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今军事政工队伍创新能力培育之尝试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53
论文字数:28000 论文编号:sb201311241933359187 日期:2013-11-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的涵义、表现形态及开发的意义

(一)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的涵义

   创新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它一般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进,从增加产品的数量、花色品种和提高其质量,提高材料、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成本的消耗,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综观关十创新的各种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唐五湘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在其《创新论》中总结归纳出五个方面的涵义: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创新是指新事物本身,具体地说,就是指被相关使用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创新就是从产生新思想到行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创造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有关原理,对“创新”一词的涵义进行新的诊释。至此,创新至少有如下几个特定的涵义:
1、创新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创新主体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融合聚变各种信息形成一定目标,从对活动客体进行创造或更新的实践过程。
2、创新是创新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创造,从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这种更新与发展,可以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如知识可以转变为技术形态。
3、这种创造或更新,是对原有框架内容的一种继承性或独创性超越。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的方式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
4、由十创新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实践,因此活动主体总要付出艰辛的、不屈不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5、创新实践的结果或成果,其形态应当是新奇的,目_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总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形成如下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所谓创新就是活动主体在一定观念指导下,按照某种特定的目标,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艰辛的和不屈不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融合聚变各种知识、信息、技术和素材等要素进行改造或更新活动客体,使之产生一种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成果的实践活动。...............
  ......................

二、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的构成要素

(一)创新性知识
  创新性知识是与一般性知识相对言的,主要是指在军队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具有高频度、高价值的,对创新实践活动起直接作用的关键性核心知识。创新性知识是孕育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的培养基,它在创新力中居基础地位,如果说创新力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创新性知识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创新性知识与一般性的知识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它们同属十知识的范畴,对创新力的形成与发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并处十动态的变化之中。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十:从地位上看,创新性知识居十核心位置,一般性知识则居十相对次要的位置上;从作用上看,创新性知识对创新力有着直接促进作用,一般性知识则起着间接促进作用;从功能上看,创新性知识往往是高频度、高能量的关键性知识,它的创新频度高,价值大,一般性知识则相反。
由此可见,创新性知识构成了创新力的基础因素。创新性知识包含四个方面:知识质量、知识结构、知识活力、知识创新效率。明确这一点有助十军队政工干部有针对性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培育知识活力,在提高知识的质量的伺时提高知识创新效率,有助十军队政工干部从知识容量的扩充飞跃到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从知识的传授飞跃到知识、素质和创新力的整体开发。
1、知识质量。知识质量取决十两个方面:知识的有序和知识的能量。有序的、系统化的知识信息是优化知识结构的前提,是提高知识质量的基础,更是知识得以创新运用的基础。处十杂乱无章、散沙状态的知识是无法进行创新的。只有高效、系统有序的知识信息才能形成知识的创新效应。这就要求军队政工干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十把点滴积累起来的知识不断进行系统化,使知识信息系统有序地、牢固地存贮在大脑中。
知识的能量是指随着政工干部学习的不断深入,从学科的入门知识逐步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这种知识在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辐射力和突破力,能带动或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并易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中迅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重大成就。...............
.........................

三、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形成的基本规律..................................16
(一)内因主导律 ....................................................................16
(二)实践锻造律 ....................................................................18
(三)外因制约律 .....................................................................19
(四)方法折效律 .....................................................................21
四、我军政工干部创新力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对策 ...............23
(一)我军政工干部创新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
(二)军队政工干部创新力开发的对策 ..........................................25
.........................................

结 语
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铸造军队政工干部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要求军队政工干部在创新活动中,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整体对创新力的发挥产生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要培育敢于冒险的创新勇气
创新是一种破旧立新的实践活动,要破旧,常常会遭到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阻挠。这就要求军队政工干部要有信仰、有追求,以及为实现自身信仰和追求牺牲一切的勇气。另外,创造性成果是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因新事物的不完善性,进行创新的政工干部常常会受到讥笑、冷落、责难和压制。因此要有一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不畏劳苦,不怕失败,经得住“讽”,顶得住“压”。

二、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
创新力与知识、经验关系密切,因为任何创新成果都要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作为“中介”或者说“媒介”,才能诞生。事实表明,一个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与他的联想能力、类比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想象力都有关系。
具有广阔智慧的人,见多识广,在进行思维时,常表现为能抓住问题,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创造性思考。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工干部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就要求军队政工干部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

三、要提高利于创新的各种能力
“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然而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只有通过内化才能转化为素质,能力是素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外显”。
创新力的发挥离不开利于创新力发挥的其它能力的渗透和支撑。对于政工干部来说,必须具备如下六种能力:求新求异的能力。即政工干部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冲击和取代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习惯的那些旧东西的能力。
科学研究的能力。所谓科学研究能力就是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善于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科学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跃新等:《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培养》,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
2、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 年
3、 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1999年(12)
4、王惠兰:《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山东大学学报,2004 年(4)84 页
5、俞国良: 《 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6、赵惠田,谢燮正: 《发明创造学教程》,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8 月第1 版,
7、王健:《超越性思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8、李嘉曾、于汝缓: 《创造性思维本质浅析》,(煤炭高等教育).1996 年第 4期。
9、李嘉曾:《: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
11、谢天雨:《探索人脑的黑匣子》,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
12、肖前、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