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代际关系是人类必然要面对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难以理解和协调的文化差异及冲突是代与代之间时代精神的一种紧张碰撞。“代沟”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代人之间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表现在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在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疏离与断裂。受传宗接代、子孙延续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婚姻和恋爱一直是中国社会“绕不开”的话题。伴随不同版本的电视相亲节目的蜂拥而至,对节目内容生产的深层次探索,扩大了节目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运用到综艺节目中。
1.1 选题依据
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代际关系是人类必然要面对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难以理解和协调的文化差异及冲突是代与代之间时代精神的一种紧张碰撞。“代沟”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代人之间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表现在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在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疏离与断裂。受传宗接代、子孙延续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婚姻和恋爱一直是中国社会“绕不开”的话题。伴随不同版本的电视相亲节目的蜂拥而至,对节目内容生产的深层次探索,扩大了节目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运用到综艺节目中。
伴随着上海东方卫视电视节目《中国式相亲》第一季的升级版《中国新相亲》以及江苏卫视《新相亲时代》的热播,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代际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讨论。代际婚恋类电视综艺除了娱乐大众,节目本身引发的话题讨论更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观照,体现不同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交流与碰撞。
因此,本研究将视角放在代际婚恋类电视综艺上,探讨代际关系在电视媒介呈现与建构过程中的景观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因此,本研究将视角放在代际婚恋类电视综艺上,探讨代际关系在电视媒介呈现与建构过程中的景观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社会学中的代际研究
代际关系的研究最早源自西方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代际关系理论开始传入国内,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影响最为深远,而国内学者关于代际的一些研究大多是基于米德“代沟”理论基础上继承发展。
二战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代际关系问题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以代际冲突表现最为突出。美国人类学家杰弗里·戈若在 1948 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性研究》中,对代沟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子代在适应新生活的能力方面远远超过父辈,随着新环境的不断变化,美国父辈逐渐失去权威地位。
1.2.1 社会学中的代际研究
代际关系的研究最早源自西方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代际关系理论开始传入国内,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影响最为深远,而国内学者关于代际的一些研究大多是基于米德“代沟”理论基础上继承发展。
二战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代际关系问题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以代际冲突表现最为突出。美国人类学家杰弗里·戈若在 1948 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性研究》中,对代沟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子代在适应新生活的能力方面远远超过父辈,随着新环境的不断变化,美国父辈逐渐失去权威地位。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对代沟的研究最为深入和权威,1970 年,美国青年运动结束后,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论70 年代各代人之间的新关系》(1970)中认为,代沟问题不能简单的归因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代沟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文化传递上的差异是造成代与代之间差异、冲突与隔阂最主要的来源,提出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以及“后喻文化”三种文化传承方式。
国内学者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1994)中对“代沟”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认为代沟是社会急剧变迁的大环境下,代与代之间在社会地位、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隔阂与冲突,是社会进程中断和模式转型引起的一种文化现象。
........................
........................
