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型主流媒体建构的三重逻辑
第一节 国家逻辑:拓展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新兴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虽然是我们传统媒体进行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要面对的客观环境,但它独有的传播特点也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2014 年起,我国的电脑和手机端移动上网的用户就已经逐渐占据了主流,成为当下最主要移动上网的渠道。据第 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手机端移动网民的规模已经高达 8.17 亿。新型主流媒体要在移动传播领域提升传播影响力,对内要做政策方针以及优秀成果的传播,对外要创新官方与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以优质的中国故事树立全新的中国形象。国家逻辑下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斗争,国家层面提出的对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也正是要握紧主动权和话语权,加强一体化创新建设。
新的生态下要讲究传播效率,“触及率”和传播力是首要要求。以人民日报为例,为适应市场环境其主动转型,探索形成了全媒体矩阵拓宽传播面。微信账号的月平均阅读量可以达到 6700w,传播效果甚佳。新华社也不甘落后,上线的“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截止2018 年 8 月,总下载量达到 2.8 亿。各平台共享新华社通稿,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一体化融合平台,最大程度拓展了主流舆论引导阵地。
近年来,新型主流媒体不仅在平台等渠道的拓展方面大下功夫,也在着力创新符合跨文化的中外传播体系,不断尝试打通中外话语壁垒的新型传播内容。通过创新宣发、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开发多样化产品形态,提高跨文化传播的品牌影响力。近期,围绕抗击疫情,新华社通过创新 vlog 短视频,以外国人的视角亲历体验新冠疫情之下的中国日常生活,并将其用于海外报道。融入人情的同时,契合了全球关注点,彰显出在全球疫情高发态势下,中国积极有为的大国形象,通过创新短视频的话语方式讲述国人积极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收获了超百万的海外社交平台媒体浏览量,传播效果极佳。尽管小有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传统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的缺陷,官方话语体系与国外平台的话语体系难以融通,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信息误读与传播偏差,如何把握住跨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引导主动权是未来要不断探索的又一重要方面。总体而言,虽然新时代下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形式都在变化,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的新闻传播工作主流价值中心思想不会变。新型主流媒体在提倡主流文化、凝聚国家逻辑下的共识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
................................
第二节 技术逻辑:技术迭代颠覆媒介秩序
在媒介的历史发展脉络里,由印刷到报纸,再到广电、互联网络的飞速崛起,每一次的媒介技术创新进步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体验。保罗·莱文森从技术发展的视角出发,试图从整体层面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媒介技术与人际关系相互影响与促进,技术创新持续建构着新的图景,并创造出一套相匹配的社会。
随着移动与互联的技术深度快速发展与技术的创新,从传感器新闻、机器人新闻写作到 5g 的即时信息推广,技术的迭代推动着即时信息媒介的发展与变革。而作为一个开放的自演化系统,互联网可以通过技术赋权,使技术与人的协同进化有可能朝向理性与智慧的趋势拓展。智能媒体借助高新科技的手段,能够大幅度地创新传统新闻写作、摄影以及通讯等媒体工作,多样化信息呈现方式,打破时空的虚拟现实与互联网和虚拟的边界,产生奇妙的视觉通感体验、情感的偏向和临场感受。②喻国明也进一步提出,5g 的互联网创新革命,是对与信息网络所链接关系的产业进行总体性重构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互联网链接了多重产业,其边界在极大拓宽的同时面临不断迷失的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用复杂性的观念逻辑以及范式去掌握技术创新传播体系的本质。③
当前,互联网新技术逻辑下传统的传播生产和体制方式已被突破,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与一体化传播平台,形成大数据管理系统,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又一重要特质。一体化融合成为唯一趋势,其中包含了与经济、内容技术以及渠道的深度融合。创新的技术发展为主流媒体赋能,在技术组织逻辑下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搭建属于自己的大数据融媒体平台,形成了新的组织体系与发展理念,川报依托云平台在县级地区落地搭建了网络云平台“四川云+川报观察”,成都高新融媒体中心依据“中央厨房”的模式,拥有报、台、网、端媒介产品 15 种以及人民日报、川报观察、抖音等各类平台号 25 种。新型主流媒体也因此能更加低成本、高效精确地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多样性需求。
.............................
