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金融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之一。但与其他风险不同,流动性风险因其极强的隐蔽性、高度的不确定性、来源的广泛性及极大的破坏性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由于发生流动性危机致使商业银行破产的案例则不胜枚举,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德国的私立赫斯塔特银行、美国的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等都因流动性管理不善而破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单会使自身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甚至全球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初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最早受影响的也只是一些涉足次级贷款业务的银行,如危机前第一家受影响的商业银行——北岩银行,当时北岩银行在市场上借不到额外资金来偿还 2007 年 9 月的到期债务,最终导致其被接管。随后流动性风险从商业银行中蔓延出去,2008 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引发全球流动性紧张。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有大量银行濒临破产,最终被兼并收购。危机的影响也传导到各行各业、各个国家。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金融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之一。但与其他风险不同,流动性风险因其极强的隐蔽性、高度的不确定性、来源的广泛性及极大的破坏性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由于发生流动性危机致使商业银行破产的案例则不胜枚举,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德国的私立赫斯塔特银行、美国的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等都因流动性管理不善而破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单会使自身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甚至全球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初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最早受影响的也只是一些涉足次级贷款业务的银行,如危机前第一家受影响的商业银行——北岩银行,当时北岩银行在市场上借不到额外资金来偿还 2007 年 9 月的到期债务,最终导致其被接管。随后流动性风险从商业银行中蔓延出去,2008 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引发全球流动性紧张。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有大量银行濒临破产,最终被兼并收购。危机的影响也传导到各行各业、各个国家。
1.1.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开始呈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的隐患逐渐暴露。如各商业银行提起 2013年 6 月和 12 月的“钱荒”仍心有余悸。2013 年 6 月和 12 月货币市场利率急剧飙升,6月 20 日,隔夜拆借利率快速上涨至 13.4%,后逐渐回落,12 月货币市场利率再次快速攀升。商业银行同业融资难、同业融资贵。事后有人归因于“财政存款集中交付”、“外汇占款负增长”,但12月的钱荒并不存在这两种因素。也有人归因于央行去杠杆和见“荒”不救。个人认为 2013 年的钱荒叠加了多种原因,但监管部门对快速扩张的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的不断加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两次“钱荒”也符合年中、年底商业银行业务、资金流向特点,也表明银行间流动性出现问题。“钱荒”事件后,监管趋严,虽然商业银行整体并未出现较大流动性危机,但个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时有发生。
..........................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的隐患逐渐暴露。如各商业银行提起 2013年 6 月和 12 月的“钱荒”仍心有余悸。2013 年 6 月和 12 月货币市场利率急剧飙升,6月 20 日,隔夜拆借利率快速上涨至 13.4%,后逐渐回落,12 月货币市场利率再次快速攀升。商业银行同业融资难、同业融资贵。事后有人归因于“财政存款集中交付”、“外汇占款负增长”,但12月的钱荒并不存在这两种因素。也有人归因于央行去杠杆和见“荒”不救。个人认为 2013 年的钱荒叠加了多种原因,但监管部门对快速扩张的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的不断加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两次“钱荒”也符合年中、年底商业银行业务、资金流向特点,也表明银行间流动性出现问题。“钱荒”事件后,监管趋严,虽然商业银行整体并未出现较大流动性危机,但个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时有发生。
..........................