第 2 章 婚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理论概述
2.1 婚恋电视综艺的发展现状
婚恋电视综艺节目是由电视台策划并制作的,以相亲交友为主题的电视节目,随着节目形态的不断革新,逐渐引入了各类综艺元素,通过媒介化手段和跨文本设置让节目内容增添了娱乐化成分,赢得良好收视效果。电视综艺相亲是真人秀与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相结合的形式。①节目中的嘉宾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均来自各行各业极具代表性,嘉宾在节目中展现的不同爱情观、婚姻观都带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节目内容本身的普遍性,再就加上媒介化手段的大胆运用,为受众制造了一场场视觉体验,娱乐大众。
2.1 婚恋电视综艺的发展现状
婚恋电视综艺节目是由电视台策划并制作的,以相亲交友为主题的电视节目,随着节目形态的不断革新,逐渐引入了各类综艺元素,通过媒介化手段和跨文本设置让节目内容增添了娱乐化成分,赢得良好收视效果。电视综艺相亲是真人秀与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相结合的形式。①节目中的嘉宾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均来自各行各业极具代表性,嘉宾在节目中展现的不同爱情观、婚姻观都带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节目内容本身的普遍性,再就加上媒介化手段的大胆运用,为受众制造了一场场视觉体验,娱乐大众。
2.1.1 国外婚恋电视综艺的发展现状
婚恋节目最早萌芽于英美等欧洲国家,伴随着节目形态的不断延伸,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光婚恋类电视节目就有一百多种,例如英国的《初度约会》(BlindDate),通过电视镜头真实捕捉和记录陌生男女的约会过程来体现节目主题;另外一档婚恋主题的电视节目《神秘约会》,则通过 3vs3 的形式让三个女孩和三个男孩在节目组设计的特定空间进行交流,最后选择感兴趣的异性进行交往;而英国知名度最高的婚恋交友节目当属《Take me out》了,节目形式与之前的节目有许多相似之处,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在美国也有一批像《诱惑岛》一样极具代表性的婚恋电视节目;另外,韩国早期的婚恋电视节目《情书》、日本的《恋爱巴士》等都曾引起婚恋节目的收视狂潮,极富代表性。
婚恋节目最早萌芽于英美等欧洲国家,伴随着节目形态的不断延伸,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光婚恋类电视节目就有一百多种,例如英国的《初度约会》(BlindDate),通过电视镜头真实捕捉和记录陌生男女的约会过程来体现节目主题;另外一档婚恋主题的电视节目《神秘约会》,则通过 3vs3 的形式让三个女孩和三个男孩在节目组设计的特定空间进行交流,最后选择感兴趣的异性进行交往;而英国知名度最高的婚恋交友节目当属《Take me out》了,节目形式与之前的节目有许多相似之处,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在美国也有一批像《诱惑岛》一样极具代表性的婚恋电视节目;另外,韩国早期的婚恋电视节目《情书》、日本的《恋爱巴士》等都曾引起婚恋节目的收视狂潮,极富代表性。
2.1.2 国内婚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国内婚恋电视综艺节目从20世纪80 年代出现至今,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1996 年凤凰卫视的电视婚恋综艺节目《非常男女》的开播,将婚恋节目与娱乐综艺节目结合起来,使观众获得一种集交友和娱乐于一体的节目体验,新鲜刺激的爱情和两性话题的讨论,内地观众感受到港台综艺节目的无穷魅力。1988 年《电视红娘》的开播,让这种以电视为中介形式的相亲交友方式风靡一时,很快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而《玫瑰之约》的开播,正式拉开了电视婚恋综艺的“收视”大战,为之后一系列以交友、婚恋为题材的节目的出现提供可参考的节目样板。各大卫视台为留住观众,纷纷制作自己的婚恋节目,《今日有约》《谁让我心动》等节目蜂拥而至,创造了当时婚恋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湖南卫视打造的单身交友真人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整场节目设置了“亮灯”或“灭灯”环节代表着选择或放弃,男女嘉宾现场的精彩互动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2010 年《非诚勿扰》的开播,连续蝉联卫视电视婚恋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通过现场 24 个单身女嘉宾与上场的男嘉宾进行互动,借助节目精心设计的环节进行初步的交流和了解,节目制作团队通过新的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节目模式,不断迎合大众的普遍心理需求,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

国内婚恋电视综艺节目从20世纪80 年代出现至今,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1996 年凤凰卫视的电视婚恋综艺节目《非常男女》的开播,将婚恋节目与娱乐综艺节目结合起来,使观众获得一种集交友和娱乐于一体的节目体验,新鲜刺激的爱情和两性话题的讨论,内地观众感受到港台综艺节目的无穷魅力。1988 年《电视红娘》的开播,让这种以电视为中介形式的相亲交友方式风靡一时,很快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而《玫瑰之约》的开播,正式拉开了电视婚恋综艺的“收视”大战,为之后一系列以交友、婚恋为题材的节目的出现提供可参考的节目样板。各大卫视台为留住观众,纷纷制作自己的婚恋节目,《今日有约》《谁让我心动》等节目蜂拥而至,创造了当时婚恋电视节目的收视奇迹。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湖南卫视打造的单身交友真人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整场节目设置了“亮灯”或“灭灯”环节代表着选择或放弃,男女嘉宾现场的精彩互动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2010 年《非诚勿扰》的开播,连续蝉联卫视电视婚恋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通过现场 24 个单身女嘉宾与上场的男嘉宾进行互动,借助节目精心设计的环节进行初步的交流和了解,节目制作团队通过新的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节目模式,不断迎合大众的普遍心理需求,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

.......................
