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陕甘宁地区军粮供应述论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05
论文字数:24232 论文编号:sb201309061018598087 日期:2013-09-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不仅荒地甚多、灾荒频发,而且军粮供给人数逐年剧增、道路交通状况十分落后,导致边区的军粮供应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同时,在粮政整顿之前,边区粮食管理混乱,也无制度约束,这更加剧了粮食供应的困难。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边区党委和政府是怎样构建军粮供应系统来保障军粮的供给,这个军粮供应系统又是如何运作,这种军粮供应系统与现代军事物流有什么关系,其系统运作对于当下人民军队的军粮供应系统的建设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有何借鉴意义等等,都值得作深入的研究。
(一)学术价值
第一,鉴于此课题前人未作专门探讨,研究此课题可以弥补原有研究的不足,深化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史的研究。
第二,尝试将军事物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共党史研究领域,有助于开发党史研究的新课题,提升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
(二)现实意义
考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物流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军粮供应和军事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为应对目前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粮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未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更无人从军事物流的视角加以考察。但与其相关的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和粮食问题研究倒有一些成果,现将学界在此领域研究的内容和观点综述如下:
(一)国内学界研究成果
1、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农业问题迄今为止对于边区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农业政策、农业税、农业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进行论述。相关观点概述如下:
(1)关于农业政策。张扬的《抗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4期)一文,较早从宏观上对边区农业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了边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成绩和政策。通过贯彻“农业第一”的方针和各机关部队学校实行自给性农业生产,实行组织与调剂劳动力、奖励政策、发放农贷、改进农业技术、减租减息等政策,使根据地军民丰衣足食,改善了边区贫穷的面貌。星光、张扬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按照三个历史阶段叙述了边区的农业政策,从抗战初期的休养生息,到通过优待移民、发放农贷、兴修水利、培育优良品种、植树造林、减租减息以及机关部队学校的大生产运动等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促进边区的经济繁荣。
阎庆生、黄正林合写的《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政策》(《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一文,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在边区采取了减租减息、开垦荒地、发放农贷、推广植棉、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劳动力、发展畜牧业等一系列旨在发展农业的措施,推动了边区农业的发展。随后,阎庆生、黄正林又发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研究》(《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釆取减租减息、开垦荒地、推广植棉、兴修水利、发放农贷、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劳动力、发展畜牧业等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边区的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边区的阶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既满足了群众自给的需要,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为边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为边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2)关于农业税以及救国公粮。黄正林、文月琴合写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抗FI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指出,抗円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作者还探讨了在救国公粮征收中的一些辦端,以及对此作出的调整,比如改进公粮征收办法、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等,成为抗战时期的一次税制改革的经验。刘腾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征收救国公粮中的统一战线研究》(《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由于陕甘宁边区在征收救国公粮的工作中成功地运用了中共的统一战线理论,不仅保证了粮食的供给,而且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边区政府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粮食工作制度,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援抗战的热情,为抗战的胜利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一章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的环境变量 ..............-15 -
第一节陕甘宁边区自然条件 ..............-15-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粮食征收供应基本情况.............. -17 -
第二章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的运作.............. -19 -
第一节抗战前期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的初创 ..............-19 -
第二节抗战中期陕甘宁边区军粮需求的增长与军粮供应系统的改进...............-24 -
第三节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的创新与完善 ..............-29 -
第三章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的历史评价 ..............-41-
第一节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顺利运转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效应.............. -41 -
第二节陕甘宁边区军粮供应系统顺利运转的当代启示.............. -44 -
 
结论
军粮供应系统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体系,它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而且也包括军事、社会生活领域。面对一个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精细的规划。
陕甘宁边区的军粮供应系统,在边区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筹划下,不仅促进了边区军粮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联动,而且对边区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使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经过了抗战初期的初创系统、抗战中期的改进系统和抗战后期的完善系统三个阶段的摸索和改进,陕甘宁边区最终形成了在党委和政府的总体统筹下,经过预测与筹措准备、征买与生产、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调剂与配送控制等五个环节构成的军粮供应系统,涉及的职能部门有征粮委员会、粮食局、仓库、运输大队、建设厅、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供给部等部门的军粮供应系统(如图4所示),这一独具特色的军事物流系统的构建,对于保证边区军粮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局部执政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全14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991年。
2、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全九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3、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全四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1983年。
4、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陕甘宁边区抗战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文献卷上,文献卷下),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
5、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41-1945)全七册,西安: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内部资料),1994年。
7、《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甲一,甲二),西安: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内部资料),1994年。
8、《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西安: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内部资料),1994年。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延安:《延安文史资料》全六辑,延安日报社(内部资料),1984年。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一第15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