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运营模式的L公司财务绩效探讨范文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62 论文编号:sb2021052315232035673 日期:2021-06-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选择了 L 公司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数据均源于公司内参资料、财务报表及公司年报资料,所得出结论适用于案例公司。但是,对其他企业是否适用还需要讨论和验证,加上研究样本较单薄,未来可以适当增加研究样本。出于公司商业机密的考虑,在 PPP 运营模式下,项目财务数据、公司相关数据获取受到限制,无法精准量化分析,本文研究结论过于宏观,这也导致了研究不足。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地方政府能够为群众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属于典型的服务主体,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公共服务项目都存在周期较长、资金投入量大的问题,使得政府引导背景下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不足,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项目质量过低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显而易见,如果还依赖过去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类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在学界悄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在 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学术界提出了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概念,崭新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悄然映入公众的眼帘,“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概念从此产生。关于 PPP是什么,这个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政府与社会私营资本开展合作,同时要共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利益。PPP 运营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公司合作的同时,能够让民众享受到更高质的公共服务,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帮助企业获取可观的收益。由于 PPP 运营模式的种种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国不断采用 PPP 运营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并涉及了城市建设、水利等项目,让 PPP 运营模式成为了主要风向标。而我国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城市电力供应领域,正式采用 PPP 模式启动第一个公共服务项目。至此,我国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环保项目等领域均纷纷加入了 PPP 项目,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逐渐紧密,事实上,PPP 运营模式是近几年才在我国产生一定规模。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大众对基础设施的实际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增加到 60%多。面对社会民众对基础设施如此高质的需求,目前政府所提供的项目质量并不能满足要求。我国政府部门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从 2014 年开始,我国大力开展与企业合作的 PPP 运营模式,在公共服务的领域注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至今已经持续了六年多。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在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高度要求下,必须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 运营模式不断提升为战略性议题,要重视并不断协调好政府与企业合作的 PPP 运营模式。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 5G 时代的到来,跨界合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也不断涌现出了一系列热词,例如“PPP+养老产业、PPP+精准扶贫、PPP+一带一路”,与此相应的 PPP 项目也随之产生。近些年来,随着有关 PPP 项目的政策不断完善,相关的民营企业也纷纷采取了 PPP 运营模式,并积极承担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 PPP 的含义和其具体内容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经验,也具有更为完整的技术框架。最早英国财政官员拉蒙特在 1992年的时候就提出了私人融资的概念,采取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来建设公共项目,这是 PPP 运营模式第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1]。PPP 运营模式的定义,世界银行给出的解释是,政府和企业双方约定好相应的责任与利益,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签订的合同,形成约定的关系,然后由企业派出团队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按照实际的项目收益付给企业方报酬[2]。英国经济学家 Michael Spackman(2002)通过对多个 PPP 运营项目的分析得出,采用 PPP运营模式对公共项目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项目双方加深了解,对项目的建设质量和速度具有促进作用,为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3]。Timothy (J2008)认为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于 PPP 运营模式的评价体系都非常单一,并且可供公共部门选择的评价指标也很少[4]。所以应选择更为完整和严谨的评价指标和完整的评价体系,对 PPP 运营模式作出更有效的评价。随着 PPP 运营模式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 PPP 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美国的 Martimort D,Pouyet J(2010)政府在公共项目中与社会资本合作,不仅对企业有好处,政府和民众都会受益,民众会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因此也会加强企业对政府的认可,但是这也是双向的,企业提供给更好的服务,政府和民众更好的享受自己的权利,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从社会资本方出发,众多企业踊跃加入到 PPP项目中来,是为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利益[5]。在对 PPP 运营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国外学者Lazaridis(2016)通过跟踪调查了数十个 PPP 项目,研究他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的出结论,PPP 运营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高于负面[6]。
..............................

第 2 章 PPP 运营模式及财务绩效的相关阐述

2.1 PPP 运营模式的相关阐述
2.1.1PPP 运营模式的界定
关于 PPP 运营模式,不同国家的学术领域对其概念的界定都基本相同。1988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对 PPP 提出的概念是:PPP 指的是针对某一个项目而言,社会三个资本方,包括政府方,企业方和非营利性组织形成合作共同出资完成项目[35]。运用这种公私合作的方式,比单独的某一方独自完成项目能够取得更高质量。英国 PPP 协会表示:PPP 运营模式是结合了企业私有项目和政府外包形式的结合。国家的政府部门在向社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项目时,可以完全的吸收来自社会上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源,以至于优化项目质量,提供更为优质,让国家和企业更为满意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除了我国以外的国家对于 PPP 项目的认定,大致较为统一:PPP 项目首先是政府部门与社会私有企业为了同一目标共同完成项目;其次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公共基础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然后由政府部门联合社会资本方负责 PPP 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承担,最后是合作共赢,以共同获利为目标高效高质完成项目。
那么我国的学者对于 PPP 运营模式的界定也大致相同,涉及政府出资方,社会出资方以及共担项目风险和利益三个方面。刘艳晓和张名(2015)认为,PPP运营模式是建立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以合作伙伴的方式为基础,公共部门对项目的内容加以确定,并进行招标,制定项目具体规则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企业方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通过竞争方式赢得项目,扩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去实现靠自己难以实现的项目,获取更大收益,最后使公共部门和企业双方实现互利共赢[36]。贾康和孙杰(2014)指出 PPP 是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政府部门以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为宗旨,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最好的选择[37]。
图 3.1 L 公司 PPP 项目累计中标地区图
图 3.1 L 公司 PPP 项目累计中标地区图
...............................