第二章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重塑
第一节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模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主流媒体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全媒体的一体化融合的核心在于回归本质的主流媒体价值重塑。传统认知中,新闻价值衡量标准主要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新闻的趣味性五个基本要素,而媒体最重要的传播价值,突出表现在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以及一定的传播影响力。对于主流的新闻媒体来说,其价值的主要体现在主流媒体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日常报道、主流文化与价值的传播、官方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务主流话语权的掌控能力。传统媒体的大喇叭式单向推送传播模式使得传者与受者界限分明,既压制了受众互动,又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实时的适应,表达价值极度单一化、扁平化。话语体系也相对官方严肃,以教科书式的口吻进行价值引导,文化价值以及表达价值都极为固化。而当下时代,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与即时性决定了内容表达的显著性与平民化趋向融和,时新性逐渐向实时性升级,双向互动的不断提升则带来了对于趣味性的批判性认识。
第一节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模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主流媒体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全媒体的一体化融合的核心在于回归本质的主流媒体价值重塑。传统认知中,新闻价值衡量标准主要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新闻的趣味性五个基本要素,而媒体最重要的传播价值,突出表现在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以及一定的传播影响力。对于主流的新闻媒体来说,其价值的主要体现在主流媒体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日常报道、主流文化与价值的传播、官方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务主流话语权的掌控能力。传统媒体的大喇叭式单向推送传播模式使得传者与受者界限分明,既压制了受众互动,又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实时的适应,表达价值极度单一化、扁平化。话语体系也相对官方严肃,以教科书式的口吻进行价值引导,文化价值以及表达价值都极为固化。而当下时代,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与即时性决定了内容表达的显著性与平民化趋向融和,时新性逐渐向实时性升级,双向互动的不断提升则带来了对于趣味性的批判性认识。
在我国,作为直属国家新闻宣传机构的新型主流媒体,具有进行政治和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担负着对执政党的宗旨、理念和政治使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进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艰巨历史任务。过去的传统媒体追求单一的价值,例如传统党报等主流报纸,过多偏重于政治价值的表达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但是对于主流媒体的市场价值和表达价值重视度不高。在政治价值方面,传统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对受众所要获取的信息价值作出高低取舍,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操纵和支配,这种议程设置配合政府的宣传政策,单向输出传播执政理念以及政策宣传,承担了主要的政治传播功能。具体体现在时政新闻与社会民生新闻中,时政方面主要针对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新出台的文件政策解读,执政理念的推行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些内容大多被放在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黄金位置,这种明显的单向度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接受度低,无法实现真正深入的传播效果。而新媒体的兴起则为公众提供了可以参与公共讨论的新平台,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多手段的传播渠道促进了民意的上传下达,日益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思维,但同时网络时代复杂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和内容,使得价值变得繁杂多样且一定程度上难以辨别,国家层面对于网上来自四面八方声音的引导难度变大,新型主流媒体的有效政治价值亟待重塑。

..........................
第三章 融合一体化:新型主流媒体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24
..........................