2.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2.2.1 代际关系与代沟
代际关系中关于“代”的涵义理解大体上包含以下几种:首先,可以用来区分经历了共同的时代变迁,年纪差别不大;从血缘关系上看,主要包含祖辈、父辈、子辈的家庭内部关系;也可泛指代与代之间的年龄差等。①从人类生命的周期性来看,可以用年龄段界定“代”的划分,同样有学者也认为生活于同一时期的人在精神上具有共性。从“代”的文化意义层面上看,代的时间持续时间与社会历史变革密切相关,社会的急剧变迁及社会进步必然要经历的时代变革,加深代与代之间的鸿沟。②
2.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2.2.1 代际关系与代沟
代际关系中关于“代”的涵义理解大体上包含以下几种:首先,可以用来区分经历了共同的时代变迁,年纪差别不大;从血缘关系上看,主要包含祖辈、父辈、子辈的家庭内部关系;也可泛指代与代之间的年龄差等。①从人类生命的周期性来看,可以用年龄段界定“代”的划分,同样有学者也认为生活于同一时期的人在精神上具有共性。从“代”的文化意义层面上看,代的时间持续时间与社会历史变革密切相关,社会的急剧变迁及社会进步必然要经历的时代变革,加深代与代之间的鸿沟。②
其次,关于“代沟”的概念。“代沟”(generatinngap),主要是指生长于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两代人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隔阂与差异。从广义层面上看代沟,具体指年青代和老年代,而狭义上的代沟指在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两代人在年龄、阅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促成了代沟的产生。③美国社会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代沟的研究最为深入和权威,在她看来,代沟问题不能简单的归因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代沟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文化传递上的差异是造成代与代之间差异、冲突与隔阂最主要的来源。④国内学者周怡在对代沟现象进行考察研究时,认为代沟是社会急剧变迁的大环境下,代与代之间在社会地位、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隔阂与冲突,是社会进程中断和模式转型引起的一种文化现象。⑤
综上,众多学者关于代的概念界定及代沟的阐释,不难发现,年龄只是代与代之间问题的一个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在一起,产生了复杂的代际问题,所以关于代际问题的考察,需要考察多方面的因素,而非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
..........................
..........................
第 3 章 婚恋电视综艺代际景观的社会文化背景..................................................13
3.1 社会现实的普遍关切.....................................13
3.2 代际间的观念差异.....................................14
3.3 媒介的技术跨越............................15
第 4 章 婚恋电视综艺代际景观的表征..................................18
4.1 媒介影像丰裕集聚.........................18
4.2 仪式化与娱乐效应凸显................................19
4.3 大众情感共鸣的契合...........................21
第 5 章 婚恋电视综艺代际景观的建构...................................25
5.1 符号建构..............................25
5.1.1 文本的组合生产..................................25
5.1.2 符号的数量堆砌.................................27
第 6 章 婚恋电视综艺代际关系景观化的反思
6.1 现实观照:代际关系景观化的困惑与焦虑
在德波看来,景观是由媒介建构的一种虚幻景象,不同影像的堆聚为景观的外部显现形式,景观的存在是对社会本真的遮蔽①,而蕴藏于流光溢彩的表象之后的是商业资本的运行逻辑,在现代社会中景观无处不在,大众媒介不断满足受众大众的视觉体验,渐渐失去追求本质生活的能力。为了迎合受众偏好,电视节目绚丽多彩、娱乐人心,实际上为制造视觉感官的刺激,提高收视率,往往将小众偏好视作主流意识形态,漠视文化内涵,流于庸俗,在受众享受节目虚构景象的狂欢刺激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浸染其价值观念,娱乐成为表现一切的形式,受众痴迷于被制造和操控的景观镜像,这种沉醉式的观赏其实意味着“操控与服从,分离与孤独”②。在媒介化、景观化的代际关系背后隐匿着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心理诉求、集体情感等困惑与焦虑。
6.1.1 品质缺失,内容与价值的割裂