2.2 财务绩效的界定与相关指标
2.2.1 财务绩效的界定
财务绩效是指企业通过经营行为获得的财务贡献,即财务视角下的绩效,反映企业在资金管理、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财务成果。进行财务绩效的评估是总体社会基于特殊方式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财务绩效应被纳入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用于企业经营行为有效性的评估,通常涉及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对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衡量与评价。
2.2.2 评价财务绩效的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很早就被纳入财务绩效评估体系中,其概念可以理解为,借助货币资金完成债务清偿,以此为手段实现企业财务有序发展的素质和能力[39]。基于偿还对象划分偿债能力的类型,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短期偿债能力,二是长期偿债能力。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速动和现金比率等。对于上述三个比率来讲,现金比率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当前阶段的偿还债务实力;流动比率的最优标准设定为 2%,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还能促进商业信用的提升,实现自身预期发展能力的显著增强。以长期偿债能力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利息保障倍数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企业现阶段的清偿长期债务水平进行描述,假设资产负债率大于 60%,则代表企业缺乏偿还债务能力,资产不能够抵押公司的债务,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利息保障倍数体现的是利润对长期债务中利息部分的清偿能力,若数值较大,代表有能力偿还债务利息,债权人的利息具有一定的保障。
图 3.2 L 公司 PPP 项目累计中标行业分类图
图 3.2 L 公司 PPP 项目累计中标行业分类图
..............................

第 3 章 L 公司现状及 PPP 运营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19
3.1 L 公司企业简介..................................19
3.2 L 公司运用 PPP 模式的优势分析.................................. 20
第 4 章 L 公司 PPP 运营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30
4.1 模型假设及指标选择................................30
4.1.1 模型假设..............................30
4.1.2 PPP 项目指标的确立.....................31
第 5 章 PPP 运营模式下提升 L 公司财务绩效瓶颈..................................42
5.1 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阻碍了财务绩效提升........................42
5.2 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限制了财务绩效提升...................................42

第 6 章 PPP 运营模式下提升 L 公司财务绩效的对策

6.1 选取优质 PPP 项目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提升财务绩效
企业在参与 PPP 项目的同时,要考虑到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自身具有哪些劣势,因此应结合自身发展水平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质 PPP 项目。在 PPP 项目的企业竞争过程中,L 公司丰富的 PPP 项目经验就是非常强大的优势。通过对 L 公司的研究得出,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应着力投入于适合自身发展的 PPP 项目中去,提升财务绩效。这样的举措会让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大幅增加,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优质 PPP 项目。大多数都是具有风险防范系统、一定的经验和相当强的经济实力的公司更容易赢得 PPP 项目。在这之后就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例如让企业在行业内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所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观测业务比重,将重心放到更加优质的 PPP 项目中来。企业应拒绝爆发式开展 PPP 项目,避免造成企业压力过大,资金断流,从而导致负债过高。同时企业在发展 PPP 项目的同时,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需要依赖政府和当下的政策运行,因此不应放弃其所擅长的传统建筑行业领域,不能过度依赖 PPP 项目,因不能让企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当前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变,企业能够为良好的经营找到合适的退路,从而存续下来。
........................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先对 L 公司 PPP 运营模式及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首先将 L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 PPP 运营模式对 L 公司财务绩效的四个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又运用杜邦分析对 PPP 运营模式对 L 公司财务绩效的总体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得出了 PPP 运营模式对 L 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提升的影响。其次,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对 PPP 运营模式对 L 公司财务绩效的四个指标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PPP运营模式提升了L公司的偿债能力,PPP运营模式可以提升L 公司的盈利能力,PPP运营模式没有显著提升 L 公司的营运能力,PPP 运营模式一定程度提升了 L 公司的发展能力。最后得出:基于 PPP 运行模式下,公司转型发展成果比较理想,该运行模型所带来的积极利好影响远远超过负面影响,总体上看,该运营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是利好的,其发展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