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行业均面临着国际上先进企业的挑战,同样制造行业也不例外。中国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缩短与国际上先进企业的差距,就不得不更新观念,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一项对美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情况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企业比例超过了80%,在这些企业,作业成本管理被用于战略决策和成本分析等各个方面,成效非常明显。在我国,作业成本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进以来,已经有部分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尝试,目前主要运用在金融行业和邮电行业,制造业中应用较少,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1.1.2 国外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的萌芽产生于美国,在上世纪 40 年代由美国的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提出。在他的著作《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会计等概念。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到 80 年代,会计学家乔治•斯托布斯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改进,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介绍,对作业成本法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80 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普及和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环境发生了改变,为作业成本法的进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普兰教授经过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新的生产环境里局限性日益突出,必须引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解决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在 80 年代后期,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逐渐形成,卡普兰认为作业是资源和成本对象的中介,通过作业使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到产品当中。这也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理论研究的成熟。90 年代以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达到了高潮。通过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研究,丰富了作业成本法的内涵,作业成本法不再仅仅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更成为一种成本管理思想,在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结合以后,成为企业成本战略的基础决策工具。作业成本法也迅速的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仅在企业成功实施,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得以推广,帮助他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也为作业成本法在更广范围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1.3 国内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越来越精确,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经达不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产品成本的信息与实际成本耗费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大。这也促使了我国的会计界人士开始研究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时候应用比较成熟的作业成本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最先把作业成本思想引进国内的是余绪缨教授,他在 1984 年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随后的几年里他又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和学者们对作业成本法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中也不乏批评和质疑,但是正是有了分歧和争论,才使得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更为迅速。90 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的企业界逐步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在 1996 年,杨继良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把作业成本计算分为了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对过程价值的分析,第二步是确定作业中心。通过把制造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中心,然后用适当的分配基础分配到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肖泽忠、潘爱香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用途进行了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成本决策法进行了补充。此后,高校和实业界的学者、专家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作业成本法也逐渐被专家和学者接受,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成为日后我国企业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指导。
第 2 章 M 电力设备制造公司基本情况
2.1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电力设备的生产基地分布比较分散,东部和中部居多。其中东北地区的哈电集团、华东地区的上海电气、华北地区的特变电工和天威保电、中原地区的许继集团、平高集团,这些都是大型的综合性电力设备制造商,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小、微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共同构成了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上游产业涉及硅钢片、铜、铝、钢铁、电磁线,下游企业涉及电力调度中心、各大电力公司和供电公司等。电力设备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发电设备。包括锅炉系统及附属设备、热工测量及控制仪表、汽(水、燃气)轮机系统及设备、发电机及附属设备、调相机及附属设备、新能源发电及其他、化学水处理。
2.输电设备。包括电线电缆、杆塔、线路器材、绝缘子、高压直流输电设备。
3.变电设备。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类设备、直流电源、避雷器、调压装置、套管、无功补偿装置、母线。
4.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配电自动化。
5.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包括电器仪器仪表、热工类仪器仪表、机械类仪器仪表、通讯及弱电检测仪表、劳动防护用仪器、施工及维护用仪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调度设备等。
6.其他。包括施工及检修设备、电力环保设备、蓄电池和软件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多采用将直接材料按照单一分配标准直接归集到产品上,而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则根据工时比例分配到产品中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第2章 M 电力设备制造公司基本情况 ..............................................17-25
2.1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17-18
2.2 M 电力设备制造公司概况 ............................................18-21
2.3 M 电力设备制造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21-25
第3章 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作业成本法............................................25-33
3.1 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5-27
3.2 成本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27-29
3.3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29-33
第4章 作业成本法在 的应用方案设计............................................ 33-42
4.1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标及原则............................................ 33
4.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案............................................ 33-40
4.3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40-42
结论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在规模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的环境下,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另外通过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动态的控制,提高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成本上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的研究,充分借鉴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成功实施的经验,尤其是借鉴作业成本法在与 M 公司同类型的公司—许继集团成功实施的经验,结合 M 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作业成本法在 M 公司实施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M 公司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针对该情况,本文首先专门设计了了 M 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制度保障方案和人员配备方案,以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然后通过对 M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的梳理,建立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最后对公司的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再设计。通过作业成本法与 ERP 系统的有效结合和核算流程的整合,建立了作业成本核算的信息系统,这些设计与改进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在文章的最后,对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保证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
本文在对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法在 M 公司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设计,希望对提高 M 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有所帮助,也希望为作业成本法在不同企业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