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风险的隐忧及其伦理控制解析
导读: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大量的工程未加仔细审查其风险便匆忙建造,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隐患。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工程活动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物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活动的进行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也充实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工程活动的累累硕果,高耸雄伟的建筑大楼一座挨着一座,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梭十各个城市之间,环境舒适的娱乐场所及品种多样的娱乐器械给人们增添了无限乐趣,等等。这些无不归功十工程活动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在证明着征服自然似乎已不是人类难以企及的梦想。然}fu,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现代工程在不断满足人类口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悄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高风险时代。
当我们得益十工程带来的喜悦时,也面临着工程风险的隐忧。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表征了现代工程的力量,其沉没海底则告诫世人不要忽略工程中的风险。风险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甚至有人把复杂工程活动中的风险视为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并把工程活动中存在的偶然与随机,作为工程事故的最好借口。
尽管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具有客观性,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来避免或缩小其危害。工程师因其专业技能参与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雇主和公众依赖其专业判断,应对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评估和避免工程风险时,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选择,将最终决定工程项目可能的后果。本文将侧重从工程伦理教育的角度,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工程师的伦理意识,如何降低工程中的风险。
1.1.2研究的意义
工程哲学是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关注的新研究领域,其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伦理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关十工程伦理的研究仍处十翻译和介绍阶段,这些译述作品有助十我们了解国外关十工程伦理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进展。本文尝试通过对工程风险的分析,批评工程师群体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由回避其本应该承担的专业责任的误,希一望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来强化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减少工程事故。
工程伦理研究在当今中国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整个中国成为巨大的工地,李伯聪因此称我国为工程大国。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大量的工程未加仔细审查其风险便匆忙建造,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隐患。本文强调对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培育,在实践层面有助十工程师在从事具体工程活动和面对工程风险时,能够克服雇主压力和外部利益的诱惑,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fn减少工程活动带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危害。
1.2工程风险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工程伦理研究中,工程风险是重点研究内容。在美国工程伦理教育中广泛使用的教材《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中,查尔斯-E-哈里斯指出,工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当对工程技术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时,工程师应该意识到至少存在二种不同看待风险的方式:专家的方式、普通人的方式、管理者的方式。专家他们倾向十权衡伤害的可能性与产生利益的可能性;普通人倾向十考虑诸如风险的公平分配,风险是否得到自愿的认定,以及在他们的风险概念中某种风险是否会导致灾难。与使公众获益相比,管理者们更关注的是保护公众远离伤害。
Daniel A. Vallero与P.Aarne Vesilind在《风险管理中负责任的工程正义》中主要从环境正义的角度探究了工程风险问题,他们要求工程师作为专业人士在从事工程活动时要考虑伦理与正义问题。风险评估仅仅是仅仅是降低风险的第一步,要把保护人类健康和福利作为工程师的最终目标[2]。
像绝大部分国外对工程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一样,我国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人从事工程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在风险分析理论方面的研究[3]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高校和研究项目对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大多是针对某个风险分析技术或者某个具体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展开的,例如对建筑工程风险、公路工程项目、地铁工程等具体工程的风险评估和决策,缺少从哲学和伦理角度对工程风险的研究。
2000年以后,国内开始有学者从伦理角度分析工程风险。丛杭青教授开始从工程的社会维度出发对风险认知、风险责任及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4]。丛教授主张从二种视角来看待风险,提出了对工程师的二种不同责任要求:底线责任、合理关注、善举。他认为减少风险要从改善产生风险的社会机制入手,这是正确认知风险的应有的态度,也是解决风险问题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查尔斯:"E"哈单斯等著,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丛杭青译[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064: 115一137.
2.Daniel A. Vallero and P. Aarne Vesilind} Socially Responsible Engineering Justice in RiskManagement[M]·New York: Published by John Willey&Sons} Inc: xii.
3.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
4.丛杭青,陈晓东.工程风险的社会维度[[A].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次全国工程析学会议浙江大学参会代表论文集, 2004.
5.李伯聪.工程析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6.王连成.工程系统论[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 8.
7.张秀华.走向工程范式的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 } C 5 ) : 39.
8.Mike W. Martin,Roland Schinzinger.http://sblunwen.com/gcllwfb/ Ethics in Engineering[M].New York::McGraw-Hillbook company,1989:159一160.
9.Knight.F.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M].Boston: Houghton Miffin} 1999:26.
10.Deborah G. Mayo, Rachelle D. Hollander, Acceptable Evidence-science and values in riskmanagement.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19-220.
11.洪锡熙.风险竹理[M].暨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2.鸟尔单希·贝克,约翰内斯·威尔姆斯著,路国林译.自由与资本卞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18.
13.王山立.工程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05 5: 79-80.
14.万咸涛.江河水质监测中不确定性的应用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1999 C2): 1-4.许凯.工程设计的伦理审视[[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巧.
15.Sharon Beder, The new engineer: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in a ChangingWorld [M], http://sblunwen.com/gcllwfb/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197.
16.唐传利,施国庆.移民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 ]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11:4-5.
17.许小玲.二峡外迁移民适应策略研究一一一对上海郊区移民的案例分析fDl.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04,5 (1):21.
18.Hans Jonas. 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19.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伦理学研究,2006 6: 37-45.
20.龙翔.工程师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成及其表现[fJl.科技竹理研究,2008 6: 433-435.
摘要 3-4
ABSTRACT 4
1 绪论 7-10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7-8
1.1.1 问题的提出 7
1.1.2 研究的意义 7-8
1.2 工程风险的研究现状 8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8-10
1.3.1 本文研究目的 8-9
1.3.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9-10
2 工程风险 10-20
2.1 引言 10
2.2 关于工程风险的相关概念 10-13
2.2.1 工程 10-11
2.2.2 风险 11-13
2.3 工程风险定义与特点 13-14
2.4 工程风险表现形式 14-19
2.4.1 工程活动内在风险 14-17
2.4.2 工程活动对外风险 17-19
2.5 本章小结 19-20
3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20-30
3.1 引言 20
3.2 工程师职业的历史形成 20-21
3.3 工程师职业伦理责任 21-25
3.3.1 工程师对雇主的忠诚 21-23
3.3.2 工程师的产品或质量责任 23-24
3.3.3 工程师对公众的伦理责任 24-25
3.4 工程师环境伦理责任 25-28
3.4.1 工程师是否具有环境伦理责任 25-26
3.4.2 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26-28
3.5 本章小结 28-30
4 控制工程风险的基本伦理原则 30-34
4.1 引言 30
4.2 工程风险伦理控制的原则 30-33
4.2.1 人文关怀原则 30-31
4.2.2 生态关怀原则 31-32
4.2.3 公平正义原则 32-33
4.3 本章小结 33-34
5 工程风险的伦理控制 34-43
5.1 引言 34
5.2 工程师伦理意识淡漠 34-35
5.3 工程风险伦理控制——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35-42
5.3.1 美国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35-37
5.3.2 工程伦理教育主体 37-38
5.3.3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38-42
5.4 本章小结 42-43
6 结论与展望 43-44
6.1 主要结论 43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8
附录 48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8
您可能有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工程论文硕士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