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人们生来就对他人如何知觉、评价自己敏感,这是基本归属需要驱使的本能反应。人际互动过程中,他人的积极反应如社交接纳往往会带来很多积极的结果,如积极的情绪,使人们在人际互动中更加自信,对他人更加友善等;反之,长期暴露在他人的消极反应中,如社交拒绝则会带来诸多消极结果,如消极的情绪,使人们怀疑自己的价值,更加恐惧社会交往等。正因为他人的消极反应对人们有着如此普遍而强烈的负面影响,使得社交拒绝成为了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家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临床心理学家 George M Slavich 博士主持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社交拒绝会诱发体内生理反应从而增加人们的患病风险,如哮喘、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及忧郁症等。社交拒绝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已被普遍认同,但目前关于社交拒绝的研究还很分散,研究者们大多关注于特殊社会拒绝现象,如种族歧视、性别偏见、污名等。但这些社会拒绝现象,具有典型的社会价值取向特征,使得研究结论无法推广到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经历的拒绝经历。社交拒绝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经历,甚至经历社交拒绝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些被拒绝的经历会对人们的社会适应功能产生影响吗?如果会,作用机制是什么?
本研究将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和检验自尊在社交拒绝与社会适应两者关系间的心理模型,并深入探讨了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首先,研究探讨了人际负性生活事件与个体社会适应之间关系,分析了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模型;然后探讨了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社会适应特点,分析了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模型。
在理论意义上,研究将为进一步验证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提供证据,并将深化关于社交拒绝对人们社会心理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在实际意义上,首先引导人们重视社交拒绝经历对社会心理功能的消极影响,其次为被拒绝后的心理调试提供方法指导。
1 文献综述
1.1 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
1.1.1 社交拒绝的界定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人类进化历程中,适应的本质即繁衍后代,稳定的、高情感关注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这种因为进化需要而被激发的社会联系动机即归属需要,马斯洛认为这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Lakin 和 Chartrand(2003)在研究中也发现人们甚至无意识层面上都在努力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系以满足归属需要,通过对他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所谓社交拒绝(social rejection)就是指人们归属需要受到了威胁的所有情境,包括拒绝、排斥、忽视、歧视等。本研究采用社交拒绝这个词来描述所有让人们感知到归属需要受到威胁的情境。
1.1.2 社会适应的界定
处于社会群体中的人的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不断与社会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社会心理学中所讲述的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是个体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本文在人际交往背景下从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1.1.3 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
1.1.3.1 社交拒绝对个体认知的影响
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1 现有研究的不足
基于归属需要对人类来说的重要性,学者们认为长期暴露在社交拒绝中会破坏人们的心理功能系统从而影响人们的社会适应水平,而这种长期的效应是一次次社交拒绝经历积累的结果。然而,社交拒绝对人们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交拒绝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还有待实证研究证实。尽管很多学者认为长期暴露在他人的消极反馈中会给人们的心理功能系统带来消极影响,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 SCL-90 诊断出的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但以往研究并没有直接就社交拒绝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
第二,社交拒绝威胁了个体的基本归属需要,个体感知到的这种威胁继而会对其心理功能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社交拒绝是如何对人们的心理功能系统产生影响的,短期作用机如何,未见相关研究。
第三,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自尊是监控人类归属需要的心理计量器,特质自尊水平反应了个体过去多大程度上被自己期望的群体或同伴所重视和接纳。因此,长期的被拒绝经历与个体自尊水平下降有关,同时大量研究发现低自尊与抑郁、人际敏感等社会不适应行为有关。由此可见,自尊可能在社交拒绝经历与社会适应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展开探讨。此外,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高自尊者通常感觉自己被他人接纳的程度更高,面对拒绝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替代社会资源更多。因此,短期上高自尊具有调节社交拒绝消极影响的功能,但目前仍未见相关研究。...........
3 研究一:人际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长期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 9
3.1 研究目的 ................................................................................................................... 9
3.2 研究方法 ................................................................................................................... 9
3.2.1 被试 ...................................................................................................................... 9
3.2.2 研究工具................................................................................................................. 9
3.3 结果与分析 ............................................................................................................. 10
3.3.1 大学生人际负性生活事件的基本状况描述...................................................... 10
3.3.2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状况描述 .................................................................... 11
3.3.3 人际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12
3.4 讨论.......................................................................................................................... 14
3.4.1 大学生人际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适应的现状分析......................................... 14
3.4.2 人际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 14
3.4.3 自尊在人际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个体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效应 ...................... 15
3.5 结论........................................................................................................................ 15
4 研究二: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短期影响:自尊的调节效应 .................. 16
4.1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对社交威胁线索的注意特点........................................... 16
4.1.1 研究目的.......................................................................................................... 16
4.1.2 实验方法.......................................................................................................... 16
4.1.3 实验程序.......................................................................................................... 19
4.1.4 结果与分析...................................................................................................... 20
4.1.5 讨论 ............................................................................................................... 23
4.1.6 结论 ............................................................................................................... 24
4.2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反应、社交意愿特点........................................... 25
4.2.1 研究目的......................................................................................................... 25
4.2.2 实验方法......................................................................................................... 25
4.2.3 结果与分析...................................................................................................... 28
4.2.4 讨论 ............................................................................................................... 31
5 综合讨论 ................................................................................................................. 33
5.1 人际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长期影响............................................... 33
5.2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社会适应特点分析 ........................................................... 34
5.2.1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对社交威胁线索的注意特点分析................................ 34
5.2.2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情绪特点分析.............................................................. 35
5.2.3 社交拒绝情境下个体社交意愿特点分析....................................................... 36
5.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36
6 总结论
1. 长期来看,人际负性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水平:①人际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社会适应指标中的抑郁情绪、孤独感和社交回避行为;②人际负性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水平:自尊在人际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回避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负性生活事件直接对社交回避行为的解释率为 8.8%,中介模型解释率为 36.8%;自尊在人际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负性生活事件直接对抑郁、孤独感的解释率分别为 14.3%和 22.8%,中介模型的解释率为34.0%和39.0%。
2. 短期来看,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表现在:①在一般情境和社交拒绝情境中,被试对一般消极词、一般积极词、接纳词的注意偏向分数差异不显著,对拒绝词的注意偏向分数差异显著;两种情境中被试对拒绝词的指向指数差异不显著,脱离指差异达到边缘显著;社交拒绝情境中人们具有回避拒绝线索的倾向,自尊对两种情境的调节效应不显著。②相比于一般情境,社交拒绝情境中被试的高兴情绪更低,受伤感情绪更高,而愤怒、焦虑、悲伤情绪差异不显著;自尊没有调节拒绝对一般情绪、消极自我情绪的影响,但调节了拒绝对积极自我情绪的影响,即被拒绝之后,低自尊者的积极自我情绪显著下降,而高自尊者波动幅度较小;③一般情境与社交拒绝情境中个体的社交意愿差异不显,但两种情境中高自尊者的社交意愿均显著高于低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