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 20 世纪末,许多世界级的企业巨头面临着最小化自身业务外包成本的需求,于是具有现代经济学意义的“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便应运而生。自 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范围内近百万家企业相继破产,研究发现缺乏市场竞争力或创新能力并不是使得他们破产的主要原因(例如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这些大公司的破产是资金链断裂和供应链企业破产的共同结果。为了解决供应链中资金流不畅,能够优化资金流的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期度过危机。学术界也义不容辞,在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从银行的视角看来应当属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而对于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来说则是有效的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流程包括:银行向客户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的同时,为其供应商(上游企业)承诺贷款实收即达或协助其分销商(下游企业)进行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一言以蔽之,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同时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实现的便捷金融服务。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项创新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业务有所不同。通过整合将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情况,供应链金融能够平衡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资源不足和信用评级较低的困境也能迎刃而解。资金不足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很多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困难之一,在供应链中,零售商(多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不仅会阻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如供应商)的收益。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不仅限于两个企业之间,更发展为两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为零售商融得资金,从而增加订货量,提高企业收益,扩大市场份额就显得至关重要。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建立模型、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二次订购条件下基于仓单质押及风险考虑的供应链决策情况。运用 Eviews 和 Matlab 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算法编程。本次研究讨论将基于:“精细问题→研究成果梳理→构建数理模型→仿真模拟→实证分析→提出建议”的技术路线,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与合乎规范的技术路线。
1.2.1 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
3.1 基本假设及符号...............................17........................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建立模型、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二次订购条件下基于仓单质押及风险考虑的供应链决策情况。运用 Eviews 和 Matlab 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算法编程。本次研究讨论将基于:“精细问题→研究成果梳理→构建数理模型→仿真模拟→实证分析→提出建议”的技术路线,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与合乎规范的技术路线。
1.2.1 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
2 .文献综述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这个词是由两个基础概念组成的,即“供应链”和“金融”。鉴于此词的二元性,不同学者根据经验总结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文在进行二次订购条件下基于仓单质押及风险考虑的供应链决策研究之前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早在供应链概念出现之前,供应链金融产品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数个世纪之前。美国在 1916 年颁布的《仓储法案》中系统地制订出了仓单质押规则,使人们得以通过质押仓单的方式从银行中贷款进行融资。中国银行业在同一时期也推出了类似的贷款业务,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才出现的。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与预付账款融资,其中应收账款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产品已经在全球广泛应用,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则是我国商业银行结合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现状创新推出的一类金融产品。
2.1 国外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这个词是由两个基础概念组成的,即“供应链”和“金融”。鉴于此词的二元性,不同学者根据经验总结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文在进行二次订购条件下基于仓单质押及风险考虑的供应链决策研究之前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早在供应链概念出现之前,供应链金融产品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数个世纪之前。美国在 1916 年颁布的《仓储法案》中系统地制订出了仓单质押规则,使人们得以通过质押仓单的方式从银行中贷款进行融资。中国银行业在同一时期也推出了类似的贷款业务,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才出现的。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与预付账款融资,其中应收账款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产品已经在全球广泛应用,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则是我国商业银行结合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现状创新推出的一类金融产品。
2.1.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和模型研究
国外学者 Allen N Berge 等人最早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时候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1966 年,Eisenstadt(1966)[1]从法律背景、业务模式、仓储方式和运作流程四个层面总结并概述了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Hartley(1998)[2]创设出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和供应链融资系统的框架概念,使得金融机构、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能够通过数据库共享订单信息,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如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订单信息为零售商提供融资使其尽早采购商品,零售商则在贷款合同到期时利用所得销售货款与银行进行结算。在2000 年,Hartley[3]获得了该项专利的申请。Santomero A M 与 Eckles D L(2000)[4]研究得出了保兑仓融资与现代金融机构合作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结论。Berger A N 与 Udell GF(2004)[5]通过总结此前保兑仓融资的研究成果,为众多中小企业设计出实用的全新保兑仓融资框架。同年,Fenmore(2004)[6]关注并剖析了一种新兴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即订单融资。Xu X 和 Birge J R(2004)[7]则以建立报童模型的方式归纳出中小企业在受到资金限制的条件下运用保兑仓融资进行合理生产的途径,并详细分析了管理激励和资金限制下的企业决策方式。E Hofmann(2005)[8]非常重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兴金融方式,他认为供应链管理者必须为适应这种金融方式做出改变,供应链管理者的任务不仅包括供应链投资的融资和资本预算决策,还需要回收客户支付,这一结论为理解供应链行动者及其相互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此外,他在文章中表示管理者应当从供应链金融(SCF)方法中得到新的启发。Atkinson(2008)[9]指出供应链金融是连接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纽带,它把交易双方和资金提供者联系起来,以此来降低供应链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资金流动。
.............................