第二节 政治价值: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与协同治理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跨时代传播体系真正的内容都与其当下时代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对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起到指导作用,①能够体现出新型主流媒体所蕴含的政治价值。意识形态也会通过一定的叙事表达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体系在其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内部以及其社会意识形态的谱系中传播并触及一定的受众。传统媒体时代的政府机构处于强势地位,媒体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上传下达,政策解读以及执政理念的传播。受众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民意难以得到真正公开透明的表达,并且缺乏向上反馈的渠道与平台,受众大多认为政治过于宏观而难以触及和干涉,导致民众的政治参与性极低,是线性扁平化的价值呈现。而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推动各类媒体更好地认知并重塑其政治价值,搭建公共话语空间,实现舆论引导、优化社会治理。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跨时代传播体系真正的内容都与其当下时代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对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起到指导作用,①能够体现出新型主流媒体所蕴含的政治价值。意识形态也会通过一定的叙事表达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体系在其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内部以及其社会意识形态的谱系中传播并触及一定的受众。传统媒体时代的政府机构处于强势地位,媒体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上传下达,政策解读以及执政理念的传播。受众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民意难以得到真正公开透明的表达,并且缺乏向上反馈的渠道与平台,受众大多认为政治过于宏观而难以触及和干涉,导致民众的政治参与性极低,是线性扁平化的价值呈现。而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赋权,推动各类媒体更好地认知并重塑其政治价值,搭建公共话语空间,实现舆论引导、优化社会治理。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在理论上并非一成不变的,它的理论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动态发展和扩充。现阶段的理论内涵就已经包括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领导和革命家在一次次斗争与新闻理论实践中不断的继承和拓展。当前传播生态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创新实践也为我们对理念性价值的创造性认知与思考提供了开阔空间,是新时代下理论指导的全新践行。新型主流媒体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同时,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国情相结合,进行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全新政治价值释放,顺应国内外传播形势的发展趋势,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政治价值与社会品牌威信力。
新时代媒体的创新融合全面解构了传统内容生产与意识形态传播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情境与行为。新型媒体场域中的话语权下放,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模式使得个体主动权被不断放大,成为掌握一定程度主动权的传播主体,颠覆了传统精英布道式的扁平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移动网络空间的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和弥散性,碎片式的信息多样化传播就能够引起话语权的争夺,甚至拓展成线下抗争和社会运动。2016 年以青年群体为主人公引发的“帝吧”出征,通过运用表情包、网络语言等多元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话语空间,以表情包这一网络文本话语方式与“台独”势力进行政治性博弈,大幅提升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
新时代媒体的创新融合全面解构了传统内容生产与意识形态传播的运作模式,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情境与行为。新型媒体场域中的话语权下放,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模式使得个体主动权被不断放大,成为掌握一定程度主动权的传播主体,颠覆了传统精英布道式的扁平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移动网络空间的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和弥散性,碎片式的信息多样化传播就能够引起话语权的争夺,甚至拓展成线下抗争和社会运动。2016 年以青年群体为主人公引发的“帝吧”出征,通过运用表情包、网络语言等多元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话语空间,以表情包这一网络文本话语方式与“台独”势力进行政治性博弈,大幅提升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
第一节 传播时空的一体化........................ 24
第二节 传播内容的一体化................................ 25
第三节 传播平台的一体化.................................... 26
第四章 人民日报融合发展的“哑铃模型”价值构型..................................29
第五章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价值融合角度.................32
第一节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内容概况................................33
第二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内容统计............................34
