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陕西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取向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966 论文编号:sb2022082316001849311 日期:2022-09-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筑牢文化根基就显得至关重要,陕西文学批评在当下实践中既拓展应用西方批评方法又凸显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影响,谋求着西方文论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创生新的活力。
1绪论
1.1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选题缘由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硕果累累,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柳青的《创业史》堪称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八、九十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在不同层面上完成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继承和突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世纪初,贾平凹的《秦腔》于日常生活的摹写中建构意象世界,表现人的主体精神,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2019年,陈彦的《主角》承续现实主义传统,融通中国古典意趣,体现新时代的新精神并斩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一切成就不仅有赖于陕西作家们矢志不移地创作,更离不开陕西文学批评家们数年来孜孜以求。陕西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活动,与陕西文学创作一同发出响亮的声音,为陕西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它组成、丰富并深化了陕西文学研究,使其更具学术化;还在无形中与陕西文学创作形成互动关系,进一步促进了陕西文学创作的繁荣。所以,研究陕西文学批评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目前,关于新时期陕西当代文学批评已经有了一些相关成果,如:《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①《神秘黑箱的窥视》②等专著,以及《评论自由断想》③《感悟式: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启示录》④《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⑤等数篇期刊论文。新世纪陕西当代文学批评已经走过近20年的历程,随着新近作家和青年评论者的加入,它与当下联系紧密,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更加朝气蓬勃,但关于新世纪陕西当代文学批评的系统性研究却较为欠缺,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总结,所以本文选择新世纪陕西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取向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它的特征、优长及缺憾进行学术探讨。
...........................
1.2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国内研究现状
1980年代,由王愚、李星、畅广元、李国平、费秉勋、韩鲁华等陕西文学批评家共同组建了一支具有浓厚的陕西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学批评理论阵营——“笔耕文学研究组”。新世纪以来,许多老一辈有历史责任感的批评家继续进行着陕西文学批评话语的建立,与此同时也涌现了贺智利、韩蕊、孙新峰、刘宁、梁颖、李春燕、杨辉、樊娟等新兴学者,产生了新的学术成果。他们以作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著书立文、成果丰硕,而关于陕西文学批评的二度研究还尚且不够充实,大多散见于报纸、期刊,加之少量的专著与博士论文。故而,在这里重点对有关新世纪以来陕西文学批评二度研究的文献从其研究视角的进分类行综述:
一是对当代陕西文学批评的综合性研究。陕西文学批评随着陕西文学创作曲折发展,有学者认为其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沉积酝酿期、复苏发展期和多元喧嚣期三个阶段。此类研究主要站在宏观角度,围绕当代陕西文学批评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进行整体把握。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以陕西文学批评为直接对象进行研究
韩鲁华《理论建构——文学批评的基石——陕西当代文学批评扫描》①将20世纪陕西文学批评从时间上划分为:以胡采、王愚为代表的六、七十年代;以李星、肖云儒、畅广元、王仲生等为代表的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以来则表现为几代学者共存;孙新锋《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局面观察》②则以陕北、关中、陕南为划分认为陕西文学批评出现了,学院批评、媒体批评众声喧哗。文章在肯定陕西文学批评优长与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③则从整体上讨论了陕西文学批评在新时期3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格局形成、精神内涵以及文化形态。她后又于《试论90年代以来陕西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态势》④一文中提出,陕西文学批评在90年代以来不断壮大形成了陕西文学批评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态势,但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
2文学批评观念“经世致用”
2.1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
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从先秦时期开始,孔子就将诗歌的社会功用总结为“兴、观、群、怨”,文学的功用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意义,到唐代儒家学者韩愈明确提出的道统之说,进一步将仁、义、道德与文学、政治相融影响了历朝历代。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化写作风靡全国,不少作家和批评家们开始有了逃离政治、躲避崇高的倾向,这种状况在新世纪愈演愈烈。即便如此,深受儒家道统思想影响的陕西文学批评在新世纪依旧秉承着“文以载道”的思想,十分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特别强调文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他们看来,好的文学作品不止在于形式技巧的突出,更应兼具文学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文学对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与对读者精神的净化作用。
2.1.1关注文学对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
别林斯基说:“我们的时代主要是历史的时代。我们的一切思想,一切问题和对于问题的答复,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从历史土壤中,在历史土壤上发展起来的。”①这体现了文学鲜明的历史意识,即一种深入历史、解蔽历史进而构建理想社会的意识。陕西文学批评一直以来秉承着一种历史文化观,希望作品通过深入历史文化场景用以观照现实。以胡采、王愚为代表的陕西文学批评家们在新时期就以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观照作品中呈现的时代史、民族史、斗争史,梳理或反思人在历史中心态和命运的变化。李春燕曾提出:“文学批评的人民性、历史意识和党性原则构成了当代陕西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其精神肌理与延安《讲话》精神一脉相承。”②他们批评中反映出的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促成其厚重的批评风格,这在新世纪依然被延续下来。
.................................
