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书写与现实诉求
历史叙事意识首先是建立在作家历史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是针对历史创作主体来说的。正如沃什所说:“当我们回答历史是什么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答案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反映了我们自己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也形成了更广阔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即我们以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②可见,这是历史书写主体对于历史发展的认识与反思,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所做历史性的思考。这种历史意识在创作倾向上体现为借鉴史料重新理解历史,书写心中的历史。方方创作的历史叙事小说有其明显的历史意识特征,体现的是作者对历史理解的意识以及在阐释历史意识而持有的立场。
一、历史存在的理解
1.历史的多面性
............................
第二节 “记忆”的诗学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历史是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记忆”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从词义上来说,“记忆”是“记”与“忆”的统一,由此观之,记忆是对感知事物或经历的事件过程的记录、再认知与回忆。在心理认知学中,记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某种载体,是自我潜意识性的心理行为,也是生命主体的选择性活动。从文学创作的层面上来说,文学创作是作家自我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文字化的结果,可见记忆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虚构叙事倾向。
一、记忆的复现
............................
第二章 历史观照与人的命运
钱穆先生说过:“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②可以说家族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其中承载了人、社会、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容。因为家族不但连接着历史,而且联系着个人,家族历史的写作既有家族的生命特质,也有时代历史在家族群体和个人命运中的投射。由此而言,作家们对家族历史的关注与重视是不无道理的,他们既可以在家族史中反映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进而由家族史反思民族命运,也可以在家族书写中透视人性与反思人类命运。如此,家族历史的素材与历史叙述的欲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有关于家族的历史叙事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家族历史小说”,而每个作家关于自我或他者家族历史的回忆与想象切入点角度与关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
作家方方的家族历史叙事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切入的,结合作品而论,方方关于知识者家族的历史叙事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以下简称为《祖父》)与《乌泥湖年谱》,关注的是家族历史中不同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以及他们命运之间的代际联系与深度审视,由此书写出了在 20 世纪中国历史时空背景下的三代知识者的命运,同时也勾勒了 20 世纪中国知识者的家族延续与生命形态。
一、生命塑像的代际比照
如果说《祖父》以“死亡”的结局开始构思“活着”的“祖辈”和“父辈”历史,通过片段式的历史追溯,叙述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到七十年代之间的两代知识分子不同历史境遇与命运结局;那么《乌泥湖年谱》则用编年史的方式对处于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和个体进行审视,也更集中表现第二代知识者精神扭曲颓败的过程。由此可以说,无论是中篇小说《祖父》还是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都呈现出两代人之间的比照,同时也隐含了第三代人的回归性地观照。纵观两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三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关联性与互涉性,所以从横纵的叙事中观照家族知识者的生命历程,不但体现作者自我作为知识分子对自身家族知识者生存与命运的回望与观照,而且也是历史时代背景下对知识者群体代际之间差异存在的一种阐释与思考。
.....................................
第二节 日常生活史与凡俗众生
新时期以来,随着人道主义思潮的回归与逐渐摆脱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新写实”和“新历史”等文学思潮把日常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突显出来,凡俗众生以及他们的个人生活、生命形态、生存哲学等在小说中成为重要的书写内容。20世纪 90 年代初,新写实作家把写作的视野拓展到历史的时空领域,从新写实小说中孕育的历史小说写作持续深入民间世界,挖掘“主流”历史背后的日常生活以及历史日常生活之中的人情人性。在作者关于历史题材小说的书写中,城市民间的凡俗众生在日常生活历史中被发现,同时也意味着特定历史中潜藏的生活可能性。
1.小人物与众生相
...........................
第三章 历史想象与叙事艺术........................................48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叙述取向..................................48
一、叙事视角的多元运用..................................48
二、叙事结构的多重转换...........................51
三、叙事策略的多样化用...............................................52
第三章 历史想象与叙事艺术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叙述取向
叙事体现着作家叙事方式的发生,也就是说作家用一种取向性的叙述讲述故事。以此分析方方的历史叙事小说,可以发现其多元的叙事视角、多重的叙事结构以及多样化的叙事策略。
一、叙事视角的多元运用
叙事视角是小说创作创新与叙事特色的重要方面,创作主体通过某一视角进行叙事,也就是强调叙事者的叙事角度与方式,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作家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以及叙事特色。作家为了更好地呈现自我小说的艺术风格,在不同的小说中会使用恰如其分的叙述者,并结合不同的叙事人称形成多元的叙事模式。由此,在不同的叙事文本中,叙事视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方方历史叙事的小说中,作者灵活运用叙事视角,融合多种叙事模式,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使得对象世界与艺术世界在叙事文本中更好地实现视角的多元运用,构成独特而新颖的视角表现。
1.平观视角、交叉视角和全知视角
方方历史小说的叙述手法是多元的,而多元的叙事视角构成了具有内在叙事张力与特色存在的小说风格。传统历史小说作者要么官方正史的立场叙述,叙事视角往往具有主流叙事代言人的特点;要么从精英的启蒙立场出发呈现出以俯视的眼光观照历史。方方在历史叙事小说中,采用平观的叙事视角,以此消解历史存在的某些叙事限制,,以便能够更本真地还原性呈现历史的客观性和多面性存在。《武昌城》、《民的 1911》这两部关于武汉革命历史书写的小说,并没有以仰视的视角去书写历史的英雄,更多的是作者以一种平观的视角写出了历史之中平民百姓的生存与英雄人物的平民化。在小说《闲聊宦子塌》中,作者展现了宦子塌这一方水土之上人们在历史流动之中的生存本相;同样小说《一唱三叹》表现了琀妈与盈月老师在时间之下的人生命运,探求了人生世事的无常与难测;《水在时间之下》、《何处是我家园》对于女性命运的书写以及让读者贴近文本的内里有一种人世悲凉的感慨。这一叙事视角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一种近距离的情感交接,在平观中感受创作主体所塑造人物生存的真实面貌,以此更贴近历史的现场与历史的深处。
................................
结语
历史之迷雾重重,拨云见日走向历史深处成为作家书写的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葛亮说:“对于历史的个性化的认知和态度,是一个作家使内心强大的途径。”①方方关于历史叙事的小说创作正是在有意义而有独特性的追求中构建,形成自我的历史观,也传递出作者的历史洞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