2. 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模型研究
在我国,任文超(1998)[32]第一次提出了“物资银行”的有关概念,并将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引入银行的担保融资服务体系之中。朱道立(2002)[33]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并率先在物流金融领域展开研究。朱道立认为融通仓应当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通过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桥梁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唐少艺(2005)[34]以前人对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相关结论为基础,尝试从业务模式角度分析当年的供应链金融。郭涛(2005)[35]创新地结合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现状开展研究,归纳出其运作机理及其融资优势。2008 年后,胡跃飞、黄少卿(2009)[36]根据当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总结出财务供应链管理(FSCM)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主体的具体过程,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在学理角度上对供应链金融作出界定。胡跃飞(2009)等人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是: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真实贸易为背景,同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引导工具作为风险调节变量,借助自偿性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向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白少布、刘洪( 2010)[37]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讨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不同条件下,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设计可能,得出了委托人在不同的信息条件下只需设计出线性激励机制即可实现代理人发挥最大努力的关键结论。严广乐(2011)[38]从供应链金融融资背景出发,即中小企业自身信贷能力有限与银行惜贷,认为恰巧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出路的正是供应链金融。此外,该学者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创立出博弈模型,分别列举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 3PL) 参与与否情况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可能,得出了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融资规模,还能为银行降低信贷风险、为物流企业增加高附加值业务的结论,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共赢。
2.2.2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规避研究
国外学者 Allen N Berge 等人最早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时候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1966 年,Eisenstadt(1966)[1]从法律背景、业务模式、仓储方式和运作流程四个层面总结并概述了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Hartley(1998)[2]创设出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和供应链融资系统的框架概念,使得金融机构、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能够通过数据库共享订单信息,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如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订单信息为零售商提供融资使其尽早采购商品,零售商则在贷款合同到期时利用所得销售货款与银行进行结算。在2000 年,Hartley[3]获得了该项专利的申请。Santomero A M 与 Eckles D L(2000)[4]研究得出了保兑仓融资与现代金融机构合作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结论。Berger A N 与 Udell GF(2004)[5]通过总结此前保兑仓融资的研究成果,为众多中小企业设计出实用的全新保兑仓融资框架。同年,Fenmore(2004)[6]关注并剖析了一种新兴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即订单融资。Xu X 和 Birge J R(2004)[7]则以建立报童模型的方式归纳出中小企业在受到资金限制的条件下运用保兑仓融资进行合理生产的途径,并详细分析了管理激励和资金限制下的企业决策方式。E Hofmann(2005)[8]非常重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兴金融方式,他认为供应链管理者必须为适应这种金融方式做出改变,供应链管理者的任务不仅包括供应链投资的融资和资本预算决策,还需要回收客户支付,这一结论为理解供应链行动者及其相互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此外,他在文章中表示管理者应当从供应链金融(SCF)方法中得到新的启发。Atkinson(2008)[9]指出供应链金融是连接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纽带,它把交易双方和资金提供者联系起来,以此来降低供应链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资金流动。
.............................
2. 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模型研究
在我国,任文超(1998)[32]第一次提出了“物资银行”的有关概念,并将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引入银行的担保融资服务体系之中。朱道立(2002)[33]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并率先在物流金融领域展开研究。朱道立认为融通仓应当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通过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桥梁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唐少艺(2005)[34]以前人对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相关结论为基础,尝试从业务模式角度分析当年的供应链金融。郭涛(2005)[35]创新地结合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现状开展研究,归纳出其运作机理及其融资优势。2008 年后,胡跃飞、黄少卿(2009)[36]根据当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总结出财务供应链管理(FSCM)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主体的具体过程,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在学理角度上对供应链金融作出界定。胡跃飞(2009)等人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是: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真实贸易为背景,同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引导工具作为风险调节变量,借助自偿性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向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白少布、刘洪( 2010)[37]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讨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不同条件下,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设计可能,得出了委托人在不同的信息条件下只需设计出线性激励机制即可实现代理人发挥最大努力的关键结论。严广乐(2011)[38]从供应链金融融资背景出发,即中小企业自身信贷能力有限与银行惜贷,认为恰巧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出路的正是供应链金融。此外,该学者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创立出博弈模型,分别列举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 3PL) 参与与否情况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可能,得出了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融资规模,还能为银行降低信贷风险、为物流企业增加高附加值业务的结论,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共赢。
2.2.2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规避研究
王永忠(2004)[39]为了对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设立了一系列判断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中质押率的指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相对符合国内市场现实的 VAR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中的质押率模型,有效实现该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有力地证明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现实操作性。闰俊宏(2007)[40]将供应链金融作为研究重点,为中小企业设计出一套信用风险评价的体系和指标,同时充分运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的方式预估出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杨晏忠(2007)[41]在对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具体方法及应对措施,以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迟国泰,王际科,齐菲(2009)[42]将银行贷款组合的条件风险价值 CVaR 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贷款组合的 Va R 约束作为条件,以二次规划的方式建立了贷款组合的优化模型。该模型的特色是以贷款组合的 CVaR 值最小作为决策目标,不仅降低了银行遇到灾难性风险的可能性,并且运用有效前沿上最小的 CVaR 点和单项贷款的最大收益率确定了目标收益率选择的合理区间。
.............................
