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代化建设逐渐进入知识经济的阶段,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和主要部门,知识和高素质人才成为当下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回顾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任何不能兼顾大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展望世界未来走向,知识的迅速更新和信息的急剧增加,要求每个谋求国家进步和人民利益增长的国家拥有强大的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创新能力;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和各种危机,要求每个有责任心的人和机构都具备灵活运用多种理论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危机的能力;纵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利用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中国建设进入“十二五”时期,将继续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提供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优质人才,其中,研究型大学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1.1.2. 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契机
随着经济市场对人才需求倾向转变的外部影响,和高等教育自身不断改革以求优化的内在行为,加之政府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学术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吁,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成为 21 世纪初期高等教育的主要旋律。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七章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九章指出:要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改革中,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呼声一直很高,在理论教学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实践教学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要内化为素质,也必须通过实践,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主要源泉。要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高校就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管理和改革。
1.1.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相关评价缺失
研究型大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更大程度地关注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意即对知识理论方面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才逐渐开始对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改革。大学专业系科中,理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但形式上很多仍停留在基地建设和硬件配置阶段,后期管理和开发利用不足。内容上关注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的课时数量,对于“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仍关注的较少。而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的文史类专业,实验和实习的机会较少,所学知识较少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一些学生科研项目的成果缺乏独创性和实际意义。总之,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发展不足使得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对实践教学的关注、计划、管理、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都不够成熟和规范。理论上说,在研究型大学中,实践教学即使不能与理论教学在研究型大学中所占据的地位一样,至少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逐步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 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等人才培养要求,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开始被赋予新的使命,实践教学的发展被推进到新的阶段。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研究,可以推进实践教学领域的教学评价研究,丰富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层次,为教育评价理论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理论奠定了事实基础。
2. 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与指导的主要手段,它的研究和应用都发展很快,但我国教育界在对实践教学的教育评价的发展可以说还很不成熟,相对欧美国家的评价研究来说在思想、体系和方法上都有所欠缺。本研究丰富了实践教学领域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应用CIPP评价模式在实践教学评价研究中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指标框架,为协助高校管理决策和变革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持。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在国家政治经济环境、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实践教学自身特点的综合影响下,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按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一方面抓好理论课教学以保障学生扎实的理论根基,一方面强调应用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来说,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难题。正如治病需先诊断一样,要推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对学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明白问题根结所在,因此,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就十分必要,它将为改革提供事实基础、方向指导和衡量标准。本文试图通过计算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和权重,以广东省研究型大学为例,依据评价指标和权重来设计调查问卷,按照学科门类来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统计和分析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整体上的问题和缺陷,以及不同学科门类的差别特征,以求对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描述和改进有所裨益。本文研究对象为本科实践教学评价,问卷发放对象为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下文不再特别界定和说明。
第三章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4
3.1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确立的原则................................................... 24
3.2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26
3.3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27
3.3.1 判断矩阵构建....................................... 27
3.3.2 权重计算和检验....................................................... 28
3.3.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1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应用......................................32
4.1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问卷发放........................... 32
4.2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问卷统计........................ 33
4.3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示.............................45
5.1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45
5.2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47
5.3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49
结论
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在充分咨询实践教学专家的基础上,选择了 12 个二级指标,利用专家咨询法收集到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利用层次分析法最后确定指标体系。随后,本研究利用此指标体系对广东省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描述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整体来看,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发展不均衡,理工科得分较高,文科评价最低;整体评价较低的指标是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背景和实践教学过程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因此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创新上多加改进,不断调整实践教学背景的科学指导性、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整个研究秉持客观可真实的原则,本研究所利用的 CIPP 模型是适合本研究情境的分析模型,在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上完全依据真实数据,结果真实可信。本文囿于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和咨询专家的人数限制,提出的评价指标可能并不全部合理,希望此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能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希望本文作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逐渐修正和完善,为正确评价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光 网 . 温 家 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 要 )[EB/OL] .2011-03-06
2. 杨乐芳. 基于可拓学的高职实践教学绩效评价研究[D]. 同济大学,2005
3. 郭炯,冯英.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实施现状与策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12-15
4. 许迈进.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 乔开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
7.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A http://sblunwen.com/dxbkbylw/ Technical Report:The Carnegie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2000 Edition [EB/OL]. Classification .The Carnegie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s.d.)[2007.05 - 11].
8. 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p38
9. 杨力行.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OO3(12):21.
10. 史静波.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