媒介信息时代,大众通过媒介获取了解世界的信息,媒介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依赖于媒介制造的虚幻景象而渐渐远离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大众媒介制造的流光溢彩的媒体影像,使大众沉浸于短暂的兴奋与狂热的情绪中,麻痹大众的精神世界。景观从本质上讲,是对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无形控制,它逐渐削弱着大众理性审美和判断能力,使大众在盲目的顺从与附和中,丧失自我的身份认同,最终融于景观的一部分。在德波看来,景观颂扬某个对象到控制其行为的整个过程,景观语言的每一层,其实都伴随着品质的消弭。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内容沦为了媒体制造的浮华景观表象的填充物,而对于内容本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更深层面的探究变得不再紧要,内容与价值被严重割裂,娱乐化的功能得以突显。

媒介信息时代,大众通过媒介获取了解世界的信息,媒介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依赖于媒介制造的虚幻景象而渐渐远离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大众媒介制造的流光溢彩的媒体影像,使大众沉浸于短暂的兴奋与狂热的情绪中,麻痹大众的精神世界。景观从本质上讲,是对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无形控制,它逐渐削弱着大众理性审美和判断能力,使大众在盲目的顺从与附和中,丧失自我的身份认同,最终融于景观的一部分。在德波看来,景观颂扬某个对象到控制其行为的整个过程,景观语言的每一层,其实都伴随着品质的消弭。①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内容沦为了媒体制造的浮华景观表象的填充物,而对于内容本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更深层面的探究变得不再紧要,内容与价值被严重割裂,娱乐化的功能得以突显。

..........................
结语
中国传统观念里,恋爱和婚姻极具隐私特性,婚姻不仅是两个人关系的简单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社会关系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婚恋电视综艺节目自带娱乐功能,为当下广大单身群体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恋爱形式。大众媒介突破了私密性的重重限制,通过电视镜头的全景式视觉展示,将嘉宾和观众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行为选择、价值观念等统统展现在大众眼前,而大众消费这些媒体精心制造的景观陈设,来获得视觉快感体验及心理情感诉求的满足。大众媒介对代际关系的多元化诠释和解读,使得大众痴迷于媒体精心打造的视觉景象之中。总而言之,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和展示代际间的差异、隔阂,大众媒介致力于树立健康向上的节目理念,传播正能量的节目内容,引领主流价值观,培养大众积极理性的审美旨趣,突出家庭关系的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为积极健康的代际关系传播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大众媒体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守住内容底线,创新节目形式,挖掘节目的文化价值,增强内容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提升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大众文化朝着井然有序、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
中国传统观念里,恋爱和婚姻极具隐私特性,婚姻不仅是两个人关系的简单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社会关系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婚恋电视综艺节目自带娱乐功能,为当下广大单身群体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恋爱形式。大众媒介突破了私密性的重重限制,通过电视镜头的全景式视觉展示,将嘉宾和观众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行为选择、价值观念等统统展现在大众眼前,而大众消费这些媒体精心制造的景观陈设,来获得视觉快感体验及心理情感诉求的满足。大众媒介对代际关系的多元化诠释和解读,使得大众痴迷于媒体精心打造的视觉景象之中。总而言之,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和展示代际间的差异、隔阂,大众媒介致力于树立健康向上的节目理念,传播正能量的节目内容,引领主流价值观,培养大众积极理性的审美旨趣,突出家庭关系的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为积极健康的代际关系传播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大众媒体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守住内容底线,创新节目形式,挖掘节目的文化价值,增强内容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提升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大众文化朝着井然有序、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