2.2钟爱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重文学承载民族的历史文化必然也会重视文学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直至现在,钟爱现实主义文学都是陕西文学批评主流的审美趣味。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也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曾深入人心,但当现实主义文学式微,先锋文学、现代派文学风靡全国之时,陕西作家包括批评家仍然坚信现实主义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废都》《古炉》《山本》《装台》《主角》等作品无不是陕西作家积极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结出的硕果,陕西文学批评家们也在批评实践中不断研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尤其是赞赏“还原生活”的现实主义,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内涵。
2.2.1坚信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包罗万象又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因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者秦兆阳曾说到:“现实主义文学既是以整个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特征为其耕耘的园地,那么,现实生活有多么广阔,它所提供的源泉有多么丰富,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和艺术描写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视野、道路、内容、风格,就可能达到多么广阔、多么丰富……”①在此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秦兆阳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度赞誉,同时他也指出了文学创作扎根现实生活的益处。的确,现实主义文学在陕西的成长土壤肥沃,批评家与作家同样都很青睐现实主义文学并持续关注现实主义的新发展,不断挖掘现实主义的新内涵,引导着陕西文学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3文学批评视域全面宏阔....................................19
3.1全方位研究创作主体........................................19
3.1.1评述作家的创作生涯............................20
3.1.2再议作家的文学史地位......................................21
4文学批评主题“以人为本”.......................................32
4.1肯定作品中表现人的身体欲求..............................32
4.1.1强调肉身体验的重要性............................3
4.1.2正视作品中的欲望书写........................................34
5文学批评方法糅合融通.........................................46
5.1秉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品评方式...............................47
5.1.1保持中国古代文论的审美偏好...........................47
5.1.2凸显中国古典诗学批评的特征..............................50
5文学批评方法糅合融通
5.1秉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品评方式
5.1.1保持中国古代文论的审美偏好
审美偏好是理解审美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审美文化在心理机制上呈现出的聚合性和倾向性。中国的文学批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在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孕育之下,在中国古代文论的滋养下,主要生成于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礼乐文化之中。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作家人品与作品的统一,喜好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同时还受着以道家学派为代表的其他学派影响,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追求文艺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陕西文学批评的批评观念和审美取向达成一致,尽管近现代以来陕西同全国的文学批评一样深受西方文明的冲击,但仍然能从陕西文学批评家的观点中见出中国古代文论影响的深刻烙印。
首先,陕西文学批评素来秉承着一个传统——“文以载道”。这里的“道”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又包含政治、人伦、自然等多重内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道、圣、文三者的关系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①,揭示了圣人之文具备重要的教化作用,后来发展演化为关注文本承载的文学之外的社会意义。笔者在本文的第二章第一节“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中,从批评家重视文学于历史文化中观照当代社会、重视文学对读者精神的净化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陕西文学批评注重文学社会价值的表现,归结而言,这既是因为陕西文学批评根植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受天然的地缘影响,从古至今受“文以载道”思想的熏陶,又离不开批评家们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屈雅君认为:“‘文以载道’通过马克思主义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现代中国。它将马克思的经济视角,阶级眼光,历史观和意识形态理论进了自己的系统。”②可见,马克思社会历史的批评与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的思想有着天然的衔接,她从三个方面谈到“文以载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紧密联系:一是治学态度上的“宗经”;二是方法论上常常以“中庸”来理解“辩证”;三是在文学中重“道”轻“文”。这三点都在陕西文学批评中有不同程度地体现,表现出其与中国古代文论一致的审美取向。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
6结语
新世纪走过20年,昔日成果丰硕的李星、肖云儒、畅广元、王仲生、屈雅君、韩鲁华等批评家如今依旧笔耕不辍,带领着陕西文学批评队伍向前迈进,赵学勇、李继凯、邢小利、段建军、赵德利、周燕芬等批评家毫无疑问成为如今陕西文学批评的中坚力量,而以贺智利、韩蕊、孙新锋、刘宁、梁颖、李春燕、杨辉、樊娟为代表的学者也正拓展着自己的研究领域。诸位批评家赓续传承直接影响了新世纪陕西文学批评的审美取向,使它必然是在上一历史阶段(1977-2000)的基础上,保有陕西文学批评素有的传统,更可贵的是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与上一历史阶段(1977-2000)相较而言,新世纪陕西文学批评在这20年间不断扩大批评视域,对陕西文学的认识和评价呈现出更整体、更全面宏阔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突破了旧有的观念,对于人主体上的审美与自由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视以前避而不谈的人的肉身体验和作品中的欲望书写,不仅重视作家建构个体精神而且意识到批评家作为创作主体,他们的主体审美意识和创造性同样需要强化,这对批评家保持批评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另外,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筑牢文化根基就显得至关重要,陕西文学批评在当下实践中既拓展应用西方批评方法又凸显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影响,谋求着西方文论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创生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徐则臣《北上》空间叙事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