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以往对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研究大多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探讨,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介于上文论述的核能应用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巨风险性,本文力图在核工程领域探讨工程师伦理责任,进一步深化了工程伦理对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工程师对和平利用核能的伦理责任同时又属于核伦理研究的范畴,而传统的核伦理仅局限在对核武器相关伦理的研究,其建构以核武战略与核威慑为基础,无论是内容体系还是研究领域都不能反映和满足现代核能开发利用的现实需要。通过本论文的探索和研究,把工程师伦理责任和核工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核伦理学的研究。所以,对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核能的风险性对核工作者,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具体执行操作者,特别是从事核科技的工程师提出了较高的伦理要求。核开发利用的安全发展、作用方向及其社会后果,往往取决于研究它、掌握它、利用它的工程师们。因此,研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对核能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现代核能开发和利用的伦理研究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制造核武器毁灭全人类,也可以用来建造核电站缓解能源危机,可见,核能是一种最鲜明和全面表现了它的价值的高技术,表现在它既可以用来“行善”,又可以用来“作恶”的两面性。依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对核能的道德思考与此类技术使用的国际关注,核科学和核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应该遵循和平利用的伦理要求。殷登祥认为,和平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环境问题。核电站产生大量核废料,至今没有找到科学可靠的处理方法,仍然是毒化地球、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隐患仁。夏劲在《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对策研究》一文中也有相似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核能源不仅作为战争武器,更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在用于和平建设的同时,也对人类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核作为清洁能源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即使在事后的清理和修复中依然造成了1.3万人死亡,83%的人遭受疾病折磨。近年来,核事故、核污染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废料仍然继续毒化地球、威胁人类安全,它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可估计。冯昊青在《基于发展核电的生态经济价值及其伦理思考》中认为,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保证核电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且不损害人类利益,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必须辅之以伦理之轨。
伦理之轨通过深入核电发展链的各个环节,对核电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批判和引导,参与战略选择使之得以规约,并保障核电发展有益于人类合目的性价值得以实现。陈芬在《对核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一文中指出:首先,和平利用核技术,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核能的研究和应用要为人类谋利益,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用它来毁灭生命、破坏环境。其次,和平利用核技术,遵循生态原则,使之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注意物质技术装置的安全性以及核废料的安全处置。再次,和平利用核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际上体现了人道主义原则和生态原则的统一,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持续发展。对于核能的和平利用,其伦理道德要求包括:放射性物质和射线,应采取屏蔽、密封和远距离操作等措施,是放射性物质和人体尽可能隔离,射线影响尽可能减弱;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有射线产生的场所应根据其综合危害程度划分专门的区域,并设明显标志;核电站、核反应堆、各类辐射装置和接触、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场所,在选址、设计、建造、运输、运行以及退役各个时期,都要严格遵照有关放射性物质和辐射安全防护规定,采取主动的辐射防护措施等。
1.2.2核能开发利用中工程师责任的研究
从目前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看,学术界研究仅限于对核能开发和利用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描述性分析,而缺乏对于核能开发和利用的主体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研究和探讨。叶继红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中指出,有责任性(resPonsibiljty),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可能的社会后果。简言之,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就是他的社会责任心。对于正直的科学家而言,科学良心是一种道德屏障,它可以限制那些利用科学技术力量来进行反社会倾向的活动,使科学家能够坚持以造福人类为最高宗旨,来支配自己的研究工作。
1.3 研究方法 .....................11-12
1.4 创新点 .....................12-13
第2章 关于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9
2.1 和平利用核能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4
2.1.1 核能技术 .....................13
2.1.2 和平利用核能 .....................13-14
2.2 工程师伦理责任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9
第3章 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追溯 .....................19-22
3.1 人类对核能利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19-20
3.1.1 核能的早期研制与开发 .....................19
3.1.2 核能和平利用的兴起阶段 .....................19
3.1.3 核能和平利用的衰落期 .....................19-20
3.2 和平利用核能的复兴及发展趋势 .....................20-22
第4章 和平利用核能对工程师伦理责任的诉求 .....................22-30
4.1 对工程师伦理责任诉求的现实依据 .....................22-27
4.2 工程师伦理责任诉求的理论依据 .....................27-30
4.2.1 工程师具有理性的自控性 .....................28
4.2.2 核工程负载着伦理价值..................... 28-30
第5章 工程师对和平利用核能之伦理责任的构成 .....................30-38
5.1 角色伦理责任——内在伦理责任 .....................30-33
5.1.1 核工程决策中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30-31
5.1.2 核工程实施中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31-32
5.1.3 核工程应用中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32-33
5.2 普遍伦理责任——外在伦理责任 .....................33-36
5.3 和平利用核能的伦理原则 .....................36-38
5.3.1 公正性原则 .....................36-37
5.3.2 公众利益优先性原则 .....................37
5.3.3 无害性原则 .....................37-38
第6章 工程师实现和平利用核能之伦理责任的障碍 .....................38-42
6.1 影响工程师实现伦理责任的内在因素 .....................38-39
6.2 影响工程师伦理责任实现的外在因素 .....................39-42
6.2.1 政治因素 .....................39-40
6.2.2 经济因素 .....................40-41
6.2.3 核工程与公众的疏离 .....................41-42
第7章 工程师对和平利用核能之伦理责任的培养 .....................42-47
7.1 提高工程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思维能力 .............42
7.2 唤起工程师的责任意识 .....................42-44
7.3 完善核安全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 .....................44
7.4 科普宣传教化民众,消除公众恐核心理 .....................44-45
7.5 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45-47
结论
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燃料供应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发展核能源。核能的和平利用除了以核动力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能源外,还可利用主要用在医学、生物研究和农业等方面。但是在核能应用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从目前人类掌握的核电技术上看核电是安全的,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核能的安全利用主要取决于主体的原因,进一步说,主要取决于从事该项工作的工程师们,工程师在核工程活动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状况直接影响着核能的安全性。工程师的责任有技术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等本文仅探讨伦理责任。伦理责任是事前责任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性责任、关心的责任或主动性责任,它具有前瞻性,以未来的行动为导向。
由于核能的负面效应关涉到公民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污染破坏,它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失误。它要求工程师在工程设计时、实施和应用工程活动中,工程师首先要“预凶”,即在灾难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为了预防灾难的出现而提前设想灾难的严重程度及可怕性,从而启发人的忧患意识,由此激发自己修正行为,把危害降至到最低。对一个负责任的工程师而言,只有他充分预测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自然环境没有危险及带来灾害时,他才能允许核工程进入应用阶段。
参考文献
1殷登祥.时代呼唤:高科技与人文因素.福州:福建出版社,2002,(9):5.
2夏劲.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9.
3冯昊青.基于发展核电的生态经济价值及其伦理思考.生态经济,2007,(2):151.
4陈芬.对核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8.
5朱贻庭.伦理学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234.
6叶继红.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一以曼哈顿计划为例.科学学研究,2001,(4):7.
7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3.
8陈芬.对核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7.
9冯昊青.核伦理学论纲.江西社会科学,2006,(4):53.
10薛继良.工程师的形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3.
工程师实现和平使用核能之伦理的分析与探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0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