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工程师论文范文:国内工程师的理论与实践体制的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61
论文字数:40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01400205967 日期:2013-01-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工程活动是一个过程复杂,意义重大的社会活动。在工程的设计、决策、实施和运行管理中会涉及到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工程活动与技术运用在社会生产中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在一个系统中进行,因而它总会产生连带影响,因此我们对工程问题不能仅仅用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来判断,应该从全面的社会效益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能源利用、交通、通讯、疾病控制等多种工程活动的发展速度都较以往有极大的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的加速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诸多代价。特别是当一些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把工程活动作为自己的实验场,把技术作为自己谋取暴利的手段时,人类更会受到加倍的报复和损害。由此,工程伦理日渐成为工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工程伦理学是一门20世纪后兴起的交叉学科。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工程伦理逐渐成为一门受到哲学界和工程教育界重视的新兴研究领域。关于工程伦理的概念,我国有学者认为它是以工程活动为对象,以伦理现象为视角进行的系统研究和学术建构。有学者把工程伦理看成是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分支的工程师伦理,即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包括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工程运行和维护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美国等一些国家一般将工程伦理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工程伦理是指从工程学会制订的伦理准则出发,主要面向工程伦理教学,围绕工程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重点研究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碰到的伦理难题和责任冲突,解决工程伦理准则如何适用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以使工程师的决定和行为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而宏观工程伦理,其着眼点在于工程整体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思考关于工程(技术)的性质和结构、工程设计的性质等更广泛的工程社会问题。
从对工程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出发,我国一些学者把工程伦理学视为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学。工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相应的也就分为“广义的工程伦理”和“狭义的工程伦理”。“狭义的工程”是指工程师所从事的活动,相应的,“狭义的工程伦理”就是指“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学”。①就像学者们指出的,工程师既处于工程活动的核心地位,又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形成路径、社会角色特征、自我意识等特点。①所以可以认为工程师伦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包括设计、施工、维护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工程是一个超技术的概念,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不仅包括技术的综合运用,还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与技术相比,工程有着更突出的社会性和组织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与科学相比,工程与伦理、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工程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它广泛地牵涉自然、人文、社会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工程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对公众和自然应切实负起伦理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工程与技术进行伦理反思也越来越迫切。
工程伦理和工程师伦理在我国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工程师伦理作为一门实践伦理是多层次和跨学科的。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是工程伦理一个基本层次,但远不是工程伦理学的全部。在我国,对工程伦理以及工程师伦理的探讨才刚刚起步,并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本论文意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我国工程师伦理的体系构建,对完善我国工程伦理和工程师伦理有一定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工程实践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古老而普遍的实践方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大型工程项目。现代意义的工程是指由大量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有着确定的目标和信念的大型组织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一些大型的军事和民用工程,以及企业的生产流程等。工程是服务于特定社会的,所以一般认为,工程内在具有伦理和责任。但是随着工程师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且很多跨国工程又都是从一种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转移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背景之中,这就需要将原有的隐含于工程活动之中的内在伦理和责任规定为外化的具体的伦理规范。以便工程内部人员明确认识和执行,以及工程外部人员理解和监督。对这些伦理规范的制定、辩护、理解和执行需要专门的工程伦理学研究和教育来完成。约瑟夫·G·皮特认为,工程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实践活动,它通过组织设计、构建人造物来将人们周围的自然界、社会向人们需要的面貌转变,或者将一些通常不清楚的要求翻译成为标准而具体的技术问题。工程知识是有关以人类环境为目的的人造物的设计、构建及操作的全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工程的约定条件、确定工程的目标、设计工程方案、做出明智的决策、预见工程后果等。工程知识是任务特定的,并且关注与人造物的产生,以适合预定目的的需要。

第二章工程伦理及工程师伦理 .....................16-24
    2.1 工程与工程伦理 .....................17-21
        2.1.1 工程的含义 .....................17-19
        2.1.2 工程伦理的产生及内容 .....................19-21
    2.2 工程师与工程师伦理..................... 21-24
第三章我国工程师伦理的理论框架初探 .....................24-33
    3.1 工程师伦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24-26
    3.2 我国工程师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规范 .....................26-33
        3.2.1 我国工程师伦理的基本原则 .....................26-28
        3.2.2 我国工程师伦理的基本规范 .....................28-33
第四章我国工程师伦理的实践体制探讨 .....................33-39
    4.1 我国工程师伦理实践层面面临的困境 .....................33-35
    4.2 我国工程师伦理实践困境的对策 .....................35-39 
第五章构建我国工程师伦理的实践体制构想 .....................39-43
    5.1 对我国工程师伦理教育体制的构想 .....................39-41
    5.2 引入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伦理委员会 .....................41-43
        5.2.1 监督与惩戒 .....................41
        5.2.2 建立工程伦理委员会 .....................41-43

结论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工程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里程中的重要标志。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工程师伦理的理论规范与实践引导和约束方面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工程师伦理的制度化建设还未全面形成,相关的伦理规范和原则在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方面,工程师在工程的设计和决策中,单纯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工程实施中,因监督不力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时有发生。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对社会、公众和环境的责任感的缺失。
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大的体制背景下,对实践中的工程师伦理也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因素,作者认为这点应该在工程共同体的伦理道德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理工科的高等教育中基本没有开设工程伦理的课程,造成学生技术知识有余而人文素养不足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些未来的工程师在其今后的工程活动中容易职业良心缺乏和对伦理责任的漠视。要克服这些弊端,我们必须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重视对工程伦理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探索适合我国工程师伦理的理论原则和教育方法。同时,对于工程师的准入制度和后续教育也应加入更多的伦理考量。应借鉴我国生命伦理学的伦理委员会体制,建立工程伦理的监督约束机构,以此来增强工程师的伦理道德和责任,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河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2肖平.工程伦理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版
3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4薛纪良.工程师的形成.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李汉林.科学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6万俊人.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一伦理学基础:原理与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顾肃.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探索.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8安维复.我建构故我在.工程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许良.技术哲学,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殷瑞饪.工程与哲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IT 行业工程师有关职业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下一篇:工程师实现和平使用核能之伦理的分析与探讨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