3.二次订购及仓单质押融资的供应链中各参与方决策模型构建........................... 17
3.二次订购及仓单质押融资的供应链中各参与方决策模型构建........................... 17
3.2 二次订购时供应商不回购条件下的分散式供应链的决策研究....................19
4.分散式供应链和集中式供应链中各参与方决策模型仿真研究......................... 31
4.1 分散式供应链的决策研究..............................31
4.1.1 分散式供应链中各方决策因素分析.....................31
4.1.2 分散式供应链的决策过程仿真模拟研究.............34
5.考虑市场价格变化的集中式供应链决策分析..................... 45
5.1 考虑价格波动因素时银行的预期损失研究..........................45
5.2 市场价格波动时的实际质押率波动研究..........................48
5.3 基于 Va R 的实证研究.............................51
5.考虑市场价格变化的集中式供应链决策分析
5.1 考虑价格波动因素时银行的预期损失研究
我们先在仿真分析中考察市场价格变化时,银行的损失情况。当市场情况变化时,我们先假设市场价格 p 按照高斯分布变化,我们可将市场价格 p 按照高斯分布取为常态随机数,以此来考察其对集中供应链决策机制的影响。本文假设市场价格 p 服从均值为 10,方差为 2 的随机分布,通过计算机取 10 个随机值,可以得到市场价格变动时的银行损失图,如图 5-1。

........................
6.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和贡献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及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静态时集中供应链和分散供应链两种状态下的各个参与方的收益、风险等决策因素。通过 Matlab 画图详细分析了质押比率、贷款利率及批发价等各种因素对供应链各方的决策影响。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不论是分散式供应链还是集中式供应链,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总量以及二次订购时零售商用于质押的商品数量占首次订购商品数量的最优比例都是唯一的。
(2)推导出了在二次订购的条件下,分散式供应链和集中式供应链中商业银行采用下侧风险控制模式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时,使得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贷款质押比率的表达式。
(3)在二次订购的条件下,不论是分散式供应链还是集中式供应链中银行的贷款质押比率都是剩余商品单位处置价值的单调递增函数。
(4)在集中式供应链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质押比率是供应商承诺的回购比率的单调递增函数。
(5)在集中式供应链中批发价也会影响银行的决策行为,且商业银行决策中的贷款质押比率是批发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
参考文献(略)
我们先在仿真分析中考察市场价格变化时,银行的损失情况。当市场情况变化时,我们先假设市场价格 p 按照高斯分布变化,我们可将市场价格 p 按照高斯分布取为常态随机数,以此来考察其对集中供应链决策机制的影响。本文假设市场价格 p 服从均值为 10,方差为 2 的随机分布,通过计算机取 10 个随机值,可以得到市场价格变动时的银行损失图,如图 5-1。

........................
6.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和贡献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及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静态时集中供应链和分散供应链两种状态下的各个参与方的收益、风险等决策因素。通过 Matlab 画图详细分析了质押比率、贷款利率及批发价等各种因素对供应链各方的决策影响。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不论是分散式供应链还是集中式供应链,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总量以及二次订购时零售商用于质押的商品数量占首次订购商品数量的最优比例都是唯一的。
(2)推导出了在二次订购的条件下,分散式供应链和集中式供应链中商业银行采用下侧风险控制模式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时,使得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贷款质押比率的表达式。
(3)在二次订购的条件下,不论是分散式供应链还是集中式供应链中银行的贷款质押比率都是剩余商品单位处置价值的单调递增函数。
(4)在集中式供应链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质押比率是供应商承诺的回购比率的单调递增函数。
(5)在集中式供应链中批发价也会影响银行的决策行为,且商业银行决策中的贷款质押比率是批发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