1.2 研究意义
分析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加强流动性管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完善了流动性风险研究体系,从而使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更有针对性并且更有操作性。大多数研究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单元,研究流动性风险的共同影响因素。但这种研究方法将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交易内化,忽略了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同,这不但降低了各种真实因素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甚至因为模型结果不显著将真实重要的因素排除在模型影响因素范围外。如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它是一个商业银行的负债,就是另一个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但二者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这种影响就会被相互抵消,该因素或被弱化或被忽略。但在同业市场上,国有大行、农商行一般是资金供给方,而股份制行和城商行是资金需求方,因此同业市场业务对大行来讲有降低其流动性风险的作用,而对城商行则有提高其流动性风险的作用。该结论可同时弥补大行和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理论的缺失。
分析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加强流动性管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完善了流动性风险研究体系,从而使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更有针对性并且更有操作性。大多数研究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单元,研究流动性风险的共同影响因素。但这种研究方法将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交易内化,忽略了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同,这不但降低了各种真实因素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甚至因为模型结果不显著将真实重要的因素排除在模型影响因素范围外。如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它是一个商业银行的负债,就是另一个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但二者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这种影响就会被相互抵消,该因素或被弱化或被忽略。但在同业市场上,国有大行、农商行一般是资金供给方,而股份制行和城商行是资金需求方,因此同业市场业务对大行来讲有降低其流动性风险的作用,而对城商行则有提高其流动性风险的作用。该结论可同时弥补大行和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理论的缺失。
为城商行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提供理论参考,为提高收益性提供边界。商业银行经营就是要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原则内不断的寻找平衡点。盈利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根本保障,流动性重要手段。城商行的资产规模、开展业务的范围、自身经营能力都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不同,需在深入认识到其自身流动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后方可才持续为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提供研究基础和切入点。本文关于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从理论上为商业银行在获得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资产质量安全,经营不发生流动性风险提供支撑。

........................

........................
第二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流动性风险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业务、所有环节,是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如影随形同时存在的。具体来讲,流动性风险体现为商业银行满足支付到期债务、存款人提取现金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可以说商业银行就是经营有形的流动性和无形的风险的机构。
对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机构和学者也有不同表述。其中,美国货币监理署从银行能否履行义务的角度提出“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或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无法(或被认为无法)履行其义务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的义务以及用于履行义务的资金来源显著地取决于其业务组合、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表外债务的现金流分布”就是发生了流动性风险。香港金融管理局从银行是否发生损失的角度提出“认可机构可能要承受其不欲接受的损失,否则便无法提供资金以应付资产的增加或履行到期的义务”。
在众多的定义中,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两种。市场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市场传导不畅、市场动荡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同时获得流动性的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资金从而保证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不受影响的风险。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早期,金融脆弱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资产负债配置理论就指出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理论是围绕货币脆弱性展开的。用货币计价、交易、支付,会存在“商品价格和价值的背离”、“货币购买力波动”和“债务链断裂”三种情况,而这三种情况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中,非固定收益类的业务发生价格价值背离的概率大,固定收益类业务发生债务链断裂的概率大,货币购买力波动时时存在。
上文已经提到商业银行是经营“流动性”的机构,而流动性天生就具有上述三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明斯基认为外金融脆弱还体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放松贷款条件,企业也有动力提高负债比率,当经济形势出现衰退时,企业可能会出现拖欠债务甚至破产的情况,进而发生连锁反应引发金融机构破产。”3也说明了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另外,戴尔蒙德认为作为中介机构的银行可通过银行挤兑模型,并依据其自身功能将流动性差或者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强或者拥有流动性资产,由此商业银行可提供期限错配、资产转换等基本功能,也成为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来源。金融脆弱性带给商业银行脆弱性,商业银行脆弱性又构成了金融脆弱性的一部分。
..............................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定义
流动性风险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业务、所有环节,是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如影随形同时存在的。具体来讲,流动性风险体现为商业银行满足支付到期债务、存款人提取现金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可以说商业银行就是经营有形的流动性和无形的风险的机构。
对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机构和学者也有不同表述。其中,美国货币监理署从银行能否履行义务的角度提出“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或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无法(或被认为无法)履行其义务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的义务以及用于履行义务的资金来源显著地取决于其业务组合、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表外债务的现金流分布”就是发生了流动性风险。香港金融管理局从银行是否发生损失的角度提出“认可机构可能要承受其不欲接受的损失,否则便无法提供资金以应付资产的增加或履行到期的义务”。
在众多的定义中,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两种。市场流动性风险是由于市场传导不畅、市场动荡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同时获得流动性的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资金从而保证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不受影响的风险。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早期,金融脆弱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资产负债配置理论就指出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理论是围绕货币脆弱性展开的。用货币计价、交易、支付,会存在“商品价格和价值的背离”、“货币购买力波动”和“债务链断裂”三种情况,而这三种情况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中,非固定收益类的业务发生价格价值背离的概率大,固定收益类业务发生债务链断裂的概率大,货币购买力波动时时存在。
上文已经提到商业银行是经营“流动性”的机构,而流动性天生就具有上述三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明斯基认为外金融脆弱还体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放松贷款条件,企业也有动力提高负债比率,当经济形势出现衰退时,企业可能会出现拖欠债务甚至破产的情况,进而发生连锁反应引发金融机构破产。”3也说明了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另外,戴尔蒙德认为作为中介机构的银行可通过银行挤兑模型,并依据其自身功能将流动性差或者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强或者拥有流动性资产,由此商业银行可提供期限错配、资产转换等基本功能,也成为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来源。金融脆弱性带给商业银行脆弱性,商业银行脆弱性又构成了金融脆弱性的一部分。
..............................