第六章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策略分析
第一节 公众角度:自律机制与媒介素养
随着移动媒体话语的逐步壮大,一种新的话语秩序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博弈和碰撞形成,移动网络时空的话语体系转换与重构可以通过“视阈互换”和“视阈融合”完成,①新兴媒体的话语空间膨胀。但无论沟通媒介如何先进,归根到底它本质还是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搭建桥梁的媒介,而并非交流本体。从进入网络时代起,受众的信息获取、参与对话处理等方面的地位与渠道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从被动低积极性的全盘接收,到主动掌握话语权,对信息产生批判性认知,这些转变都是受众在网络参与中不断更新价值观念,
第一节 公众角度:自律机制与媒介素养
随着移动媒体话语的逐步壮大,一种新的话语秩序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博弈和碰撞形成,移动网络时空的话语体系转换与重构可以通过“视阈互换”和“视阈融合”完成,①新兴媒体的话语空间膨胀。但无论沟通媒介如何先进,归根到底它本质还是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搭建桥梁的媒介,而并非交流本体。从进入网络时代起,受众的信息获取、参与对话处理等方面的地位与渠道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从被动低积极性的全盘接收,到主动掌握话语权,对信息产生批判性认知,这些转变都是受众在网络参与中不断更新价值观念,
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表现,为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作出贡献。
第一,增强对信息“选择性接触”的能力。信息爆炸的万物互联时代,面对泥沙俱下的繁杂信息,能够自己做自己的把关人,基于主流价值取向提高信息的筛选过滤以及创新利用的能力。对当下主流媒体持以批判性辩证的阅读态度,在新型主流媒体中选择对个体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建立有利的价值性内容,从而反推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其价值判断与内容深度,净化舆论环境。
第二,远离有害信息污染源,辩证筛选内容价值。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许多流量之上的低级娱乐化媒体,使得虚假信息、低俗内容泛滥充斥着社交平台,因而公众要提升评估和质疑的理性批判能力,甄别吸引眼球的“标题党”以及隐性失实的新闻。
第三,公民新闻时代,要积极参与公众议题的探讨,与新型主流媒体保持理性互动和沟通。受众的积极关注和参与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推官方作出回应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实施,从而推动公共事件的高效解决,理性的话语空间是与新型主流媒体相互监督实现共赢的重要渠道。
第四,提升个人媒介素养,遵纪守法。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避免因个人的消极情绪而产生“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等违反道德法律的错误行为。公共社会是以人际之间的言语行为而展开交往行动的,对公众自身的理性自律有极高要求。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也需要更为理性的公共网络行为作价值基底,双方合作才能共同建立符合主流价值的健康媒介生态。

.............................
第一,增强对信息“选择性接触”的能力。信息爆炸的万物互联时代,面对泥沙俱下的繁杂信息,能够自己做自己的把关人,基于主流价值取向提高信息的筛选过滤以及创新利用的能力。对当下主流媒体持以批判性辩证的阅读态度,在新型主流媒体中选择对个体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建立有利的价值性内容,从而反推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其价值判断与内容深度,净化舆论环境。
第二,远离有害信息污染源,辩证筛选内容价值。市场经济环境催生了许多流量之上的低级娱乐化媒体,使得虚假信息、低俗内容泛滥充斥着社交平台,因而公众要提升评估和质疑的理性批判能力,甄别吸引眼球的“标题党”以及隐性失实的新闻。
第三,公民新闻时代,要积极参与公众议题的探讨,与新型主流媒体保持理性互动和沟通。受众的积极关注和参与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推官方作出回应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实施,从而推动公共事件的高效解决,理性的话语空间是与新型主流媒体相互监督实现共赢的重要渠道。
第四,提升个人媒介素养,遵纪守法。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避免因个人的消极情绪而产生“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等违反道德法律的错误行为。公共社会是以人际之间的言语行为而展开交往行动的,对公众自身的理性自律有极高要求。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也需要更为理性的公共网络行为作价值基底,双方合作才能共同建立符合主流价值的健康媒介生态。

.............................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以新型主流媒体为主体的创新传播体系。面对网络时代一体化融合的全新课题,传统媒体固化的传播体制亟待全面转型,新兴媒体也面临着过度市场化、政治价值权威性较弱难以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融入主流的问题。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与创新也并非简单形式化地表层升级,它是遵循新时代下新闻传播发展规律,形成各产业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创新产物。
肩负主流价值引领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有从头开始的勇气,无论实体层面的报纸转型、渠道拓展、经营创新,还是逻辑层面的五位一体价值重塑,都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创新探索和突破。新时代下的新型主流媒体通过综合新旧媒介的功能属性与发展优势而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成为了新时代下主流价值和舆论的正向引领者,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现代传播体系,其价值追求是推进国家传播体系与传播能力现代化,最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