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世界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新军事革命,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在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战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的胜负不在单单依靠武器装备的优劣来决定了,在未来战争中,信息技术运用将对战争的胜负发挥巨大的作用,交战双方将在情报侦察、信息制导、部队协同等全方面多维度的进行较量。面对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社会转型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胡锦涛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上来”。
在我军后勤现代建设进程中,我们要按照胡主席的要求,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军队后勤领域的运用,加快转变后勤保障力的生成模式。后勤保障力模式的转变其实质与核心就是以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以应用系统集成、数据资源有效整合为主要途径,促进后勤保障体系实现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完成机械化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目前,在我军后勤管理部门早期研发的信息系统中,大多数信息系统由于在开发时选用的研发平台和工具不同,导致他们之间不能够相互通信,从而使一些公用信息资源不一致,影响了后勤保障方案制定。这样一个个“信息孤岛”在我军队后勤管理部门存在很多。随着我军后勤信息化的建设,后勤应用系统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数量也快速增加,而是实际上很多信息系统建设还都是停留在低质量重复建设上。由于目前军队信息系统研发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现在如果要使用传统信息系统集成方式来整合我军后勤管理部门的一个个信息孤岛,势必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同时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高效的整合现有军队后勤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军队后勤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在这一大背景下,为建立与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最大程度释放后勤保障力,建设全面现代化后勤,研究开发以资源有效整合为特征的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系统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美、俄、英、德、日、韩等军事强国纷纷提出建设信息化后勤,实施军事后勤信息化转型,建立适应时发表展和未来战争需要的信息化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在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外军非常注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指挥员在制定后勤保障行动方案时广泛运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保障方案进行模拟、评估和论证。目前,美军用于后勤精确保障及指挥控制系统包括: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全球运输网(GTN)和联合全资产可视性系统(JTAVS)[1]。
其中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是美军最重要的一个后勤指挥控制系统,同时也是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美军全球行动时,美军后勤指挥官利用它给海外美军提供后勤补给。其任务在美军后勤领域各个方面(如医疗、车辆、油料、营房、财务等)之间,提供共用数据资料的共享;在保障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任务实施过程中,提供各作战单元之间与后勤保障间的联系。美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顶层设计,为了实现跨部门或跨军兵种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与互操作,美军特别注重信息体系结构的开发、设计和建设。
美军制定了《C4ISR 体系结构框架 2.0 版》及其升级版《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1.0)》,并将其指定为国防部所有计算机应用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信息管理技术体系结构(TAFIM)》、《C4ISR综合体系结构》、《联合技术体系结构(JTA5.0)》[2]等。此外,美军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为了规范数据交换格式、系统接口定义及系统运行环境还编写了了《核心体系数据模型》、《信息系统互操作性等级》、《国防数据目录系统》、《核心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3]等标准性文件,从而确保美军的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能够统一控制、统一使用、实现诸军兵种指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我军后勤管理部门开始后勤信息化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军已经初步建立涵盖油料、营房、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后勤管理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在我军后勤保障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军后勤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当时我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体制,往往都是后勤管理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来设计开发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应用系统开发平台不统一、没有一致的数据交换格式[4]。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不能通信,公用数据资料不能够共享,在我军后勤管理部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第 2 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分析.................5
2.1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SOA ................. 5
2.2 PORTAL技术 ................ 7
第 3 章 需求分析................11
3.1 软件整体需求............ 11
3.2 软件功能需求.............. 11
3.3 系统实现环境需求.............. 12
第 4 章 系统总体设计..............13
4.1 设计原则............ 13
4.2 总体架构设计............... 13
4.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8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20
总结
基于 SOA 架构的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系统是我军“十二五”期间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分析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分析查找到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深入研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 Portal 技术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门户提供的 Web Service 与企业服务总线结合,向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接入口。各业务系统通过企业服务总线与企业信息门户进行数据的交换,解决了集成平台数据接入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遵循 SOA 架构的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的逻辑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系统功能结构和系统数据库设计。
按照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笔者在总体设计指导下对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核心基础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信息门户与统一用户认证授权中心的集成、文件共享、问卷调查、电子邮件和内容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Liferay Portal 开源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系统雏形,实现了军队后勤保障信息门户核心集成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学爵,凌芝阳,姚红霞等.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研究[J].北京:总后勤部后勤科学研究所,2006,4:6-10.
[2] 王东霞,赵刚. 美军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相关研究综述[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3,04:56-61.
[3] 谭云伟. 旅团作战部队营房保障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管理与需求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4] 王志东,杨云,刘志. 基于 SOA 架构的军队后勤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研究[J]. 国防技术基础,2009,05:41-46.
[5] 龙丽萍. ESB-SOA 架构在企业应用集成中的研究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9.
[6] 周晓峰,王志坚. 分布式计算技术综述[J]. 计算机时代,2004,12:3-5+10.
[7] 熊光彩. 基于 Web Services 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
[8] 郭晋伟.SOA 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05-20.
[9] 赵太胜.基于 Web 服务的分布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中国矿业大学,2002.
[10]张春燕 . 基于 SOA 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J]. 福建电脑,2008,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