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创新研究:——以广州市D派出所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52
论文字数:32000 论文编号:sb201302041545246531 日期:2013-02-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中,中国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流、就业、学习等各种途径来华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她)们或聚居、或散居于社区中,但是在中国社区中生活的外国人受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民族特点、生活习惯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又要融入中国的环境,无论是从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引。因此在社区中开展涉外警务工作的重要性毋容置疑的。在当今政府主导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我们已经将外国人纳入了实有人口的管理,如何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将社区中的外国人包容在内,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这是政府部门遇到的新挑战。特别是广州市的外国人存在“三教九流”的现象,整体素质逊于上海和北京,而外国人违法案件又相对突出,在什么平台上开展涉外警务值得探讨。同时,日常的工作中,大外管警务体系只是一个模式,缺乏操作的平台;而外管进社区的口号中,将社区警务和涉外社区警务的关系完全割裂,忽视了同为警务工作中特殊性。
目前的开展大多数停留的以前窗口机关单位的模式,意识僵化,工作积极性不高,法律支持滞后,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职能单一。结合广州市 D 派出所涉外警务的实际情况,如何改变目前派出所涉外警务的困境本身,因此本人提出“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创新研究:以广州市 D 派出所为例”作为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该研究拟运用合作治理理论,探讨派出所如何通过与其他职能部门、社区、群众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这对于拓展公共管理的研究视域、对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我国现行的境外人员管理政策法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相关的社区境外人员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重视社区中的涉外警务问题,势必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甚至是上层建筑的冲突。因此,通过社区研究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第二章 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创新研究的理论分析

本章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章先界定社区、外国人,涉外警务、大外管机制等相关概念;后介绍合作治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基本内容、合作治理的改革主张和局限性及对本文的理论贡献,从而建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社区
社区是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在 1887 年的著作《社区与社会》中最早提出的概念。1933 年费孝通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论文时将“community”翻译为“社区”,由此中文第一次出现“社区”。社区的含义很多,围绕着这个概念的争论也很多。希拉里较早前对社区定义作了一个回顾,发现该词有 94 种不同的定义。在中国学术界研究中,社区定义的来源中一大部分是常见和有代表性的社会学和社区研究专著和教材, 例如丁元竹《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学教程》, 郑杭生撰写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 社区”,黎熙元主编的《现代社区概论》,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等等。其中也有费孝通、袁方、吴铎等著名社会学家的社区定义。此外还包含了相关辞书中的社区定义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政府官方给出的社区定义。我们普遍认为,社区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可见,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所提到的社区一般是城市社区中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2.1.2 外国人
外国人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所在国国籍的人。在我国,外国人就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所述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包括无国籍人)。外国人分为两类:即无中国血统的外国人和外籍华人。一名外国人持有多本不同国家的护照,而且每本护照均合法有效,对其国籍的确认,应以入境时持用护照的国籍为准,其余的护照国不予承认。同时,该外国人也不享有其余护照国的领事保护权利。..................
......................

第三章 广州市D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的现状分析................................................16
3.1 广州市D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的发展历程...................................................... 16
3.2 广州市D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的实践进展...................................................... 19
3.2.1 成立了外管小组....................................................................................... 19
3.2.2 建立了“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 和“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申报站” ...... 20
3.2.3 建立了公寓式居住小区............................................................................ 20
3.2.4 建立了社会联动机制............................................................................... 21
3.2.5 成立了打“三非”专业队伍................................................................. 21
3.3 派出所开展涉外警务工作的主要问题 .................................................. 22
3.3.1 工作依据不完善................................................................................. 22
3.3.2 工作人员队伍方面的问题................................................................... 23
3.3.3 大外管格局流于形式.......................................................................... 23
3.3.4 信息化程度落后................................................................................. 25
3.3.5 外国人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25
3.4 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6
3.4.1 历史原因造成涉外法律法规滞后.......................................................... 26
3.4.2 内外诱因导致涉外警务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27
3.4.3 大外管运作机制不科学......................................................................... 27
3.4.4 涉外信息网络失范................................................................................... 28
3.4.5 查控体系缺失............................................................................................ 28
本章小结 ..........................................................................................................30
第四章 派出所涉外警务工作创新的思考与建议..................................................31
4.1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31
4.2 积极建警,以人为本................................................................................. 31
4.3 完善机制,构建大外管新格局.................................................................. 33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外国人的动态掌控.............................................. 34
4.5 建立全方位查控体系,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36
本章小结 ......................................................................................................38
结论与展望..................................................................................................39
参考文献........................................................................................................41

结论与展望

合作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应用会越来越广。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还是比较少,应用往往与协调治理混淆。合作治理理论不仅在以社区为载体开展派出所涉外警务有理论价值,同样在其它政府部门有借鉴作用。世界各国政府改革,一般都集中在五大主题上:精简政府规模,主要是机构的调整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主要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规范政府行为,主要是推进政府行政法治化;协调政治关系,包括改革党政关系、调整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调整政社关系,主要是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强化社会自组织能力。虽然就某个国家、在某一特定阶段,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所侧重,因而采取的措施也会有所差别,但都离不开这些基本问题。显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己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框架。把中国政府改革置于合作治理视角下,运用合作治理理论所提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审视和分析中国政府改革,其出发点是把政府改革置于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更开阔的理论视野中进行综合考虑。这既是建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改革的世界性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D.Kettle,Sharing Power:http://sblunwen.com/jwlw/ 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rate Markets[M]、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1993.22
[2] James Q. Wilson and George L. Kelling, “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Neighborhood Safety,” The Atlantic Monthly, vol. 249, no. 3, 1982
[3] George L. Kelling and Catherine M. Coles, Fixing Broken Windows: Restoring Orderand Reducing Crime in Our Communities, 1997
[4] Willard M. Oliver, 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 A Systemic Approach to Policing,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Publishing, 2008
[5] Christina Nifong, “One Man's Theory Is Cutting Crime in Urban Streets.” The Christian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18, 1997
[6] 张静. 西方社区警务对我国治安管理的启迪[M]. 山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 敬乂嘉. 合作治理:再造公共服务的逻辑[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8] 张康之. 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张中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0] 鲍遂献. 中外社区警务[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