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城市绿化评析体系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68
论文字数:40000 论文编号:sb201210231231263669 日期:2012-10-23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査中国统计年鉴(2011),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0个。城镇人口总数从1979年的1.85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1993年到1999年城巿化率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2000年突然增长到17.25%, 2001年到2004年增长率降到3%以上,2005年到2010年基本保持在2%左右的增长率。如果按照每年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巿化率将会接近60%。从图1-1可以看出,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随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均GDP也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城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伴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而产生,是一个巨大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也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生态城市相关理论


1. 2. 1.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提炼而成的。城市是人类足迹最多的生存空间,真实体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生态城市不仅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向,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加丰富、规律的认识(黄肇义,杨东援,2001)。
生态城市,又称生态社区,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第一次提出的,一出现便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一直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都是众说纷纭,直至现在也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aky认为生态城市是以建设出人类理想栖息的环境为目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城市模式,人与环境构成一个冇机整体,形成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Yanitsky,  1987)。美国学者Richard Register认为生态城市健康,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二共同的健康与培力,是节能、低污、充满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
澳大利亚学者唐顿认为生态城市是在人类社会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了生态平衡的城市,以生态方式建设城市,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修复并保持所有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D, 1990;王飞儿,2004)。马世骏、王如松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以自然系统为基础、经济系统为中介、社会系统为导向,态城市与社会-经济然复合系统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马世骏,'土如松,1984)。


2.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非生命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a)。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家认为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美国动物学博士奥德姆(Odum E. P.)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在进行生态学研究时将生物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史、空间分布,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环境与生物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规律等,并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他也因此而获得生态学界的最高荣誉——"泰勒奖"(为环境学成就设立的世界级奖项,1975) (Odum E.P., 2008;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a)。受丹麦植物学家尤金尼厄斯瓦尔明(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 ( 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于1935年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还包括形成所谓的环境的整个复杂的物理因素复合体(Cooper, 1957;Tansley, 1947)。
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根据我国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一谚语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又根据"一山不能容二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的理论,通过对50万平方米的湖泊作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得出了确切的数据说明,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依照食物链的顺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不同的营养级上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有着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一般为后一级的生物量小于或等于前一级生物量的十分之一,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定量关系,R丄.林德曼将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称为"十分之一定律":R丄.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Cedar Bog Lake)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上的两个特点:能量在^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的、不可逆的;能鬚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相邻两级间的传递率约为10%-20%(陈十平,1981;全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a;张薪,2008)。


3 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21-25
    3.1 生态城市绿化评价的理论...................................21-23
        3.1.1 人居环境理论................................... 21
        3.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22
        3.1.3 城市规划学理论................................... 22
        3.1.4 生态安全理论................................... 22-23
    3.2 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 23-25
4 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及评价方法................................... 25-39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量化................................... 25-35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5
        4.1.2 筛选评价指标 ...................................25-26
        4.1.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6-27
    4.2 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35-39
5 实例分析................................... 39-63
    5.1 项目区概况................................... 39-43
        5.1.1 项目区建设背景................................... 39-40
        5.1.2 项目区自然环境................................... 40-43
        5.1.3 项目区社会环境 ...................................43
    5.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43-63
        5.2.1 评价过程................................... 43-57
        5.2.2 结果分析................................... 57-63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实依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城绿化规划的安全性评价、生态性评价、观赏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本文从安全性、生态性、观赏性和经济性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城市绿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安全性、生态性、观赏性和经济性的评价分别为0.351, 0.351, 0.189, 0.109。
(2)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规划的安全性评价、生态性评价、观赏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分值:
生态城绿化规划的安全性得分为94.94。生态城规划人均公共绿地有12.6W ,自然湿地净损失率为0,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全年的85%,并拥有充足的防护绿地和道路附属绿地,既保护了人类生活的城市环境,也保证了野生动物生存的湿地环境,从根本上保证了城市安全。
生态城绿化规划的生态性得分为100。生态城规划的绿地率为49%、绿化覆盖率为55%、乡土植物占植物总数的70%以上、主要植物种类有50多种、每100nf的乔木不少于7株,这些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评价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等评价标准所规定的数值,因此生态城绿化效益在其规划的生态性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生态城绿化规划的观赏性得分为85.04。观赏性方面主要是定性地对生态城绿化的规划进行了评定,生态城绿化规划既有阔叶植物和针叶植物,也有乔木和灌木,以复式种植方式为主,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地被相结合、稳定安全的植物群落结构,并应ffl适宜性立体绿化技术,拓展城市绿化^司,加大城市绿量,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11,人文景观与绿地景观有机统一,能够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心理上给人愉悦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