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形势分析,F 省建设银行应当着力改变在“内部机制(IM)、技术支撑(TS)、人员素质(QS)以及外部竞争(EC)”四大方面的现有不足,将“协同、开放、整合、创新、智慧、传承”这 12 个字,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导向(见图 6-1)。借助东部沿海互联网金融较发达的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好自身特色,结合自身特点,为互联网金融在建设银行体系内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好地区性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从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业务流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产品管理未完全跟上互联网的节奏、数据应用尚不具备互联网金融特征以及营销措施尚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的四个大方面核心问题。其中,业务流程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投入及业务运营过于繁琐;产品管理问题,则主要体现于日常推广缺乏统筹、应用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迭代升级效率的低下;数据应用问题,集中表现在数据分析水平、应用层级以及挖掘来源的不足;最后,营销措施的问题,在管理过于粗放、策略优势不足以及模式创新缺失等方面尤为显现。
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导致问题的 9 大可能影响因素“内部氛围、内部机制、客户基础、财务支持、人员素质、技术支撑、外部竞争、监管政策、渠道服务”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定规模的数据调查整理,以 5 点计分法为规则,得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四个方面——即“内部机制(IM)、技术支撑(TS)、人员素质(QS)以及外部竞争(EC)”。
7.1 研究结论
本文从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业务流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不相适应、产品管理未完全跟上互联网的节奏、数据应用尚不具备互联网金融特征以及营销措施尚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的四个大方面核心问题。其中,业务流程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投入及业务运营过于繁琐;产品管理问题,则主要体现于日常推广缺乏统筹、应用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迭代升级效率的低下;数据应用问题,集中表现在数据分析水平、应用层级以及挖掘来源的不足;最后,营销措施的问题,在管理过于粗放、策略优势不足以及模式创新缺失等方面尤为显现。
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导致问题的 9 大可能影响因素“内部氛围、内部机制、客户基础、财务支持、人员素质、技术支撑、外部竞争、监管政策、渠道服务”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定规模的数据调查整理,以 5 点计分法为规则,得出了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四个方面——即“内部机制(IM)、技术支撑(TS)、人员素质(QS)以及外部竞争(EC)”。
结合问题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法,进一步对 F 省建设银行内部优劣势和外面机遇挑战进行了细化分析。分析发现,F 省建设银行拥有“客户基础、财务资源以及渠道服务”的内部优势,“宏观政策、市场需求、监管导向”三个外部环境方面给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F 省建设银行“发展意识不够浓厚、人才建设支撑不足、内部机制不够科学”的劣质不容忽视,而“场景渗透难度加大、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预期不断升级”等问题,同样也给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积极扩大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努力弥补劣势、转变威胁,是解决 F 省建设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