3.1 城商行流动性潜在风险不断显现 ..................................... 22
3.1.1 流动性比例陡然回升,流动性波动较大 ........................... 22
3.1.2 流动性覆盖率快速提升,不稳定因素较多 ...................... 23
第四章 我国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分析 ............................... 30
4.1 地区经济增速下滑增加城商行流动性风险 ..................................... 30
4.2 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导致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积累 ........................... 31
4.3 过度依赖同业资产导致城商行流动性风险上升 ............................. 32
第五章 我国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6
5.1 模型选择 ....................................... 36
5.2 变量选择 ....................................... 36
第六章 我国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建议
6.1 城商行发展要与宏观经济变化相适应
服务实体经济是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可以提前感知实体经济的变化,这也是社会融资规模成为衡量经济风向指标之一的原因。城市商业银行贴近地方经济更容易接收到社会投融资需求变化的信号,更容易获得本地客户的支持,因此,城商行应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设计、服务管理和客户管理,并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形成银行内部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文化认同,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本地客户的忠诚度,夯实城商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而稳健增长。
服务实体经济是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可以提前感知实体经济的变化,这也是社会融资规模成为衡量经济风向指标之一的原因。城市商业银行贴近地方经济更容易接收到社会投融资需求变化的信号,更容易获得本地客户的支持,因此,城商行应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设计、服务管理和客户管理,并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形成银行内部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文化认同,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本地客户的忠诚度,夯实城商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而稳健增长。
货币宽松虽然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了催化剂,但货币宽松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二者背离时,货币宽松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可能引导资金脱实向虚,资金空转套利,降低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累积金融系统的风险,更不可能增加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2008-2016 年间,持续的量化宽松,就导致银行业市场乱象频出,银行资金循环于理财、同业和表外业务野蛮生长,这些领域交叉关联互相嵌套,经营非常不规范,难以看清底层资产,风险的复杂性高,风险程度不断累积。

...........................

...........................
结语
通过全文研究过程,我们梳理出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影响、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的总体脉络。从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情况看,表面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足,但从分类型商业银行看,城商行流动性存在风险隐患,当前阶段,防范城商行不发生流动性风险是化解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作。对于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地方经济增上能显著降低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而长期的货币宽松会增加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累积。在城商行的新业务中,同业资产和投资占比显著提升了城商行的风险水平,而正常情况下,同业负债拓宽了城商行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不良率高的城商行,其风险已经显示在监管指标中,这样的城商行反而会保持更多的流动性,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通过全文研究过程,我们梳理出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影响、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的总体脉络。从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情况看,表面商业银行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足,但从分类型商业银行看,城商行流动性存在风险隐患,当前阶段,防范城商行不发生流动性风险是化解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作。对于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地方经济增上能显著降低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而长期的货币宽松会增加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累积。在城商行的新业务中,同业资产和投资占比显著提升了城商行的风险水平,而正常情况下,同业负债拓宽了城商行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不良率高的城商行,其风险已经显示在监管指标中,这样的城商行反而会保持更多的流动性,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些结论有些与常识一致,有些却逆常识发生作用。城商行的经营者应了解其流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概率。城商行的监管者要根据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预判其流动性风险走向,制定补充性的监管政策,引导城商行理性经营,降低系统风险。同时,笔者期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丰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启发和依据。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